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考
時間:2022-02-16 05:15:53
導語:積極心理學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對于廣大高校青年學生來說,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其對大學生的心智開放和人格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積極心理學有著很強的暗示作用和正面意義,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實踐基礎,因而,基于積極心理學的教育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無論是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更新而言,還是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構建來講均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為此,本文將對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研究分析,以期給相關研究者以有益借鑒。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高等教育
1積極心理學概述
積極心理學的概念是由前美國心理學學會主席研究者賽里格曼在上世紀末所提出的,是一個相對較為新穎的心理學研究方向。根據積極心理學的有關理論,人的心理活動受兩種力量的作用和影響,既積極的心理力量和消極的心理力量。積極方面的心理力量能給人以積極向上的驅動力,消極方面的力量則相反。哪種力量會在人的生活、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取決于人的主觀偏好。積極心理學注重通過個體內在優良品質和積極力量的激發來發掘個體自身的強大潛能力量,并盡可能的為他人提供更多的幫助。
2當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分析
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提升大學生的挫折承受和自我調控能力,讓他們具有更強的自我教育水平,進而實現大學生環境適應能力和心理障礙克服能力的提升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標。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往往非常注重學生對心理學相關理論的學習,而對學生實踐、交流溝通能力的提升則缺乏應用的重視水平,這使得他們很難將學習到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之中進行有效的應用。此外,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也非常有限,這使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效能非常有限。根據相關研究總結,常見性的大學生心理問題主要包括:社交問題、環境適應問題、兩性心理問題、學習問題、情緒問題和神經癥問題等。這幾個方面的問題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廣大高校青年學生的生長和發展,需要引起高等教育教學的注意和重視,并根據實際問題和學生特點針對性的進行心理引導。
3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論述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主要涉及積極的情緒體驗、積極的社會組織和積極的人格三個部分,這三個方面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目標存在著很強的一致性,是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的理論基礎。
3.1能豐富大學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積極心理學提倡個體應在日常生活積中極的進行情緒管控和自我認知體驗,以培養自身積極健康的生活品質,其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是非常豐富多彩、多種多樣的。因此,在大學生教育教學過程和各教育領域中,積極心理學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應用,能有效激發廣大高校學生的潛在能力,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實施提供多方面的驅動作用。
3.2能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標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積極心理學的作用和影響下能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問題處理能力,用積極的心態引導學生正視自身的心理問題,讓學生更偏向好于自身積極力量的發揮,并對自身的潛力和優勢形成客觀認識。
3.3豐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由于各種因素的限制,傳統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與社會需求和學生自身需要之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脫節的問題,當積極心理學的教育內容引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之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內容會獲得很大拓展,學生會對生活和社會中的積極問題產生更多的潛在關注,進而在問題面前具有更為積極的問題思考方式。
4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規劃
4.1工作目標的完善
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來說,積極心理學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育創新手段,幫助廣大高校青年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心理問題,并通過積極心理學方法的應用來干預和引導自身的心理問題是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目標。而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提升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幫助大學生更好的定位自己,有效發揮自身的潛在能力,進而實現大學生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的提升是其重要工作目標,因而,兩者之間的結合可以使大學生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標更加完善,更具可操作性。
4.2工作方法的調整
通過積極心理學的應用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型主客體關系。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是教育對象,是被動接受教學內容的客體,教師是教育活動的主體,是教育者,被動的教育身份使得學生的自我情景規定狀態非常不穩定,個體主觀能動性在學習中很難獲得有效發揮。而在心理學的實踐教育活動中,學生是教育的主體,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學生可以通過調節自身的心態實現個人潛能的開發和自身人格的完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善于營造和諧的氛圍,用積極的心態來引導學生吐露自己的心聲,與學生建立和諧、穩定的伙伴關系,在問題面前,樂于換位思考,體驗學生內心感受,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效能。5結語總之,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具有很強的積極引導作用,因此,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切實可行的,是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的,高校應不斷探索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以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水平。
作者:蔣志超 單位:南通大學
參考文獻:
[1]周婧.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運用———以《大學生良好情緒的培養》為例[J].社會心理科學,2014(5).
[2]周有煥,李春蘭,馮晟.積極心理學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實踐分析[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1).
[3]張孝鳳.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
- 上一篇:高層建筑土木工程技術質量控制探討
- 下一篇:民辦高校特色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