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班管理對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的影響
時間:2022-07-21 02:55:39
導語:排班管理對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在護理工作中實施人性化排班管理措施,對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的影響。方法研究時間為2018年6月~2019年6月,抽取本院工作的護理人員48例,依照計算機表法分組,各24例。參照組接受常規管理措施,實驗組接受人性化排班管理措施。比較兩組護理人員的工作狀態、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護理人員對工作滿意度。結果實驗組護理人員工作狀態相比于參照組較優,組間差異顯著(P<0.05);相比于參照組,實驗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較低,組間差異明顯(P<0.05);實驗組護理人員對工作滿意度高于參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明顯(P<0.05)。結論在護理工作中實施人性化排班管理措施,提升了患者對工作的積極性,有效規避不良情況發生,且對相關工作十分滿意。
[關鍵詞]護理工作;人性化排班管理;心理健康
社會經濟發展迅速,提升了人們的生活水平,進而針對醫院護理工作提出相關要求,主要為護理管理模式、護理人員操作技能、專業知識素養等。護理人員排班屬于護理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其與護理效果和質量存在直接關系[1]。針對臨床護理管理現狀而言,小部分護理人員需面對高負荷工作量,因排班方式不合理,易對護理人員生理和心理造成影響,出現勞累情況,影響護理質量[2]。為使護理管理整體效果提升,需對工作人員排班情況予以合理調整,融入人性化管理措施,充分融入科學合理管理理念,充分掌握工作人員的真實需求,經人性化管理保證排班的合理性,盡最大可能將護理人員的主動性和工作積極性提高,對護理人員予以刺激,提高自身能力[3]。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為2018年6月~2019年6月,抽取本院工作的護理人員48例,依照計算機表法分組,各24例。全部人員均為女性,實驗組:年齡為20~33歲,平均年齡為26.35±2.15歲;參照組:年齡為21~33歲,平均年齡為26.52±2.23歲;對研究中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經統計學軟件計算,組間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意,自愿參與并配合的工作人員。排除標準:不能良好配合研究進行的工作人員。研究上報于醫院倫理委員會,獲得批準認可。
1.2方法
參照組接受常規管理措施。實驗組接受人性化排班管理措施,在排班前3d要求工作人員填寫健全的需求量表,明確患者休班原因和響應時間,根據不同人員的實際狀態對排班次數進行酌情分析。評估護理人員的工作狀態和整體效率。①先了解需求:充分掌握工作人員的實際狀態,在排班前3d詢問工作人員的需求,審視工作人員的需求,對各方面需求實施綜合,擬定排班表,防止突出執行便利,將護理人員的情況予以忽視。依照需求對每位護理人員的休班時間、原因進行滿足,合理安排人力資源,對臨床護理工作不具有影響,針對個人需求予以滿足。在遇到工作量大的情況時,很難依照工作需求安排護理人員,進而發生矛盾,護士長需提前與護理人員進行有效交流,將實際情況清晰告知護理人員,盡可能獲得認同和理解,防止因排班因素對護理工作效率產生影響。②換位思考:護理人員需合理分配人力資源,需保證科學合理排班量表,在實施中需重視排班情況,將個人權利手段予以突出。為護理人員提供學習、工作、生活機會,使其工作和個人需求得到保障。有關資料顯示,讓工作人員連續休息或者活動,會使機體發生在晝夜節律變化,導致機體盡最大可能適應環境。因此科學的排班,可使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提升,護士長需站在工作人員的角度思考問題,對相關因素實施分析,對排班情況予以明確。③合理配置工作伙伴:需根據個人需求擬定排班制度,保證工作質量的基礎上,人性化管理可保證工作人員的合理分配,主要為日班、夜班工作人員搭配情況。將業務水平較優的工作人員與業務不熟練的工作人員組成搭檔關系,采取一對一搭檔關系,帶動工作人員實施工作,依照不同能力、快慢、年資等護理人員合理搭配在一起,使工作效率提升。④突出特長:護士長需在日常工作中觀察工作人員的自身亮點和特點,需對其實施綜合評估,明確自身任務和職責。如工作人員理論知識較優,可讓其負責制度、規范起草,并查閱相關文獻定期更新理論技術。針對計算機操作水平較優的工作人員,需讓其負責制表、統計數據等工作。針對年齡和工齡較高的工作人員,因此工作經驗豐富,具有較強的心理素質。由相關人員負責搶救設備和藥品管理工作。針對存在差異的護理人員,需將個人能力予以突出,使整體護理工作效率提升。⑤在工作中使用騰訊文檔自動保存,防止忘記保存出現排班錯誤情況,方便更多人同時修改或者查看排班情況,防止多人擠在護士站觀看排班情況。如需要調班,可隨時調整排班情況,進而防止調班后忘記修改,當護理人員和護士長在家時,可第一時間修改排班情況。護理人員在家需要查看自己的班次,可第一時間查看最新排班情況。
1.3判定指標
比較實施不同管理措施后研究中各具體指標數值。
1.4統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經SPSS20.0統計學軟件檢驗,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x±s)呈現,滿足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經配對行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百分率(%)呈現,計數資料經配對行x2檢驗;P<0.05為組間結果比較有明顯差異,統計學意義存在。
2結果
2.1比較護理人員工作狀態
實驗組護理人員工作狀態相比于參照組較優,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比較不良事件發生率
相比于參照組,實驗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較低,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2。
2.3比較護理人員對工作滿意度
實驗組護理人員對工作滿意度評分高于參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3.
3討論
現今人們生活水平和醫療技術明顯提升,患病人數逐漸增加,住院人數增多,使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增加,進而對護理質量具有較高要求[4]。針對醫院護理管理現狀而言,基本上每個醫院護理工作量明顯較大,在護理人員資源分配上存在較多不合理情況,使臨床護理人員長時間處于疲憊不堪等情況,對護理綜合質量造成影響,不能獲得患者認可。改善護理人員繁重的臨床護理工作,為其營造更優質的工作、學習、休息機會,調整以往護理管理模式,使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提升,充分采取人性化管理模式,重新進行排班方法[5]。護理人員接受人性化管理模式,采取人性化排班措施,在醫療機構中實行人性化排班制度,可使團隊精神提升,獲得工作人員的高度重視,并依照其真實需求予以深入調查,在工作人員分配中,靈活應用管理措施,進而在保證不影響臨床工作的前提供下,保證護理人員發揮最大潛能[6]。對工作人員的需求予以滿足,使患者表示高度滿意,使整個機體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增加。有利于其自主積極地完成護理工作,使其保持健康心態,對相關護理工作予以完善,提升整體護理水平。相關資料顯示,人性化管理可獲得工作人員高度支持,使整體排班水平提升,進而保證了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7]。綜上所述,在護理工作中實施人性化排班管理措施,可使護理人員積極自主地配合臨床工作,將不良情況予以規避,使工作人員充分滿意工作安排。
作者:馬曉飛 袁春燕 楊冬月 單位:南京市高淳人民醫院
- 上一篇:基層畜牧養殖管理問題與對策
- 下一篇:有線電視網絡升級改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