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文化困境

時間:2022-04-19 05:59:00

導語:心理學文化困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心理學文化困境

本文力圖以東西方文化交匯為背景,分析中國心理學所面臨的文化困境的表現和根源,希求中國心理學能夠把握實證科學的文化內涵,防止形形色色的非科學的心理學的干擾,保證中國心理學能夠健康發(fā)展,有益于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社會進步。

一、西方哲學的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兩大傳統共同成就了實驗心理科學

人們通常使用的“心理學”一詞其意義就是指1879年馮特所建立的實驗心理學。自然也就與西方哲學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在希臘人看來,哲學和科學是一個東西,在中世紀,兩者又和神學合為一體,文藝復興以后,采用實驗方法研究自然,哲學和科學才分道揚鑣”,“西方科學的發(fā)展是以兩個偉大成就為基礎的,那就是:希臘哲學家發(fā)明形式邏輯體系(在歐幾里得幾何學中),以及通過系統的實驗發(fā)現有可能找出因果關系(在文藝復興時期)”。實驗科學作為探求知識的活動方式,其邏輯證明體系是以畢達哥拉斯、柏拉圖、笛卡爾等為代表的理性主義的結晶;而它的實驗操作程序又是濃縮了以亞里士多德,培根等的經驗主義的智慧。實證科學從哲學中分化出來,漸漸凸現強大的生命力,在其自身發(fā)展的過程中,也促進了西方哲學的發(fā)展,牛頓力學、達爾文進化論,也引起了哲學的震蕩與變革,成為西方文化的主流。科學是西方哲學傳統長期發(fā)展的產物,是西方哲學的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共同成就。

應該說,在西方哲學中實證主義是與科學關系非常密切的。但是,實證主義源于經驗主義傳統,是經驗主義的一個理論形態(tài),不足以表征整個西方哲學對實驗科學的影響。雖然,邏輯實證主義以科學哲學自居,在西方哲學中風光一時,然而很快遭到了以庫恩為代表的歷史主義的批判。庫恩以獨創(chuàng)的“范式”范疇解釋科學的發(fā)展進程,在20世紀70年代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到了80年代,“范式”理論又受到以勞丹、夏佩爾為代表的新歷史主義的質疑與批判。可見,自20世紀70年代以后,實證主義哲學在科學中的影響下已風光不在,也就更談不上如我國心理學中有人所說的,在西方諸多哲學理論中,實證主義最適合實證的心理學,所以心理學選擇了實證主義作為其哲學基礎的事情。誠然,我們要充分肯定實證主義在沖破自然哲學的禁錮,使實驗科學從哲學中獨立出來的歷史作用,但是,單單實證主義不能夠鑄造出科學主義文化。我們要正確品評西方各種哲學理論,不能簡單地夸大某一種理論的歷史作用。

二、科學心理學的實驗方法體現了西方文化的理性主義精神

什么是科學,德國的波塞爾先生認為,科學有三個特征,第一,科學是被證明為真的知識;第二,科學可以被理解為通過一定方法或程序產生的陳述系統;第三,這個系統必須具有說理性與論證性。他說:“在土地測量的實踐中,人們都很熟悉畢達哥拉斯的勾股定理,但古希臘的思想家卻別出心裁要‘證明’一下這一原理的正確性進而使其成為公理,這便是科學的開始。”波塞爾進一步明確指出:“不管在什么地方,人們以何種方式從事科學研究,其目的總是試圖建立一套得到證明的陳述系統。”科學活動的成果表現為理論化系統化的知識,科學知識之所以對于人類生活具有哲學、宗教、藝術等不可比擬的意義,關鍵在于科學活動具有一套可靠的證明系統,它為人類生活提供了最為可靠的知識。人類依賴于科學所提供的知識,不斷拓展生命空間,推動文明進步。“程序決定了陳述與陳述之間必須互相聯系,此聯系構成一個整體。”

縱觀西方文明史,科學植根于理性主義文化的沃土,從畢達哥拉斯、柏拉圖起,西方思想家為了洞悉紛紜現象后面的“邏格斯”,高揚人類的理性智慧,構建了完整的邏輯證明系統。就連亞里土多德和培根在強調認識活動中的感性經驗的作用時,也不敢輕蔑理性的力量。在伽利略那里“理性和觀察恰當結合”由此產生科學。因而誰也不能輕言實驗方法是經驗主義的產物。用愛因斯坦評說伽利略的話講:“任何一種經驗方法都有其思辯概念和思辯體系;而且任何一種思辯思維,它的概念經過比較仔細的考察之后,都會顯露出它們所由產生的經驗材料。”科學的實驗方法是邏輯證明與經驗觀察的完美結合,淋漓地表達了人類智慧之美,體現了西方文化中的理性主義精神,成為人類最具成效的認識活動。“形成科學的不是事實本身,而是用來處理事實的方法”。在認識活動中,是否采用實驗方法是科學與非科學的分界。

進而,我們還要說明,在科學活動中,科學方法和科學理論并不是互不相干的兩部分。科學命題的證明邏輯系統與實驗的操作程序構成了科學理論的實際內容。在心理學中,最具典型的就是斯金納的操作行為主義,他的操作性條件反射的方法,就是他的理論體系,也是他改造社會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