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大學生心理障礙成因與調適論文

時間:2022-01-19 03:07:00

導語:高職大學生心理障礙成因與調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大學生心理障礙成因與調適論文

論文關健詞:心理障礙成因調適

論文摘要:高職大學生心理障礙主要受應試教育、人際交往、貧富差距、戀愛受挫、焦慮、自信心不足等方面困擾,針對高職大學生心理障礙的形成原因,通過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制度、開設心理健康課程,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等方面來培養高職大學生的心理調節能力,使之克服心理陣礙,擁有健康的生活心態。

一、高職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成因

心理障礙,通常指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功能失調,主要反映一個人在發展和適應上的困難,包括多種適應不良的心理與行為表現。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非常復雜,有遺傳因素、身體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它們互相影響,互為因果。高職大學生出現的心理障礙主要有以下類型:

(一)自信心不足

許多高職學生在中學時曾是佼佼者,是令人關注的中心,心中充滿著考取名牌大學的憧憬。他們經過高考拼搏最終進人高職學生行列后,發現高職院校無論是校園環境還是辦學條件,都比不上許多歷史悠久的高等院校,那種盲目的自豪感、自信感、優越感,也就隨之消失。同時他們認為,高職就是比普通大專低一等,上高職不是上大學。從而產生失落感和抵觸情緒,引起學習主動性下降,成績下跌。這種困惑和受打擊的心態調整不好,就容易導致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增強。

(二)目標實現后產生的茫然感

目標是個人活動的方向與動力,當失去了目標也就失去了行動的方向和動力。許多高職生在讀中學時,唯一的目標就是考上大學,隨著這一目標的實現,一些同學沒有及時確立下一階段的新目標,往往導致目標、理想、方向的迷失,從而也失去了前進的動力,不知道上大學后該干什么、怎么辦。相當部分學生人學后感到無所事事、迷茫,被動學習、被動生活。剛開學幾周內,一些學生就出現了嚴重的遲到、曠課、上課不帶書、不帶筆等思想紀律松散現象。特別是一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他們把較多的時間花在上網、玩游戲、交朋友和談戀愛上,甚至去賭博、打架斗毆,有的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嚴重焦慮

高職教育是以培養專業實踐技能強,具有一定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生產、建設和管理第一線的高級應用人才為目標。高職教學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要求等方面都不同于中學,學習上要求學生必須學會自主學習,重實踐、重技能。每學期,每個專業除了安排理論課程學習外還有實驗、實訓等教學活動,要求學生有更快、更強的學習適應能力。加上部分高職教師應用能力差,無法很好地教學生掌握應用技術和技能;再者,就業壓力也是學生產生焦慮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多高職生自視與普通本科生相比競爭力弱,沒有足夠的信心坦然面對,由此產生對未來的焦慮和不安情緒,誘發了就業焦慮癥。

(四)經濟困難產生的心理壓力

高職院校收費一般比普通大學要高,同時貧困學生占了較大比例,有些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費都是借的。生活困難對這些學生思想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壓力,有的學生擔心學習不好對不起家人,思想負擔過重,嚴重影響生活和學習,甚至想退學;有的不敢面對貧困,總覺得窮是沒面子的事,產生自卑或焦慮;有的無力面對經濟困難,從而喪失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產生了很多的心理障礙。

(五)交往障礙

高職學生處于青年時期,大多數都渴望友誼,迫切希望有良好的人際關系。但由于來自不同地方,受到區域傳統習慣的影響,缺乏社會生活閱歷和人際交往的經驗,加上個性差異,使得部分學生在人際交往上存在很多煩惱和憂慮。有的學生想與異性交往,但與異性講話就臉紅,到三年級還叫不出本班異性同學的姓名;有的學生過分關心個人的需要,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為目中無人,與同學相聚,不高興時不分場合地亂發脾氣,高興時則海闊天空、手舞足蹈講個痛快,全然不考慮別人的情緒和感受;有的既驕傲又嬌氣,造成同學關系緊張,以至情緒低落、壓抑。

(六)戀愛困擾

高職學生生理發育已進人成熟期,加上社會文化的影響,他們的性心理很快發展,開始追求異性交往,談戀愛。但是由于他們的戀愛觀尚欠成熟,以至不能正確對待和處理異性之間的關系。有的學生在談戀愛時出現因單相思而困惑;因熱戀影響學習而煩惱;因失戀而精神萎靡,感到羞愧難當,陷人自卑、心灰意冷之中,甚至走上絕路。

二、解決高職生心理障礙的途徑

對高職生的心理障礙既要治標,又要治本。治本是從根源上對高職學生做心理上的徹底清洗,治標則利用學校、教師和社會組織所在位置的優越性對學生的思想進行適當的疏導,尤其是充分利用好“兩課”在大學先開的優勢,積極占領這一對學生進行“心理按摩”的陣地,培養學生在心理上的自我調整的能力。

(一)借鑒經驗,健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工程系統

十幾年來,我國教育工作者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障礙防治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理論上取得豐碩的成果,實踐上獲得豐富的經驗,我們應借鑒過來,結合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工程系統。

1.應對高職生的心理和行為特征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深人細致的調查分析,建立起高職生的心理健康預警系統,為做好有心理障礙高職生的安全防范工作提供信息依據。

2.著重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培養高職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其心理機能,促進高職生整體素質的提高與個性的和諧發展。

首先,認真抓好“兩課”教育,充分發揮這一對學生心理按摩陣地的作用,幫助高職生樹立遠大理想和精神支柱,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建立起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精神意志。

其次,充分利用校園網和多媒體等現代化教育手段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教育的時效性,增強教育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3.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應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個別心理指導,幫助他們矯正不良心理狀態,消除思想上的顧慮和情感上的郁悶,重新揚起理想的風帆。當前要進行心理教育的全員師資培訓,加緊培養培訓一支專兼結合、素質較高的心理教育師資隊伍,健全心理咨詢機構,提高心理咨詢工作水平。

(二)突顯特色,創建高職生心理障礙防治工作的基本模式

1.正確認識高職,準確定位。

加強宣傳我國改革和經濟發展的大好形勢以及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政策,重點介紹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歷史、地位、作用及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在今天國家建設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意義,使學生正確認識職業教育,深刻理解“職業技術教育是經濟騰飛的基石,是民族躍升的階梯,是每個社會成員走向職業世界的必經之路”。積極宣傳國家在這方面的政策,使高職學生消除自卑心理,盡快走出高考挫敗的心理陰影。

2.開展“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活動,激發學生成才創業的激情

“請進來”是請一些高職畢業后工作業績突出的校友,回母校暢談奮斗的經歷和創業的感受,進一步破除一部分學生的“高職將來只能做工難以成才”的消極思想,使之增強自信心,激發成才意識。“走出去”是組織學生到與專業相關的工廠企業參觀調研考察,使他們對自己的專業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對自己將來的事業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從而煥發學習專業知識技能的興趣熱晴和動力支柱。在此基礎上,引進學習的競爭機制,采用學分制,設置不同等級的獎學金,評比學習標兵,激發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奮發學習,立志成才。及時反饋和獎懲激勵。要不斷激勵高職學生鉆研學習應用技術、技能和管理知識,要充分肯定,表揚、獎勵他們,使其看到成長的意義和價值,從而產生一種成就感,并形成積極的心理態勢。

(三)排除心理障礙,學會悅納自己

1.正確評價自己

正確評價自我,學會悅納自我,善待自己。大學生應該把今天的自己與昨天的自己相比,看到自己的進步,善于捕捉自己身上的閃光點,有時甚至有必要適當地挑一挑自己崇拜對象的缺點和不足,從而提高自信心。

2.正確對待貧窮

把貧困當作最好的大學,高職生應對自己目前的經濟狀況要有正確的認識和合理分析,貧窮并不可怕,它可以磨煉一個人的意志。作為貧困大學生,應該更感激自己的父母,是他們在極度困難情況下,含辛茹苦地供自己讀書。他們是父母中的偉大者。貧困生應該為自己擁有這樣的父母感到自豪和驕傲。應該把貧窮當作一筆財富,它可以更加激勵人奮進。大學生在為自己生活費辛苦奔波的同時,更加深刻領會到大學生活的來之不易,更加珍惜這難得的學習機會為改變困境而不懈拼搏,培養自己頑強的毅力。

3.掌握交往的技巧和藝術

高職生應當充分認識到人際交往是一門藝術,把它當作一門知識來學習,虛心學習別人成功的交往經驗,在人際交往中,不能消極的告誡自己:我不行!我能行嗎?失敗了怎么辦?而是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勵:我行!我一定能行!從而增強必勝的信心,爭取交往的主動。樹立合作意識,樂于幫助別人。高職生應該正確對待社會中的競爭和合作,牢固樹立合作意識。積極主動與別人交往,主動尋求老師和同學的幫助,從別人那里得到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使自己更快、更好地進步。在為他人、為集體的服務和奉獻中體現自身的價值,贏得他人贊譽,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打下堅實的基礎。

4.形成正確的戀愛觀

對高職學生戀愛與性心理的障礙,高職院校應從正面教育出發,通過講座、影視和書刊等正式宣傳媒介,教育學生科學地掌握戀愛與性知識,讓學生懂得戀愛與性是人的自然屬性,同時又要符合社會規范,學會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戀愛與性。通過心理衛生課,使學生學會在戀愛中理智地控制性沖動。通過緊張的體育活動、恰當的休息和緊張的學習生活減少對戀愛與性問題的關注,并使性的能量得以宣泄。一高職院校應開展內容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自然、友好、文明地與異性交往,學會尊重異性,學會保持自尊、自主和富有責任感。教育學生正確對待戀愛挫折,使學生懂得有戀愛就可能有失戀,幫助學生認識到失戀僅僅說明關系的不融洽、相互之間不能接納。教育失戀的學生懂得“天涯處處有芳草”的道理,學會自我調節,適時找同學和朋友傾訴以宣泄不良情緒,把精力轉移到學習和其它有益的活動中,排解苦悶心情,充實生活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