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研究
時間:2022-03-22 09:29:54
導語:中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了考察中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現狀,本研究采用課題小組自編問卷,調查了重慶市4所中學235名班主任老師,發現: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維度得分最高,心理教育知識維度得分最低;除心理教育意識維度外,男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各維度得分均顯著高于女班主任;除心理教育技能維度外,普通中學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各維度得分均顯著高于重點中學;高中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顯著高于初中班主任;不同教齡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差異不顯著。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教育能力;中學
一、研究目的
近年來,社會發展與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巨大的社會壓力、繁重的學習任務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嚴重,如厭學、攻擊、焦慮、抑郁等都在不斷地蔓延,成為社會、家庭及學校教育中不得不面對的難題。班主任是學校教育中和學生關系最密切、互動最頻繁的教師群體,是學生成長的直接導師。《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都明確了班主任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骨干地位。班主任參與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綜觀以往文獻,關于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水平的相關研究比較缺乏,故調查班主任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度及面向中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水平,有助于明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現狀及存在問題,為未來指導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方向,從而有效地提高學校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二、研究方法
(一)被試。本研究調查了重慶市4所中學240名班主任老師,其中普通中學和重點中學各兩所,共收回235份有效問卷,被試情況見表1。(二)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課題小組自編“中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問卷”(見附錄),問卷由三個維度構成,即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意識(題目1、2、5、6、10、13、19)、教育知識(題目3、7、9、11、14、17)和教育技能(題目4、8、12、15、16、18、20),共20個題項,每題均為5級計分。(三)研究程序。課題小組首先查閱相關文獻,在北京師范大學申繼亮、王凱榮[1]研究的基礎上,完成問卷編制。再選取被試,進行施測。采用SPSS17.0對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一)中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發展水平。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統計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及各維度的平均分和標準差進行了統計,結果見表2: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總體及各維度均分都大于3分,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意識的得分最高,與李照[2]、岳麗瑩[3]的研究結果一致,但有關心理教育知識維度的得分與李照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差異。本研究結果顯示,班主任心理教育知識維度的得分最低,這意味著班主任在心理教育活動中面臨著巨大的知識瓶頸,面對學生層出不窮的心理問題,班主任又不得不摸著石頭過河,嘗試面向學生開展各項心理活動。所以在實踐中,班主任的心理教育技能會有所提高,同時也更加清晰地意識到自身存在的盲區——心理專業知識的匱乏。(二)中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性別差異。本研究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見表3:除心理健康教育意識維度外,男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總和及各維度得分均顯著高于女教師(p<0.01)。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一方面,男教師的個人時間可能比女教師更充裕,有更多的機會探究和思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基于王玉潔[4]關于男女教師持續性專業發展的研究,男教師專業發展各維度的水平均高于女教師。這意味著,在信息化時代里,雖然男女教師接受崗前或在職培訓的機會均等,但由于男教師的信息獲取能力及學習能力較強,故而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普遍高于女教師。(三)中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學校差異。表4表明:除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維度外,普通中學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總和及各維度得分均顯著高于重點中學班主任(p<0.05)。與班主任交流發現,近年來,普通中學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很多學生的家庭結構比較復雜,家庭經濟比較困難,故普通中學的班主任愈加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學生心理問題的嚴峻性也迫使其主動了解和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知識。但這種學習比較零散,缺乏系統性與專業性,故雖然其意識和知識水平均顯著高于重點中學班主任,但技能水平并沒有得到顯著提高。(四)中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學段差異。表5表明:初中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總和及各維度得分均低于高中班主任,且差異十分顯著(p<0.05),這與李照[2]和岳麗瑩[3]的研究結果不一致。推測原因,其一,可能與研究的群體不同有關,本研究對象是班主任,而已有研究表明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顯著高于學科教師,且高中學科教師的教學壓力比較大,故其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驅動力較弱,從而拉低了總體的分數;其二,高中學生的獨立性與自主性更強,班主任的常規管理可能更容易,從而有更多的時間來思考與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五)中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教齡差異。本研究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考察了不同任教年限的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及各維度的得分差異,結果見表6。任教年限在10年以上的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及各維度的得分均高于其他年限的班主任,但各任教年限的得分差異不顯著。這表明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總體上隨教齡增加不斷提高,與岳麗瑩[3]的研究結果一致。由于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目前多靠班主任個人的悟性與投資來實現,缺乏系統的學習培訓及實踐探索,所以工作年限雖能累積其工作經驗,提升其心理教育能力,但卻沒有發生質的飛躍[5]。
四、討論與建議
(一)向班主任普及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雖然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普遍較高,但仍有班主任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混淆,易忽視學生的發展性心理輔導。且班主任的心理教育知識比較缺乏,尤其是對中學生心理問題的識別與評估及心理咨詢的方法與技術等方面的知識比較欠缺。所以建議相關教育主管部門能組織相應的培訓與講座,開展心理教育通識類知識的培訓,如中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常見心理效應、溝通方式等內容,提升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水平。(二)聘請專業人士,指導班主任開展心理工作。班主任所掌握的知識只有與班級管理工作相結合,方能學以致用。要調動班主任運用心理知識的積極性,需與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密切結合,如開展主題班會解決班級共同問題,推動個別學生教育實踐助力個體成長,及指導班級家庭教育工作等。開展這些工作既能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促進學生心理發展,又不會額外增加班主任的工作量。但目前很多班主任處于自我探索階段,缺乏專業指導,對工作中所遇瓶頸與困惑也無法解答,這嚴重阻礙了班主任實踐心理教育的熱情及心理教育能力的發展。為了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應聘請相關專家定期到學校現場指導班主任的心理班會課,聆聽班主任的教育故事,并針對班主任所遇困惑予以現場模擬溝通實踐,這將極大地促進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訓練,并提高其工作效能感。(三)組建心理教師和班主任學習共同體。不論是組織統一學習,還是外聘專家,都是依靠校外力量,學習頻率及連續性均無法保障。故建議充分發揮學校心理教師及班主任的自主性,搭建學習共同體,結合班主任心理教育工作需求,借助心理教師已有的知識體系,定期與班主任共同探討與交流,不斷豐富班主任有關心理學方面的專業知識,提高班主任心理教育的專業素養。為了讓這種學習系統化、專業化,各學校應組織人員開發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鼓勵班主任撰寫校園教育故事及反思,形成班主任特色課程與教研,為持續促進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發展營造氛圍、創設機會、提供平臺。
參考文獻
[1]申繼亮,王凱榮.論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構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12-19.
[2]李照.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特點及相關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0.
[3]岳麗瑩.中學學科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現狀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5.
[4]王玉潔.中學教師持續性專業發展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7.
[5]魏曉燕,王揚.中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研究評析[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2(17):10-12.
作者:王娟 李尹 黎曉 單位:重慶市第六十六中學校
- 上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德育研究
- 下一篇:校際交換生教育管理問題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