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德育教育新格局的建設詮釋

時間:2022-05-18 02:24:00

導語:學校德育教育新格局的建設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德育教育新格局的建設詮釋

摘要:構建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學校德育工作新格局,必須把德育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把德育首位和“教學為主”相統一,使德育工作科學化、系統化、管理規范化。

關鍵詞:學校德育新格局德育首位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

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時期,黨中央頒布了《公民道德建設綱要》。《綱要》提出:“學校是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各級各類學校要科學地規劃不同年齡學生及各學習階段道德教育的具體內容,把道德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各級各類學校首要的任務就是要認真落實《綱要》精神,充分結合學校、教師和學生實際,探尋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學校德育的新結構和體系,構建以德育為首、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的學校德育工作的新格局,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開創德育的新局面。

一、把德育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

把德育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必須針對當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徹底轉變觀念,從思想到實踐處理好“德育首位”與“教學為主”的關系,解決好落實問題。

1.找準問題,轉變觀念。

當前中小學校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德育不到位。德育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為什么會這樣?突出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從上到下對思想教育冷一陣,熱一陣,處于軟弱無力狀態。存在著避免思想政治工作沖擊經濟工作,沖擊業務工作,沖擊教學工作的錯誤認識?;旧戏艞壛恕坝每茖W的理論武裝人。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用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用高尚的情操塑造人”的使命。二是“應試教育”模式和“唯分是取”的做法。導致中小學全力以赴抓智育。學生拼死拼活爭分數,迫使德育“讓位”。學校領導的精力一半抓升學。一半抓經費;必要的思想教育活動時間“讓位”給上文化課和做作業;政治課教學只讓學生死記硬背知識,不與社會實際和學生思想聯系;發展團員、隊員,評選先進只看分數,不看思想和行動。思想教育工作的這種軟弱狀態導致了嚴重后果。有的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嚴重扭曲,不思進取,喪失理想和追求;有的學生淡化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在多元價值取向擺在他們面前的時候,沒有什么鑒別、選擇和抵擋能力,成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俘虜;有的學生缺乏正確的人生態度,身處人生華茂時期,卻采取“混”日子的態度打發時光狂熱地追求低級下流的情趣,沉溺于黃色網吧,有的甚至成了封建迷信和邪教組織的信徒。

學生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已引起教育工作者、家長和社會有識之士的憂慮,更引起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有關中小學德育、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決策已經出臺,但是,要貫徹這些決策。必須做大量的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觀念的轉變,關鍵在于各級黨政機關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中小學校長與黨組織負責人的思想觀念轉變。第一,把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看作是同社會主義祖國的興衰存亡直接相關的大事,義務反顧地把應試教育轉到素質教育上來,使我們國家在新世紀更加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第二,在學校的德智體諸育中,德育是核心和靈魂,堅決地把德育放在學校一切工作的首位。許多學者提出。新世紀學術和專業方面的實力非常重要。但事業心和創造能力更重要。沒有后者。學術和專業上的實力將變得毫無意義。

2.把“德育首位‘教學為主”統一起來。

“德育首位”與“教學為主”本質是統一的。在這里首先要糾正一個錯誤觀念,即認為教學=智育,這是不對的。毫無疑問,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向學生傳授大量的文化科學知識,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但是,教學活動決不僅僅如此,通過教學活動。向學生傳授政治的、道德的知識,傳授體育的、衛生的、美術的、生產勞動的知識;還要培養和激發政治的、道德的情感,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意志,引導學生實踐;還要發展學生的體質,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培養學生評價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生產勞動技能。教學是進行德、智、體、美、勞諸育的主要活動形式,把教學活動說成是任何一育都是不正確的。

學校領導不僅要將德育作為首項任務予以重視,把思想品德確定為評價學生發展的首項目標,更要在學?;顒又邪阉枷肫返陆逃鳛槭醉椚蝿?。這樣就把“德育為首”和“教學為主”統一起來了。

二、德育工作要科學化

對中小學生進行培養教育是一門復雜的科學,思想品德教育作為中小學培養教育的重要方面,有其固有的規律。長期以來,中小學德育工作不能走上科學化的軌道,主要原因不外以下幾方面:

第一,把中小學德育簡單當作政治工作的工具,不去探索其規律性。社會上有什么政治形勢,學校里也依葫蘆畫瓢,到底有什么效果。人們不去研究。

第二,相當多的德育工作者水平低,缺乏應有的素養,從認識上到做法上存在許多非科學的東西:(1)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的客體。簡單地“灌”,硬性地管,我說你聽,我管你從;(2)以管代教,以罰代導。

(3)德育教育形式單調,德育技能低劣。(4)把德育簡單地當作形式和過場,學生缺乏自我感悟、情境教育和道德體驗。

第三,投入不足,不論是德育工作的研究機構、研究人員,還是德育工作者進行德育研究的時間都少得可憐。

第四,在德育科學化進程中存在著幾大誤區:(1)把德育目標當作德育起點,德育要求與受教育者思想、心理錯位;(2)把德育過程看成是單純外練的過程,德育過程與品德內化過程分離;(3)把整體化、序列化等同于科學化,德育科學外部建設與內部建設,理論體系的建立與操作體系的建立脫節。

德育工作科學化,要有一系列建設工作,針對目前德育科學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樹立正確的德育觀念,包括德育的獨立實體觀和德育全面功能觀。

第二,制定科學的德育目標。劃分教育層次要切合時代要求和中小學生思想、心理實際。

第三。研究中小學思想、心理發展特點,尋找德育要求與學生道德需要之問的交匯點。

第四,探索中小學品德內在過程的規律,完成品德內在機制。

第五。增強科學德育意識,開展德育改革試驗,使德育內容趨于整體化、序列化、規范化,增強德育實效。

三、德育工作要系統化

把中小學德育工作當作系統工程來抓,就是要突出德育工作的有序性和科學性,不僅德育整體內容要形成科學體系,各部分內容也應在各學段、各年級按照《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小學德育綱要>和《中學德育大綱>設計德育方案。

要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根據教育工作的總體目標,科學地規劃各教育階段的具體內容,實施途徑和方法。學生的“五愛”情感,文明的行為習慣,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遵紀守法意識,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是通過教育逐步形成的過程。各種教育內容的深淺和側重點。要針對學生不同年齡和學習階段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所不同,逐步提高;各教育階段的教育課程、教學大綱、教材、讀物教學和管理方法、學生思想品德表現的評定標準及方式等都要據此加強整體銜接,防止簡單重復或脫節。

四、德育工作管理要規范化

目前導致德育工作軟弱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學校對德育工作無明確責任分工,德育機構處于癱瘓或半癱瘓狀態;僅僅是形式上的落實,商無實際檢查考評。這樣的管理狀況,怎能搞好工作呢?因此,構建德育工作新格局,必須在管理方面做到規范化。

德育工作管理規范化,具體來說,就是“學校黨組織要加強對學校政治教育工作的領導,不管學校實行何種領導體制,校長都要對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負責;在黨委(支部總支)的統一部署下,學校要建立和完善校長及行政系統為主的德育管理體制”。健全機構,明確分工,責任到人,指揮揚通,管理有效,投資盡可能得到保證,建立起科學有效的德育工作檢查制度和考評制度。“要把德育貫徹在教育的過程,落實在學校教學、管理、后勤服務的各個環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