調整認知策略促進心理健康論文
時間:2022-05-26 11:03:00
導語:調整認知策略促進心理健康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高校貧困女生的界定;高校貧困女生常見的戀愛心理沖突;高校貧困女生戀愛心理沖突的認知輔導策略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能夠正確處理戀愛問題,將使大學生在戀愛經歷中得到成長、高校貧困女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根據學生家庭收入水平來確定、根據學生月消費水平來確定、根據學生在校期間其經濟狀況能否維持其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所需來確定、面對愛情缺乏自信、異性交往自我封、自我防御機制的不成熟、消除由家境貧困而產生的面對愛情的自卑感、正確看待經濟狀況對人際交往的限制、建立成熟的自我防御機制以應對戀愛挫折等,具體請詳見。
身心不斷成熟,升學壓力已經釋放,輿論的寬容和環境的寬松,這一切使所有在中學時期壓制和約束戀愛行為的因素在進入大學以后都不復存在,于是戀愛成為大學生最重要的生活內容之一,在大學期間有過戀愛經歷的學生占了大多數。有研究者對1000名大學生所做的調查結果表明,曾經談過戀愛以及正在談戀愛的大學生人數占總人數的62.58%。其中,大一的比例為50%,大二的比例為52.9%,大三的比例為74%,大四的比例為86.67%⑴。戀愛不僅是大學生身心成熟的必然結果,也是促使其身心進一步走向成熟的寶貴人生經歷。能夠正確處理戀愛問題,將使大學生在戀愛經歷中得到成長;無論戀愛結局怎樣,都會讓大學生在人格的健全發展、擇偶觀的成熟與理性、對學業與愛情的兼顧意識等方面得到促進與提升。
高校貧困女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作為女生,她們有著和其他女生一樣的對愛的渴望和期待;但窘迫的經濟狀況,讓她們在面對愛情的到來以及在經營愛情的戀愛過程中,都會經受比其他女生更多、更特殊的心理沖突。作為高校學生中的一個弱勢群體,她們在戀愛期間這段特殊的經歷中,需要更多的關注和指導,以免戀愛成為她們的一個負性生活事件,失去通過戀愛讓自己得到成長的機會。
一、高校貧困女生的界定
對于高校貧困生的界定,在學術研究和高校工作實踐中有許多種認定方式:一是根據學生家庭收入水平來確定,規定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一定水平的學生為貧困生,這種認定方式在許多高校被普遍采用,學生原籍出具的家庭收入證明被作為貧困生認定和實施資助的重要依據;二是根據學生月消費水平來確定,即將每月消費低于一定水平的學生確定為貧困生;三是根據學生在校期間其經濟狀況能否維持其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所需來確定,這需要綜合學生家庭收入狀況和學生就學的學校所在地的生活消費水平、學校及專業收費情況等才能認定。還有學者認為,前面三種貧困生認定方式是經濟學意義上的認定,提出還可以從心理學意義上界定高校貧困生的概念,即凡因經濟來源無法滿足現實需求而產生“貧困心理”并認同自己貧困的個體均可稱為貧困生⑵。
本文所稱的高校女生,是指國民教育系列的普通高等學校在校本專科女大學生;貧困是指客觀上的經濟貧困,即在高校求學期間不能負擔學校所規定的各項費用,以及可支配收入難以維持在校期間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所需。綜合以上界定,高校貧困女生是指可支配收入不能負擔學習和生活所需各項費用,以致經濟狀況窘迫的普通高校在校本專科女大學生;其可支配收入不僅指家庭為其提供的經濟來源,還包括通過其它途徑獲得的經濟資助,以及學生本人通過勞動獲得的報酬。這樣的界定是確保本文所研究的對象確實處于經濟貧困之中,并為此在生活和心理上受到困擾,具有典型的貧困生的心理狀態。
二、高校貧困女生常見的戀愛心理沖突
經濟上的困境使貧困生承受著比其他同齡人更大的心理壓力。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貧困生,心理異常發生率很高⑶;還有研究結果顯示,貧困女生比貧困男生及非貧困女生心理健康水平低⑷。這意味著心理健康問題在貧困女生群體中更為突出。貧困所引發的諸多心理問題對貧困女生的戀愛也會產生消極影響,使她們在戀愛問題上面臨更多的心理沖突。這些心理沖突能否順利得到解決,會直接影響高校貧困女生心理健康和成熟人格的形成。
(一)面對愛情缺乏自信
高校貧困生絕大多數來自偏遠農村,上大學之前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中相似經濟狀況的同學很多,不會因為經濟上的社會比較而讓其產生心理失衡;在中學那種學習成績至上的氛圍中,經濟貧困也不是一個學生自卑的理由。進入大學以后,情況不同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因各自家庭經濟情況的巨大差別,同學之間經濟條件構成了相當大的貧富差距,這些差距會對大學生的學習條件、生活水平以及生活方式都產生很大影響,經濟寬裕的同學出手闊綽的消費足以給貧困大學生心理上造成強烈沖擊;進入大學后,學習成績在進人大學后已經不再那么重要,而家境優裕的同學因為有良好的條件而培養出各種才藝,在學校各類活動中出盡風頭,貧困學生則沒有這些引以為傲的資本,難以為自己的自尊找到一個具有說服力的支點。在這樣的情境里,貧困大學生很容易陷入自卑之中。
這種變化與心理沖擊對進入戀愛期的貧困女生體會更強烈。女大學生們出現在異性,尤其是自己鐘情的異性面前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需要漂亮的衣著、各類化妝品來增進自己的魅力,她們還需要護膚品呵護容顏,需要燭光晚餐和玫瑰營造浪漫氣氛。這些要求對家庭經濟情況良好的女生而言可以輕易擁有,而對為基本生存和學習所需的費用犯難的貧困女生,則完全是難以企及的奢望。面對著衣食無憂、追逐時尚生活方式的同齡人,貧困女生往往會為自己寒酸的衣著、落伍的談吐而自慚形穢。
正值妙齡的女大學生都對愛情抱有美好的憧憬,都渴望擁有美好的愛情。但貧困女生對愛情的向往卻與面對愛情的自卑感產生沖突。再自信的人在自己心儀的對象面前都會感到局促,內心缺乏自信的人面對所愛的人更缺乏自信和勇氣。有學者通過個案研究發現,由于家庭經濟條件差而導致一些女大學生不敢追求和接受愛情,她們認為“戀愛是有錢學生做的事,窮學生只有好好學習的份”,“怕別人對我的喜歡會變成同情”⑸。所以,盡管和其他同齡人一樣渴望愛情,但真正面對愛情時,自卑感卻使她們更多地采取逃避的態度,以免失敗受挫帶來自尊心的傷害,甚至回避和異性的交往。
(二)異性交往自我封
人際交往自我封閉是高校貧困生普遍存在的問題。貧困引起的自卑會導致人際關系敏感,使貧困生在人際交往中變得多疑,自尊心過分敏感,總擔心別人對待自己的態度有輕視不屑的成分。研究結果顯示,貧困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水平測試中,人際關系敏感檢出率達到70%以上⑹。人際關系敏感是指在人際交往中的自卑、不自在,對交往情境和他人的交往行為持消極認識和判斷。人際關系敏感的人在交往中對他人較少信任,容易將他人正常的交往行為也視作是對自己的傷害,因此在交往中常有消極預期和體驗。
人際關系敏感是貧困女生異性人際交往自我封閉的主要因素;除此以外,經濟狀況的限制是另一個因素。大學期間許多人際交往都是需要一定經濟支出的,如參加同學好友的生日聚會,需要支出生日禮物和聚會費用;一起外出游玩。相互請客吃飯等都會造成一定的經濟負擔,異性交往更是如此。貧困女生強烈的自尊不允許自己在戀愛或普通異性交往中讓對方負擔費用,而女生在與異性的交往中,還會附帶發生一些消費,如為了形象而產生的衣著、化妝品費用等。為了減少支出,也是怕自己寒酸的衣著、沒有條件修飾的容顏在自己心儀的異性面前失面子,貧困女生往往選擇回避交往,造成自我封閉。
(三)自我防御機制的不成熟
防御機制是一種挫折反應和應急策略,只有既能減輕內心痛苦,又能適應外界環境的防御機制才算是成熟的防御機制,偏向一方而不顧及另一方,都是不成熟的防御機制⑺。貧困生經濟上的弱勢地位和脆弱的自尊,使他們比非貧困生要遇到更多產生挫折的情境,體驗到更多的挫折感,需要運用防御機制進行自我調節的時候更多;包括戀愛過程中與戀人產生矛盾沖突,以及戀愛失敗、暗戀未果等,都會成為讓其深深受傷的挫折情境,如果不能以成熟的自我防御機制去實現調節,那就容易導致心理問題。
有調查表明,應激狀態下容易采取不成熟防御機制或中間型防御機制,是導致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重要因素⑻。研究還發現。在面臨心理沖擊時,只有12.8%的貧困大學生采用成熟型心理防御機制,例如升華、壓抑、幽默等;而高達82.8%的貧困大學生采用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機制,例如投射、被動攻擊、抱怨、幻想、退縮等。這也就是說,在面對心理緊張、矛盾、沖突或壓力等情況下,絕大多數貧困大學生采用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機制⑼。貧困女生性別造就的情感細膩、脆弱的特點,在對待戀愛問題上,注定更容易受到心理沖擊:愛上一個人卻因缺乏自信而不敢去追求愛情,面對異性的愛慕不敢接受,與戀人發生矛盾后的自責,失戀后的自怨自憐……而不成熟的自我防御機制,不但不能減輕這些心理沖擊帶來的痛苦,反而因不正確的宣泄或調整造成新的心理問題。尤其是戀愛中的大學生隨時可能面對的失戀,對于貧困女生來講更是難以接受的情感挫折,它可能會引起不正確的歸因,并因此產生不理智的情緒與行為。
戀愛,不僅僅是指兩情相悅的男女確定關系后的交往,也包括愛情在心中萌發以后的心理狀態。高校貧困女生戀愛后,也就是從心中有所愛之后,無論這愛是否能發展為戀愛,也無論戀愛是否能以圓滿結局而告終,都會在其心中引發一系列的心理沖突。如果最后的發展結局是失戀,那就是最強烈的心理沖突。如果沒有一個成熟的心態對待戀愛中這一系列的強烈的心理變化,那戀愛對于貧困女生來講,就會成為經濟貧困帶給自己的又一個傷害。
對于貧困女生戀愛心理沖突的調適,咨詢人員需要從認知改組人手,通過調整認知策略,幫助貧困女生樹立對家境貧困這個現實的正確態度,調整對人際交往的消極封閉策略,建立起成熟的自我防御機制,促進高校貧困女生心理健康。
(一)消除由家境貧困而產生的面對愛情的自卑感
高校貧困女生的自卑感往往來自對自己家庭的貧困現狀產生的恥辱感。她們恥于在同學面前談論自己的家庭困境,不愿讓老師和同學知道自己的家庭經濟情況,有些甚至因此放棄爭取資助的機會;即使獲得資助,在取得資助過程中證明自己的經濟狀況、初審后的公示、接受資助的儀式等環節都成為對她們自尊心的一次次折磨。貧困導致的自卑和屈辱會使女大學生們將愛情的追求看作是一種奢望。
在貧困女生不敢追求愛情的背后,有這樣一些不合理信念為前提:我家境貧困所以不值得別人愛;我家境貧困所以不會有人愛;……諸如此類。要幫助貧困女生走出自卑誤區,就要促使她們打破頭腦中這些不合理信念。咨詢人員可以用以下發問激發貧困女生與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辯論:“家境貧困是你的錯嗎?”“家境貧困就能否定你的所有價值嗎?”“你認為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會因為介意你的家庭經濟情況而放棄這份感情嗎?”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反思,讓貧困女生明白因為自己的家庭經濟情況而對愛喪失信心是不必要的,從而消除愛情面前的自卑感,恢復女孩子應有的自尊和自信。
(二)正確看待經濟狀況對人際交往的限制
經濟上的窘迫,確實會讓貧困女生在交往中遇到不便。為了減少支出,一些要產生費用的交往活動就只能不參加或少參加;即使同學們體諒其處境,自尊心也不允許她們長期接受別人的經濟幫助。但這種狀況對交往的影響是有限的,倒是對心理上的影響更大。如果貧困女生對此能坦然面對,對同學坦誠相告,大家都能理解,不會勉強;如果貧困女生對此不能正確對待,就會經常發生心理矛盾與沖突:有時為了面子而硬撐,事后又自責;有時下定決心不參與,但不能坦然地告知是因為經濟原因,怕被同學看不起,所以采用自我保護的方式,尋找一些不情愿的理由來搪塞,影響了與同學朋友的人際關系;更常見的是貧困女生在不得已拒絕了一些活動后自怨自艾,使自己長期陷入不良心境之中,因情緒的不健康而導致人格的畸形發展。
這其中首先要解決的是對因經濟問題而交往受限的態度。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至少在一段時間內是必然存在、必須面對的問題。貧困女生即使通過勤工儉學的方式解決了一些經濟困難,但還是不可能在交往中支出太多。貧困女生要是對這個現實不能接受,就會不斷給自己制造心理困擾。咨詢人員要讓接受輔導的女生看到這一點,通過形成看待這一問題的正確看法,讓貧困女生樹立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樂觀對待生活的積極態度。其次要讓貧困女生認識到,換個角度看,因經濟原因放棄一些交往機會,并不一定就是損失;如果安排得當,從中節省出來的時間可以利用起來學習和充實自已。要引導貧困女生在不能改變經濟狀況制約的情況下,要能調整自己的心態,從逆境中學習自強自立,而不是顧影自憐。
(三)建立成熟的自我防御機制以應對戀愛挫折
針對部分大學生經濟貧困的狀況我國有相應的資助政策,各高校也很重視以各種形式幫助貧困生完成學業。但經濟貧困所帶來的“心理貧困”,以及幫助大學生實現“心理脫貧”,則還做得很有限。貧困女生在應對經濟貧困給其帶來的經濟和心理上的困擾時,如果有成熟的自我防御機制,如升華、幽默等,那貧困所帶來的壓力就不會帶來心理健康問題。貧困女生在戀愛受挫后很容易將其歸因于自己的貧困處境,并以不成熟的自我防御機制去應對,這就可能引起攻擊、退縮、怨天尤人等行為,甚至因產生心理危機而導致極端行為的發生。幫助貧困女生建立成熟的自我防御機制,不僅能讓其更好地面對戀愛挫折,也能更好地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其它壓力。
幫助貧困女生建立成熟防御機制,適宜以團體輔導的方式進行。貧困女生有相似的家庭條件、成長經歷,更有著承受經濟貧困壓力的共同體驗,所以她們相互之間交流容易產生共鳴,交流地位平等,不會有防范心理的干擾。在團體輔導中,貧困女生們可以通過傾訴化解部分壓力,而這個團體的建立,使平時交往較少的貧困女生有了歸屬感,團體還可以成為其重要的心理支持系統;對于正在失戀困擾中的女生,在團體輔導中通過經驗與感受的分享,產生“和別人一樣”的體驗,對于減輕受挫感很有幫助。當個人遇到困難和問題時,往往會把自己的問題看得很獨特,于是會感到恐懼、無助和失望。在團體中他們發現別人也有類似的問題,于是他們不再會認為自己是天下最可憐的人,孤單感減少,同伴感增加,他們也因此矯正了個人錯誤的看法和假設。盡管面對同樣的問題,不同的貧困女生采用的還是不同的防御機制;采用成熟防御機制的成功個案可以成為其他人效仿的對象。在團體輔導中,有過失戀經歷的女生分享其走出心理困擾、實現成長的過程,對其他正在經歷或尚未經歷這類挫折的女生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啟示。
埃利斯認為,情緒不是由某一誘發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經歷了這一事件的個體對這一事件的解釋和評價所引起的⑽。以上三個方面的輔導,最終目的就是要幫助女大學生從消極看待貧困及貧困對戀愛的影響,到建立對貧困、對戀愛的合理的、成熟的認知,從而坦然面對貧困所帶來的戀愛中的逆境,以良好心態去處理學習、生活和戀愛問題。通過認知策略輔導,貧困女生得到的不僅是戀愛心理輔導,更是促進成長、走向成熟的蛻變,讓貧困逆境中的戀愛成為其不可多得的人生財富。
[參考文獻]
[1]熊呂茂,大學生的戀愛心理及現象透析[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3,(2):58,
[2)楊帆,貧困大學生心理學界定探討[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1):112-113,
[3]潘滿英,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干預對策[J],中國學校衛生,2005,26(7):602-603,
[4]張伯華,于雷等,中醫專業19%級貧困生心理衛生狀況及其應對方式的探討(J],中國學校衛生,1998,(3):183-154,
[5]孟莉,段鑫星,女大學生戀愛心理沖突的家庭因素分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72-75,
[6]邰永玲,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危機干預研究[D],河海大學,2005-3-10。
[7]辛勇,貧困大學生防御方式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9):374-376,
[8]杜志麗,賀思輝,某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與人格防御機制的相關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06,(2):145-146,
[9]杜志麗,西安市部分高校貧困大學生心理防御機制現狀[J],中國學校衛生,2005,(2):148-149,
[10]Ellis,A.andBernard,M,E,,WhatisRational-EmotiveTherapy(RET)inA,EllisandM.E,Bernard(eds.),ClinicalApllication0fRational-EmotiveTherapy,NewYork,PlenumPress,1985,
- 上一篇:團體輔導改善情感體驗論文
- 下一篇:鎮基層黨建準備調研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