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討

時間:2022-07-29 09:05:50

導語: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討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尤為重要的一環。小學階段是個體自我概念逐漸形成的一個重要時期,由于小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對生活沒有全面正確的認識,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模糊,缺乏處理問題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極容易走上心理“彎路”。只有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才能為學生未來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當前的農村小學,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習困難的問題,如厭學、考試焦慮、學校恐怖、注意力障礙等;心理品質與行為的問題,如兒童強迫癥,學習能力缺失、說謊、孤獨、嫉妒、自卑、抑郁、多動癥,以及極少數學生因受環境影響和不良影視劇的影響而產生的自暴自棄,厭世輕生,玩世不恭的念頭和行為。對這些問題的克服,也是我們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作為一名小學一線教師,我就自己在教育教學中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與大家一起交流。

一、建設和營造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作為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負有責任的教師,無論學生做出了什么樣的行為,教師都應當接納。應當使他們感受到沒有被排斥和拒絕。教師仍然將他們當作自己的學生,仍然尊重他們的人格,仍然承認和尊重他們的尊嚴和權利,并且愿意幫助他們,使每一個學生感受到學校生活的安全、愉悅、和諧,使每一個學生體會到師生關系的民主平等,使每一個學生體驗到學習生活得開放、寬松、積極。

二、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

教師心理素質的健康直接關系著學生心理素質的健康。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現代生活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及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一些教師產生了心理沖突和壓抑感。教師的情緒會感染學生的情緒,教師的人格會影響學生的人格。有調查表明:學生的不良情緒有80%來自身邊的長者,這其中也包括教師。有些教師有時會不知不覺地把不良情緒帶進課堂,夫妻吵架、孩子惹了事,就把學生當成“出氣筒”,無緣無故地對學生發火,使學生的心靈受到傷害。教師的職業特征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教師要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始終保持積極樂觀、平和穩定、健康向上的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此外,教育部門要將心理學知識的培訓納入教師培訓的重要內容,聘請有關心理學專家,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加強培訓,使每一位教師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以利于對學生進行正確指導,并避免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失誤。培養一支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學專業知識,掌握心理輔導技能和心理訓練方法的教師隊伍,對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至關重要的。

三、扎實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課程

心理健康課包括面向全體學生的團體心理輔導和針對個別學生的心理咨詢,他們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失的兩個方面。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在教師的帶領下,對有相同輔導需求的學生,圍繞某一輔導主題,通過一定的活動形式與人際互動,相互啟發,形成團體共識,進而改變學生的錯誤觀念、態度、情緒和行為。讓他們在這一環境中宣泄苦悶,獲得支持。進行個別心理咨詢。學生心理問題有共性的一面,但多表現為個性化的一面。針對學生中的情緒、個性、自我觀、挫折、人際交往,尤其是學業不良、品德不良等進行個別心理咨詢,通過診斷分析和干預,解決他們的心理困惑,有效地緩解、宣泄學生的心理壓力。

四、有效地落實新課改理念,減輕學生的負擔

當今由于名目繁多的學前班、培訓班,使小學生失去了很多自由的時間。小學生大都在各種外部因素的影響下學習,例如:為了老師的表揚、為了獎品、為了家長的面子而努力,達到目標的快樂,達不到目標的痛苦,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因此,班主任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發展空間,減輕學習負擔,應和學生的心理共振,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

五、開展個別心理輔導

小學生心理輔導的內容包括人格輔導、學習輔導、生存輔導三方面。讓學生感受愛,接受愛的情緒體驗,在和同伙,老師交往時懂得基本的交往原則,對尊重、合作、幫助等良好交往品質有初步的體驗,有初步的真、善、美的感受能力,能以此來衡量別人和自己的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形式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主意識等。更要向家長宣傳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讓家長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向學生家長介紹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內容和操作方法,使他們配合學校的心理教育。并通過家訪,了解小學生在家的真實表現,進行分析和總結,指導家長掌握教育小學生的科學方法。總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德育的有力輔助手段,只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并發揮它的積極作用,德育的實效性才能得到有效落實。我相信,只要全體教育工作者用心去做,就一定會摸索出符合農村小學現狀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作者:葛彩玉 單位:江蘇省泗陽縣張家圩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