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教結合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時間:2022-10-24 04:02:43
導語:醫教結合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的規定下,“醫教結合”模式逐漸成為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發展的趨勢。文章從三個方面介紹“醫教結合”模式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促進作用,并總結了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醫教結合”的若干使用途徑。
關鍵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醫教結合
“醫教結合”最早運用于兒童特殊教育領域,主要是通過結合醫學與教育的雙方資源,對殘障兒童進行早期干預,使其盡可能地接近正常人的身心機能[1]。隨著2013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的正式頒布,心理咨詢人員的工作得到了更加詳細的規定,他們在工作中無權對精神障礙和心理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若發現可能患有精神障礙的來訪者,需及時轉介[2]。因此,高校心理咨詢人員在開展工作時,容易受到專業上的諸多局限和影響。在這種形勢下,“醫教結合”逐漸成為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發展的趨勢。“醫教結合”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主要是指整合醫療系統與教育系統的力量,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預防和干預學生危機事件,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3]。
一、“醫教結合”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促進作用
(一)“醫教結合”支援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的大框架下,高校心理咨詢人員在面對學生心理危機事件時,會受到專業和法律法規的限制。而精神衛生醫療系統專業人員有權利根據自己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專業知識對當事人進行診斷和評估,這為學校心理危機干預提供了有力的專業支持。在“醫教結合”模式下,當心理危機事件發生時,高校能夠及時獲得精神衛生醫療系統專業人員科學有效的評估意見和人力、物力支援,有效緩解了高校的壓力。同時,在心理危機干預過程中,精神衛生醫療系統的專業人員也能在必要時向家長提供專業的建議,協助學校穩定家長情緒。
(二)“醫教結合”提升高校心理危機預防能力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危機干預工作固然重要,但危機預防工作才是根本。具有前瞻性識別危機信號的能力是預防心理危機的關鍵。精神衛生醫療系統的專業人員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通過“醫教結合”模式,能夠建立醫療系統與教育系統針對危機預防的信息共享平臺,通過各類培訓、講座、論壇等形式,提高高校心理咨詢人員對危機信號的發現和識別能力,從而更好地預防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
(三)“醫教結合”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專業化發展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組成包括專業的心理咨詢師、輔導員等。只有不斷提高這支隊伍的專業素質,才能進一步發展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醫教結合”模式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提供醫學專業的知識培訓,補充和完善現有的專業化隊伍培養體系。精神衛生醫療系統專業人員不僅可以為學校心理咨詢師提供專業的個案督導,拓展高校心理咨詢中的實用處理方式,還能為他們普及常用精神類藥物的相關知識,有助于學校心理咨詢師與當事人及其家長關于用藥就醫方面的溝通[4]。此外,精神衛生醫療系統與高校可在“醫教結合”模式下,共同探討關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路徑、新課題,提高雙方在專業領域上的科研能力,將實踐經驗總結并上升到理論層面,實現理論與實踐緊密相聯,進一步推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專業水平的提升。
二、“醫教結合”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使用途徑
為進一步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上海松江大學城的七所高校率先在2014年5月與該市第一人民醫院簽署了“醫教結合”的合作協議書[5],以此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服務機構與精神衛生醫療系統的密切聯系。隨后,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借鑒這一做法,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與當地精神衛生醫療系統不斷探討新的合作內容。目前,“醫教結合”模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主要有以下幾種使用途徑。
(一)健全高校心理危機干預的組織架構
高校心理危機事件不僅會對當事人及其家庭造成較大的傷害,也會對學校和社會造成不利的影響。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一直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頭戲,各高校都重視組建一支能力強、業務精的心理危機干預隊伍。但以往這支隊伍是以學校心理咨詢師和輔導員為主力,而在“醫教結合”的基礎上,則可以建立一支由精神衛生醫療系統的醫務人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輔導員、心理學家、社會工作者等人員組成的復合型隊伍[5]。多方位培養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所需要的專業人才,實現組織架構的進一步完善和健全。
(二)為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狀態提供專業的評估、診斷和建議
大學生正值人生發展階段非常關鍵的青年初期,面對新的生活環境、人際關系和學習方法,他們在不斷地發展自己的認知和情感,在自我探索和尋求自我同一性的過程中,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得以發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是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度過該階段。但在這一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定比例的嚴重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學生,由于高校心理咨詢師的專業限制,他們無權對其進行診斷和治療。但通過“醫教結合”模式,精神衛生醫療系統的專業人員可及時為高校提供專業的評估、診斷及建議。在高校心理危機事件發生時,他們也能及時到達現場協助學校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并在需要時指導高校依法做好心理疾患的轉介工作。
(三)指導高校開展心理疾病學生康復后的心理幫扶
因心理疾病入院治療的大學生,在康復后回校繼續學習,高校需做好他們復學后的心理幫扶工作。但高校心理咨詢師對這類學生在醫院的就診情況及康復情況所知有限,因此,如何開展他們的心理幫扶工作,往往困擾著高校心理咨詢師。在“醫教結合”的基礎上,精神衛生醫療系統的專業人員在遵守專業倫理道德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個案督導等形式,指導高校心理咨詢師更有效和有針對性地做好康復學生復學后的心理幫扶工作。
(四)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提供專業培訓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專業水平決定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在“醫教結合”框架下,精神衛生醫療系統可以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成員提供病理學等相關知識的培訓,幫助他們完善知識結構。高校心理咨詢師甚至可以獲得臨床見習機會,現場學習心理診斷和治療;還可以邀請精神衛生醫療系統的專業人員對高校心理咨詢師的日常心理咨詢進行個案督導、案例會診,以此補充和拓展高校心理咨詢師對個案的理解,遇到一些特殊案例,雙方還可以共同進行深入的探討或者進行科研立項。高校與精神衛生醫療系統協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實習、培訓和研究,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的專業素質提升創造了條件。
(五)開通心理疾病學生就診的“綠色服務”通道
目前,社會各屆關于心理疾病的接受度雖然有所提高,但部分學生及其家長對于入院治療心理疾病仍然持有抵觸心理。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推行“醫教結合”模式,精神衛生醫療系統可設立專門的門診通道,接收有心理疾病的學生,實施門診藥物治療或住院治療的“綠色服務”便捷通道,有條件的醫療機構甚至可以提供單人間的“陽光病房”,盡可能地為學生及家長解決后顧之憂。
三、結語
充分挖掘精神衛生醫療系統與教育系統的優勢資源,發揮雙方的積極性,促進兩者有效協同,不斷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醫教結合”模式,對全面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有重要的意義。
作者:羅靈娜 單位:龍巖學院學生工作處
參考文獻:
[1]張婷.醫教結合是當代特殊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21):20-21.
[2]沈麗,薛玲.醫教結合對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干預的優勢體現[J].統計與管理,2016(1):157-158.
[3]畢玉芳.“醫教結合”高校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探索[J].思想理論教育(上半月綜合版),2013(8):67-70.
[4]張海燕.高校醫教結合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探索:以上海高校為例[J].思想理論教育,2016(1):90-93.
[5]高仁甫.醫教結合開展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干預的模式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14):77-79.
- 上一篇:地方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考
- 下一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考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