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男女大學生心理危機表現之比較
時間:2022-04-29 11:21:00
導語:剖析男女大學生心理危機表現之比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通過對男女大學生心理危機表現的調查,發現大學生心理壓力的表現形式是多樣化的,幾個主要來源是學習問題、專業發展問題、經濟及連帶問題、情感問題和就業問題。其中男女生對壓力的表現和解決方法是不同的。總的來看,大學生心理壓力感在個人自身壓力方面,男生非常顯著地高于女生;在社會環境方面,女生的壓力感顯著高于男生。具體來看,女生在求職擇業和學業壓力感方面顯著高于男生;在家庭、戀愛、身體健康、適應和挫折方面的壓力感男生顯著高于女生。這些差異性與男女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有著密切的關系。
關鍵詞:男女大學生;心理危機;表現;分析
引言
大學生既是承載家長高期望值的特殊群體,也是承載社會高期望值的特殊群體。在最終成才、體現自我價值等主觀愿望方面,這個“特殊群體”具有相當的普遍性。但是,近年國內大學里出現了一些雖不普遍卻也并不罕見的令人擔憂的負面現象:苦悶、彷徨、焦慮、偏執、脆弱,于是乎休學者有之,退學者有之,輕生自殺者有之……這些非同尋常的問題不但影響了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也與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精神背道而馳。盡管我們不能做出所有大學生事件都是由壓力所導致的結論,但有研究認為,任何事件在發生前的一剎那,確實和壓力所導致的心理失衡有著必然的聯系。由此我們可以確定,壓力水平或壓力指數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程度的晴雨表。2005年的一項高校大學生心理調查顯示,壓力過大在心理問題中高居榜首,有20.0%左右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1.0%左右有嚴重程度的心理壓力,表現為焦慮、恐懼、憂郁、神經衰弱等。2006年由南京工業大學團委組織的南京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調查結果正式公布,結果顯示,有超過一半的在校大學生存在較大和很大的心理壓力,而其中僅有1.0%的學生采取向學校或老師尋求幫助的方式解壓,絕大部分學生則是通過和同學交流、自我釋放、與父母溝通等途徑解決。與此相對應的,只有不到10.0%學生感覺壓力不大或者沒有壓力。而且,在大學生中,男生與女生心理危機的表現是不同的,因為男女生無論是在生理還是心理上都有所不同。因此了解男女大學生心理危機的表現異同對于預防與緩解男女大學生心理壓力有重大作用。有利于高校根據性別更加有效地解決男女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也有利于大學生更加健康地成長,更好的實現自我價值。
一、文獻回顧
目前國內外對于大學生這一整體的心理危機研究比較多,而且大多偏重于心理危機的預警機制與干預機制,而對于男女大學生心理危機在表現與成因方面的異同并沒有一個系統的比較。
作為心理危機干預的鼻祖,G•Caplan認為當一個人面對困難情境,而他先前處理問題的方式及其慣常的支持系統不足以應對眼前的處境時,即他必須面對的困難情境超過了他的能力時,這個人就會產生暫時的心理困擾,這種暫時性的心理失衡狀態就是心理危機。心理危機的產生不但與應激事件有關,還取決于個體解決應激的有效資源及個體對困難情境的評估。因此,心理危機不是個體經歷的事件本身,而是他對自己所經歷的困難情境的情緒反應狀態。[1]
張光濤等認為心理危機可以指心理狀態的嚴重失調,心理矛盾激烈沖突難以解決,也可以指精神面臨崩潰或精神失常,還可以指發生心理障礙。它是由一些心理沖突引起的一種內部心理狀態或生理反應。它包括:個體或群體面臨的損失、危險、不幸、羞辱、不可控性、日常生活的崩潰、不確定性和隱性的溝通。[2]
目前,學術界關于心理危機內涵的看法是基本趨于一致的。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分類,有三種分法:二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3]其中比較流行的是布拉默提出的三分法,即心理危機有發展性危機、境遇性危機和存在性危機三種情況。發展性危機是個人在正常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急劇的變化或轉變所產生的異常反應。境遇性危機是個人無法控制或預測的突發或超常事件,例如交通事故、自然災害等。存在性危機是一些人生重要而根本問題(人生目的、意義、價值、責任等)的出現導致的個人內心的沖突和焦慮。[4]導致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原因有:個體與自我的沖突、[5]個體與他人的沖突、[6]個體與環境的沖突、[7]觀念和文化的沖突等。[8]大學生危機干預策略包括:建立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9]建立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10]
國內學術界對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大部分都是從相對宏觀的層面泛泛而談,尚處于初步階段。特別是對于大學生心理危機研究大多以大學生這一整體為研究對象,而對于男女大學生心理危機的成因與表現異同并沒有一個系統的比較,所以本文從男女大學生心理危機的表現異同及成因出發進行考察,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二、研究設計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心理危機:當一個人面對困難情境,而他先前處理問題的方式及其慣常的支持系統不足以應對眼前的處境時,即他必須面對的困難情境超過了他的能力時,這個人就會產生暫時的心理困擾,這種暫時性的心理失衡狀態就是心理危機。心理危機的產生不但與應激事件有關,還取決于個體解決應激的有效資源及個體對困難情境的評估。因此,心理危機不是個體經歷的事件本身,而是他對自己所經歷的困難情境的情緒反應狀態。
大學生心理危機:大學生心理危機就是指學生個體運用尋常應付方式不能處理目前所遇到的內外部應激而陷于極度的焦慮、抑郁、甚至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狀態。
心理壓力:心理壓力有一部分是由已經發生或即將發生的生活事件引起的。不能化作動力或是已經給人帶來困擾的壓力,就可以說是一種心理危機。(在本文中,心理壓力和心理危機的概念是可以替換使用的。)
(二)資料收集方法
1.問卷調查法
本次調查的總體為南京某高校衛崗校區的所有本科生。抽取調查的總樣本數為100份。抽樣過程為:先隨機選取10個學院,再在每個學院隨機選取10個宿舍(男生宿舍與女生宿舍各5個),最后以在每個宿舍遇見的第一個人為調查對象進行調查。
2.訪談法
本研究另采取半結構式訪談法,選取10個個案,男女生各5名,以了解男女生在心理危機表現方面有哪些異同以及產生異同的成因。
(三)指標體系
本調查采用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問答題的形式,從學習、就業、經濟、人際交往、家庭等方面來了解男女大學生心理壓力表現及造成這種壓力的成因,以比較男女大學生的差異。
(四)資料分析方法
1.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運用SPSS11.5軟件對問卷調查資料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分析。
2.個案編碼分析
本研究采用十個個案訪談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具體方法如下:
A.編碼記號:
a.學生性別編碼:該編碼用來表示訪談時案主的性別。如果是男生,則用“M”表示,如果是女生,則用“F”表示。
b.個案的編碼:用“個案”一詞的英文單詞“CASE”的第一個字母“C”和個案排列順序的序數組成,如個案1為“C1”。
c.話題的編碼:每個問題分別用Q1、Q2、Q4、Q5等表示。
B.編碼方法:
第一組為學生性別編碼,第二組為個案編碼,第三組為話題的編碼。比如,“M-C1-Q1”表示男生(M)個案1(C1)對問題1(Q1)的看法。
(五)實施過程
本研究在收集男女大學生心理危機表現的相關資料時候采用了問卷調查與個案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問卷調查以南京某高校在校本科生為總體,采取多段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調查對象,實際發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95份,有效回收率為95.0%。在調查的95位大學生中,男生44人,女生51人,大一學生21人,大二學生35人,大三學生17人,大四學生22人。個案的被研究者是問卷被調查者中的10位大學生。
三、男女大學生心理危機的不同表現
所謂壓力指環境對人的要求與人去應付這些環境能力之間的不平衡。這種不平衡將導致嚴重的精神負擔,從而產生壓力。美國國家精神研究所菲利普.戈爾德博士說過:“世界上沒有不存在壓力的環境。”大學生在正常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遇到一些心理壓力是很正常的,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處理不好,很容易導致心理壓力,從而造成不良影響。大學生的壓力主要來自學習,專業發展,就業問題,經濟問題,情感問題等。面對這些問題,男女大學生的心理感受和訴求的方法有差異,主要表現有:
1.女大學生對學習方面的壓力感受明顯高于男生
關于學習方面的壓力,是大家共同存在的,只不過男女生對于不同方面的強度不同。具體如下:
表1男女大學生關于學習壓力情況反應
男女
是否是否
學習效率低下是否感到煩躁56.8%43.2%76.4%23.6%
考試前是否緊張63.6%36.4%88.2%11.8%
緊張是否影響成績45.5%54.5%92.2%7.8%
壓力對學習是否有影響59.1%40.9%68.6%31.4%
成績排名對學習是否有影響66.0%34.0%62.7%37.3%
四、六級對心理是否有影響75.0%25.0%78.4%21.6%
對所學專業是否滿意43.2%56.8%66.7%33.3%
表1顯示,女生對考試成績更在意。其中最明顯的有92.2%的女生認為緊張影響成績,而男生只有45.5%的人覺得緊張影響成績,僅相當于女生的一半。而與此相關的,如學習效率低下而感到煩躁,考前緊張等情況,女生所占的比例分別為76.4%和88.2%,這也比相對應男生所占比例的56.8%和63.6%明顯要高。至于在四、六級對心理的影響,成績排名對學習的影響以及壓力對學習的影響等方面男女生差距不大。但是總體來說,女生對于學習方面的壓力感受要高于男生。
2.在就業方面,男女大學生期望不同,但女生就業壓力高于男生
表2對工作的期望
男女
工作穩定輕松27.3%45.1%
收入高發展好54.5%19.6%
專業對口13.6%21.6%
興趣4.55%9.8%
其他0.05%3.9%
表2顯示,希望工作穩定輕松的男生有12人,占接受訪問男生總數的27.3%,而女生則有23人之多,占接受訪問女生總數的45.1%。對于工作收入和發展的要求,男生有54.5%的人希望工作收入高發展好,而對此方面有所期望的女生僅有19.6%。對于專業對口、興趣和其他方面的要求女生則多于男生。
可見對于工作,女大學生期望工作穩定輕松,而男大學生期望收入高發展好。
而對于就業形式的壓力情況,數據統計如下:
表3對于目前就業形勢的壓力
男女
非常大20.5%25.5%
大36.4%43.1%
一般34.1%29.4%
沒有9.0%2.0%
表3顯示對于就業形勢男女生都有壓力,但是女生相對較高。認為壓力大或者非常大的男生占56.9%,而女生占68.6%。可見男女生對于就業形勢的壓力感。而認為沒有壓力的男生有9%,而與之相對的,女生僅有2%。從這一組數據我們不難看出,女生對于就業形勢的壓力高于男生。
3.在日常消費上,男女生消費重點不同;因攀比而造成的壓力女生多于男生
在大學雖然生活相對獨立,但是大學生的經濟并不獨立。絕大多數人的生活費還是要依靠父母的給予。一些平時花錢大手大腳習慣的人往往會有很大的經濟壓力。而且有些人虛榮心在作祟,和同學之間攀比成風,而并不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盲目追隨大流,這也會造成巨大的經濟壓力。
因攀比而造成的壓力情況如下表所示:
表4大學生因攀比而造成壓力
男女
經常11.4%15.7%
有時25.0%33.3%
較少47.7%35.9%
無15.9%15.7%
表4顯示經常因攀比造成壓力的女生有8人,占調查女生總數的15.7%,男生僅有5人,占調查男生總數的11.4%。而分別有25.0%和33.3%的男女生有時會因攀比造成壓力。這兩項數據女生均高于男生。而較少或不會因攀比造成壓力的女生共有51.6%,男生有63.6%。不難看出女生因攀比造成的壓力要多于男生。
通過對大學生在校期間主要支出的調查還發現,除了伙食費、學費、購書和文具等必需支出外,在服裝和娛樂以及戀愛方面的支出也占有很大比重。其中女生在服裝方面的支出明顯多于男生,而娛樂方面的支出男生主要集中在電腦等方面,而女生旅游方面的支出略多于男生。戀愛方面的支出男生則比女生更多一些。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大學生追求獨立,于是在外面租房子的花費也占有一定比例。
這些額外支出或多或少都會給尚沒有收入的大學生造成經濟壓力,同時不難看出培養大學生的理財觀念很必要。
4.在健康意識上男女生差別不大,但總體來說男生略高于女生
當今社會各種競爭激烈,人們生活壓力大,很多人都處在亞健康狀態。這一現象在大學生中也有體現。
表5大學生認為健康的重要程度
男女
重要70.5%78.4%
一般27.3%19.6%
不重要2.2%2.0%
表5顯示,絕大多數大學生都把健康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認為健康很重要的男生有70.5%,女生有78.4%。27.3%的男生和19.6%的女生認為健康一般重要,這一比例男生明顯較高。除此之外,均有2.0%左右的男女生覺得健康不重要。同時,也可以從另一個側面說明現在大學生承受的壓力。
表6大學生對健康的擔憂頻率
男女
經常63.6%58.8%
偶爾31.8%35.3%
從不4.6%5.9%
表6顯示,男女生對健康擔憂的頻率差不多。經常擔心的男生有63.6%,女生58.8%。與此相對的,僅有4.6%的男生和5.9%的女生對健康從不擔憂。由此我們也不難看出,各種壓力已經影響到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稍有不慎,很可能造成很嚴重的后果。
5.在處理同學關系上,女生不如男生
大學生人際交往有主動追求開放式交往,以寢室為中心,社會工作和網絡社交占主導,情感型交往與功利型交往并重的特點。但是在此過程中,如果處理不好各種關系,很可能給大學生帶來心理壓力。
“我來自農村,因為經濟狀況不好,而周圍的很多同學都很有錢,名牌衣服什么的,再加上本身性格就內向,這種差距更加重了我的孤僻,總覺得跟他們在一起相處有壓力,雖然他們對我很好。”(M-C3-Q4)
這種狀況并不是個別現象,很多從農村來的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都或多或少有這種心理壓力。
表7大學生與同學相處狀況
男女
很好68.2%62.7%
一般25.0%25.5%
有些問題6.8%11.8%
表7顯示,大學生中認為與同學相處很好的人并不是絕大多數,而有相當一部分同學認為和同學關系一般或者有些問題。有些問題這項中,女生所占比例為11.8%,明顯高于男生的6.8%,余兩項基本持平。可見女生在處理同學關系上不如男生。
- 上一篇:農事村辦服務站啟動儀式講話稿
- 下一篇:中國法治的長期性挑戰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