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討
時間:2022-01-26 09:54:05
導語: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大學階段是人生的最重要部分,在高考、不同的學習環境、不同的生活方式等外界環境的洗禮之后,學生們很有可能會產生一些心理困擾與心理健康問題。在我國全面建設高職高專的思路的影響下,高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國家相關教育人員和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積極心理學本身的積極作用性和全面建設性對于大學生群體而言具有重要的精神鼓舞價值和實際應用作用。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我國多數的高職院校的學生們現階段所處的環境是一個校園內的學習環境,會遇到很多與同學以及老師的人際交往實際問題。而校園是學生們身心成長的關鍵環境,對于加強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告知學生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之中有著更好學習內部環境。根據來源表明,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力能夠有效幫助高職院校的學生們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并且還能夠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順心如意。由此可見,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們來說極為重要。針對這一點,高職院校的心理輔導老師就應當結合高職院校的學生們的心理現狀以及當今時代背景下的學生們的喜好,來制定一些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措施,從而對學生們進行有效的心理輔導。
(一)缺乏教學目標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任務大致可以分為發展性目標、預防性目標以及治療性目標。如今,在很多的高職院校的教育過程之中存在著一些的不良現象,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足。如今很多高職院校學生的道德意識不強,面對外界的各種誘惑以及教唆的時候很難在此過程之中不犯錯誤,加強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使得學生發展過程之中加強對于自身的約束,為學生的前行奠定堅實的基礎,幫助學生在未來發展過程之中能夠以心正行,在生活之中約束自身的行為,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做出積極的促進作用。加強我國對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利于確保我國的人才培養計劃順利實施,為社會的順利發展,以及文明的進步奠定扎實的基礎,為社會不斷輸送新鮮的“血液”。
(二)教學內容單一
大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授課方式單調,大多數采用課堂和理論傳授式,教授的內容單一。例如,對人際交往的介紹,大多是理論介紹,學生們難以學以致用到現實的人際交往中去。學生對心理學理論的學習本就不夠強烈,再加上這樣單一的授課方式,就更難吸引到學生的注意了,也不便于他們理解和運用到實踐中去。所以在授課內容和授課形式上可以更加靈活,這就需要老師們在備課的時候更具有針對性和采用理論結合實際的方式,讓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為學生心理健康的提高提供方法和策略。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教師尚未充分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持續發展的意義和重要程度,也沒有根據實際情況明確教學目標任務,制定合理教學策略,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無法照顧滿足到大多數學生的發展性需求。我國以往的傳統教育教學方法,主要是通過課堂以及考試來不斷地增強學生們的知識技能,往往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產生一定程度的忽視。在這樣的傳統教學體制下,老師們所開展的課堂才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而學生們只能單方面地接受老師們和教授的知識技能,作為學習的主人公,這種被動教學,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動力。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之中針對學生相應的心理狀況進行采集以及相應的教育,將學生們作為評價機制的主要人員,讓學生們自身的素質來開展評價工作,這樣做的好處在于,能夠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展,而不僅僅是成績和分數,除此之外,還要讓學生們能夠參與到評價工作的開展過程當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健康的心理,不斷促進教育教學活動的良性開展。
(三)缺乏實踐活動
學生們與心理健康問題相關的困難還是普遍存在的,可是他們有心理問題時,第一個想到的并不是尋求專業的心理健康咨詢服務,或者是能合理地運用學習到的相關的心理健康的理論和知識來解決問題。有的是咨詢父母,有的是跟朋友或者是同學傾訴,這樣一來,得到的幫助非常有限有時甚至是有害的知識和經驗。他們對心理學知識充滿渴望,但通過所學的知識很難解決他們遇到的實際問題,或者是他們沒有學會運用到實際中去幫助別人解決問題,造成學習心理健康教育成了走過場,感覺是理論性強的學科。在面對開設了有用的課程在實踐教學中沒有起到實際用途的情況,作為心理學教師,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教授的內容或教學方法是容易被學生所接受的。
(四)忽視心理健康教育
大專學生的就業壓力對比本科生會大一些,他們需要有較強的抗壓能力和處理不良情緒的能力。他們在各個方面都面臨著許多的壓力,但現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會忽視這些問題,即便發現,也很難通過現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去解決掉。他們的問題是往往不知道如何去解決壓力和動力,需求和現實之間的矛盾和沖突。這些需要運用到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理論來提高現有的教育情況,心理健康教育應該為高職學生的職業發展鋪平道路,成為他們職業生涯的有利的助力。
(五)缺乏優秀師資團隊
伴隨著我國近年來的科技經濟水平的高速發展以及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對于教育行業的要求已經遠超以往的水平,同時對于教師們的要求也不僅僅是停留在以往的“傳道授業解惑”層面。現階段的教師們對于學生們的學習成績上責任的承擔只是最基本的,更為重要的是要照顧到學生們的身心健康的發展。這就對教師們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從而加重了教師們的教學壓力。在高職院校這種情況更為常見,但是由于師資力量的匱乏,無法平衡學業、專業技能與日常生活的天平,導致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容易受到忽視。
二、基于積極心理學開展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
(一)制定教學目標
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明確其教育目標,要通過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粉碎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消極心理因素并不斷提高教學活動開展過程當中的積極心理因素,從而能夠幫助學生們培養起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讓學生們能夠對現階段新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內容有更高的認可度。以往的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基本上都是圍繞學生們的心理問題來開展的,這樣的教學模式僅僅是在學生們的心理狀況已經出現了一些問題再對其做出一些正確的引導,實際上并不能很好地預防學生們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因此,高職院校需要轉變心理健康工作的理念,以全體學生為服務的對象,因人而異,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心理健康培養和提升教學活動,盡可能地在學生們的心理狀況出現問題之前找到會導致學生們心理出現問題的因素并將其進行有效的解決,通過一些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來讓學生們免遭這些消極因素的影響。不僅如此,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人員還要增設一些心理健康培養教學目標,讓學生們能夠在這樣的教學活動當中成長為一個完整的具有社會性的人。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教學活動的開展來帶給學生們更好的教學體驗,幫助學生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用一種積極的眼光來看待外界的事物,從而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精神。心理健康教育要理論聯系實際,有些理論和道理學生在課堂上很容易理解,但運用在實際上卻很困難,只有理論聯系實際,才能讓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成為幫助學生實現身心健康的正確途徑。另一方面也要端正學生們的學習動機,心理健康是人身心健康的根本。在教學中運用積極心理學,把塑造學生良好的心態和抗挫折能力作為培養目標。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中把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結合起來,以完整地實現教學的目標。
(二)豐富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當中的心理健康培養老師們一定要注重教學內容的不斷豐富,當今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計算機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使得每個學生每天都能接收到海量的信息和一些新的外界事物。在這樣的快節奏生活模式下,學生們對于以往傳統的教學活動當中的教學內容實際上很容易產生一種厭學的心理情緒。因此,老師們一定要在漫長的教學生涯當中,不斷地結合時代發展潮流來豐富自己教學活動當中的教學內容,從而讓學生們在參與課堂的教學活動時以一個積極健康的心態來聽取老師們的講解,從而能夠使得教學效率效果和質量水平得到顯著的提升。
(三)豐富教育途徑
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十分的單一化,基本上是涉及課堂教育與心理咨詢等方面。通過引入積極心理學后,實現了大學生健康心理培訓路徑的創新,衍生出多樣化的培訓方法來保證學生的心態健康發展。比如,功能結合培育方法等,還會根據國家教育的發展及人才需求標準改變培訓路徑,通過創新的培育方法達到培育目標。另外,創新、豐富教育路徑還可以達到動態監測的目的,時掌握其心理變化情況,進而及時改善大學生的心理狀態,保證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除了正常的教學之外,讓學生有心理方面的需求有地方可以去尋求專業的幫助,咨詢室的老師可以對有比較嚴重心理問題的同學進行心理干預和提供一些專業的意見。組織學生參加心理社團,組織他們參加多種形式參與提高心理健康有關的活動。比如給學生做個性化的心理測試,玩心理學小游戲,聽促進心理健康的美妙音樂,參加一些對身心健康都有益處的戶外活動等。另外,對于身心健康的學生,以預防、保健為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用積極的心態用正能量去面對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而不是以治療為主。要在校園范圍內建設一個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并形成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因素校園氛圍,從而能夠在這樣的校園當中提高學生們的人文關懷水平并培養學生們的科學主義精神。在這項活動的開展過程當中老師們可以采取一些新穎有趣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比方說在學生們的寢室當中以一個寢室的成員為一個小組單位,來圍繞一些積極健康的文化內容開展文化以及興趣愛好的交流溝通活動,從而讓學生們在相互的交流和溝通過程當中收獲更好的心理健康培養教學體驗。運用微信等現代通訊軟件,將大學生以往應用日記傾吐心聲的習慣轉變成在虛擬世界中進行表達。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時,可以在各類媒體網站中創建活動,活動的類型要達到豐富化,引起大學生的好奇心,從而積極參與其中,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心態健康成長。站在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大學生的網絡社交行為,可以讓大學生展現在網絡社交中的放松自在狀態,能夠隨意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展現自己對事物的態度。通過在虛擬世界上自由地吐露心聲,能夠將內心存在的不良情緒進行有效釋放,再次面對自己的學習與生活時,可以防止因為消極情緒而影響正確的判斷。
(四)完善教學評價
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否科學合理,需要一個系統的評價,在準備階段要注重對評價主體的選拔,明確評價標準,制定完善評價流程以及標準,為其提供保障制度。另外,要重視對評估者的選擇,可以通過采取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的方式,一定要構建起一個從老師到學生的完整教學評價體系并使得整個評價體系具有較強的客觀性和完整性,不僅如此,相關的教育管理人員還要在漫長的教學生涯當中不斷地完善教育評價模式。
(五)提升教師能力
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是完善高職高專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重要的途徑,通過合理的、高效的師資的配備,讓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更加的正規化和專業化,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師資培訓中可以將幸福心理學的相關理論運用于培訓中,老師擁有積極的心態對學生有非常大的影響,陽光的老師把積極的心態傳遞給學生,給他們的一生帶來積極的影響。培養教師以開放,欣賞的眼光來指導學生,使教師的心理教育更加容易被學生所接受。一個心態積極,擁有正能量的教師對學生的正面影響和教育是無窮的。
總結
總而言之,相關的心理健康教學老師們一定要結合學生們的心理健康實際狀況并在教學活動當中增加更多的積極心理因素,從而能夠讓學生們在一個良好的心理因素氛圍當中收獲更好的教學體驗,這樣一來老師們就能通過對教學模式的創新發展來提高日常教學活動中學生們心理健康培養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虹.試論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路徑[J].現代職業教育,2020(36).
[2]劉霞.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J].山海經:教育前沿,2020.
作者:束夢雅
- 上一篇: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更新方法
- 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哲學咨詢與心理咨詢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