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徑探討
時間:2022-03-18 10:28:38
導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徑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了全面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推動學生心理狀態的積極發展、增強學生幸福感、更好地完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任務,把積極心理學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具有重要的意義。運用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能夠誘發學生積極情緒,充分發揮學生個人優勢,培養學生積極心理素質,幫助學生搞好心理素質建設。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積極心態;心理素質;教育方法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就是幫助大學生樹立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不斷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建設,進而推動社會主義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增加大學生幸福感。積極的人并不一定富有,但一定能夠感受快樂和幸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調節大學生的心理狀態,使其始終處于積極樂觀的心態,有效提升大學生追求幸福、感受幸福的能力。
1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1.1順應現代大學生心理發展要求
現代社會中的孩子享受著優裕的物質生活條件,他們本應盡情享受幸福和快樂,但受當前教育體制的影響,大學生心理失衡現象卻較為嚴重。為了改變這一狀況,高校教師可謂絞盡腦汁,他們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這也造成了教師對那些無心理問題的大學生的忽略,極大地影響了大學生對幸福的追求和感受。從積極心理學的認知來看,心理學就是對各種缺陷、傷害等進行研究、治療,并充分挖掘人類潛能的科學,心理學是一項包含健康、教育、娛樂、疾病等多項內容的科學。心理學家們發現“,幸福計劃”能夠幫助青少年擺脫絕望,提高學生的樂觀情緒,減少焦慮和煩躁,緩解網絡沉迷、攻擊行為等方面問題,它作用于不同種族背景的青少年。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教育必然發展趨勢,它讓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更加完善,推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發展。
1.2和諧社會的構建離不開積極心理學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要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人自身的和諧,社會繁榮和穩定時期人們就更加注重品質和美德培養,而這也推動了社會的繁榮、富強、和諧,這是一個良性的社會循環過程。積極心理學的核心目標就是理解幫助人們獲取主觀幸福感和幸福。我們所說的幸福、幸福感指的是積極情緒、積極因素狀態,諸如喜悅、欣慰等等。積極情緒能夠幫助我們贏得更好的關系、更強生命力的機會,開闊人們的創造性思維,更容易引發人們的創造性、靈活性。積極的人能夠更快更好地適應社會、服務社會,他們擁有更加高尚的道德品質。積極情緒影響著人生活的態度,也是人們益壽延年的秘訣。因此,開展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的教育課程,就是幫助大學生更好地體驗生活、感受生命、順應社會時代的發展,該項教育課程的開設對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有著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
1.3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的課程標志著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逐步完善
我們必須要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明確自身教育任務,才能夠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使命應從以下三點進行總結歸納:第一,治療精神疾??;第二,緩解心理壓力,增添人們生活的幸福感和充實感;第三,充分挖掘人自身的潛能。自二戰之后,大多數心理專家主要研究了人的消極方面,將心理教育重點放在了心理問題的發現和治療上,這就造成了心理教育方向的偏移。從積極心理學角度來看,預防就是為了盡早發現問題或是避免問題的發生所做的各種提前的防范措施。而促進健康指的是通過提高個體能力,提高其自覺增強生活品質的意識和態度。做好心理問題的解決和預防工作的同時,不斷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并教會大學生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和能力,增強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生活滿足感,使其始終能夠對未來充滿希望,積極向上,能夠充分發揮自身能動作用,不斷挖掘自身潛能,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
2積極心理學為導向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2.1不斷提升大學生個人優勢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不應停留在心理問題的發現和解決上,而應放在對大學生人格的健全和完善方面,不斷在大學生身上尋找閃光點,挖掘其積極力量,用欣賞的眼光去對待每一名大學生,充分挖掘、激發大學生的積極力量,幫助其擺脫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讓大學生對生活、對未來充滿希望和想象,提升大學生的積極情緒和價值感;誘發大學生學習動機,激發大學生思維創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大學生對環境的控制感和自我效能感。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大學生去關愛自己、關愛他人,提高大學生的抗壓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大學生成為一個利己利人、遵紀守法、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積極向上樂觀的人。我們要善于發掘大學生的積極面,無限放大其積極向上的一面,讓其對生活、對未來充滿希望,讓美德和品格優勢成為其一生用之不盡的精神寶藏。
2.2誘導大學生的積極情緒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就是誘導,其作用在于不斷挖掘個體心理資源,使其成為支撐人們生活工作的內在心理影響因素。誘導積極情緒能夠擴建認知領域功能,提高心理抗壓能力,提高自身心理恢復能力,擴建個體生理資源。積極情緒是心理健康品質形成的關鍵,是人與人之間建立信任感的基礎。2.3關注大學生的成功心理健康被認為是大學生成敗的關鍵,是人生成功的基礎。因此,我們應當樹立以心理健康、成功教育為導向的工作目標,重視對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和內在潛力的挖掘。各高校應當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大學生的幸福和成功的指南。
2.4培養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
我們應當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問題,充分挖掘、調動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盡可能地減少負面情緒對大學生的影響,幫助大學生取得成功。我們要善于利用外部因素影響,讓大學生感受到尊重和認可,不斷提高大學生自身價值期望,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大學生做好人生規劃,提高大學生的社會群體適應能力,使其能夠成為一個有價值、有目標的積極個體。
3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注重幸福教育,圍繞積極情緒、積極優勢等中心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發揮現有資源優勢,做好課程教學設計。全面評估積極大學生心理資源,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大學生進行心理疏導。開展積極心理咨詢活動,挖掘大學生自身積極潛能,增加其正能量。積極心理不是要完全消滅負面情緒,它是一個以積極情緒打敗或完勝負面情緒、正能量占優勢的狀態。我們主張未來,而不是糾結過去,過去是固定不可逆的,但是未來充滿選擇和改變。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不斷激發學生的積極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展現自我,開創未來。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正面能量,使其能夠不斷感受生活中的快樂,并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不斷實現其自身社會價值,成為一個有擔當、有責任心、積極樂觀向上的社會主義合格人才。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要重視對積極情緒的引導和激發,重視對學生積極品質的培養,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鐘平 單位:黑龍江科技大學學生處
參考文獻:
[1]孟維杰,馬甜語.詮釋與轉換:積極心理健康及其當解[J].心理科學,2012,(01):84-85.
[2]孟萬金.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創新的抓手[J].中國德育,2010,(10):92-93.
[3]鄭蘭.積極心理學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
- 上一篇:醫院全成本核算的問題與對策
- 下一篇:以績效為導向的財務管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