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師生心理的相互影響
時間:2022-04-24 05:06:00
導語:談論師生心理的相互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教師心理健康水平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教師心理健康的某些項目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某些方面有預測作用,教師的心理健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
心理健康狀況直接影響著一個人心理和行為的整體水平,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通過其外顯行為表現出來,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一個具有豁達、開朗、誠懇、善良等優秀心理品質的教師會使學生感到親切和溫暖,給學生以積極的心理支持而如果教師本人的心理不夠健康,時常表現出扭曲的價值觀、冷漠孤僻的性格或多種臨床癥狀,無疑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極大傷害,英語論文有心理問題的教師還可能在長期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把自己過度的焦慮、恐懼、偏執、過敏等不良傾向“傳染”給學生,使學生的心理狀態趨于惡化。
教師的心態常常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直接原因。一方面,學生因直接觀察到教師的外顯行為而受到影響。醫學論文教師的行為反映著其自身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學生會從中體驗到教師的喜怒哀樂,教師的心理狀態通過這一方式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另一方面,學生愛模仿的天性和強烈的向師性使他們常常不由自主地盲目模仿老師的動作、語言、表情,甚至他人難以觀察到的一些細節,久而久之,學生可能因受到自身表情和行為的影響而產生與教師相同或相似的心理特征。
教師處理學生行為問題的方式方法,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面對教育學生過程中的各種事件,如果教師能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英語論文運用教育機智,不僅可以順利解決問題,融洽師生關系,還能對學生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相反,如果教師情緒消極,缺乏自控能力,忽視學生的基本權利,濫用權力,就必然會使師生關系出現矛盾,使學生產生消極情緒,從而阻礙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醫學論文值得一提的是,教師的強迫癥狀對學生的孤獨傾向有負向預測作用,這似乎與我們日常預料的師生心理健康狀況一致不相符。
其原因在于教師為了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個體,需要有細心、有耐心、有強烈的責任感,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以追求做得更好,所以當學生的孤獨感越來越少時,教師的強迫傾向越來越明顯。
- 上一篇:透析語用視角教師課堂提問研究
- 下一篇:教師與知識關系的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