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創造力與想象力的培養

時間:2022-11-04 09:43:33

導語: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創造力與想象力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創造力與想象力的培養

一、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創造力的培養

固有教育觀念的轉變基于對學前教育美術教學的深入認識。基礎美術教育不僅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繪畫能力,更要通過美術讓他們了解生活與文化。固有的美術教學評價標準用“像”與“不像”進行衡量,這顯然是偏頗的,會磨滅學生的藝術天分與直覺認識,容易導致他們的藝術思維停滯不前,學成以后成為“畫匠”,而不是擁有靈魂的藝術家。當代美術教育融入了素質教育思路,糾正了以往美術教育存在的誤區,將少兒的心理、情感及人格融入美術教育,實現其全面發展。如,在《春天的顏色》主題繪畫中,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在大自然中尋找春天的顏色,然后通過這種直覺的刺激激發學生的發展潛能與創造力,正如艾斯納說過的:“任何一個藝術問題都不會有唯一的答案,而可以作多種解釋,沒有什么法則能確切地告訴學生空間是他還是她的解釋才正確。”美術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尋找一個標準答案,而是擴展受教育者的思想與認識,美術教育是自由的、多樣的。創造力的培養依賴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方法以激發少兒的創造力并培養他們的興趣為基礎。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充分展現美術的魅力,注重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與把握能力相適應,努力點燃少兒的探索欲,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少兒因自身認知能力的限制,對世界的認識是短淺的,教師正是學生認識社會、認識科學的媒介。如,問學生“太陽是什么顏色的?”多數學生都會回答紅色,從直接感知的角度看,這個答案是正確的,但是從科學的角度探討,就不能認為是紅色。為了進一步揭示規律,讓學生認識到太陽顏色的科學事實,教師可以搭配三棱鏡,將陽光的色彩分散為七彩,這不僅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還有利于他們掌握科學知識,并為美術創作提供更大的發散空間,提升他們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二、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想象力培養

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繪畫更是如此。繪畫的素材源于生活的每個角落,它不是單憑想象創造出來的,我們在生活中能夠找到其創作原型。當然,藝術創造力源于理解與認識。在認知方面,我們可以從不同的層面分析事物對象,通過局部的解析再融合;若是兩種不同的事物,取其內在的聯系是一種方式,由一種事物聯想到另一事物也是一種方式。方法多種多樣,不勝枚舉。只要我們敢于創新,不墨守成規,盡力發揮發散思維,善于運用逆向思維,一切都將成為可能。少兒的思維沒有定式,極富想象力而不被外界牽絆。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其思維卻逐漸受制于大人的影響而變得狹隘起來。畫由心生,從畫作中能夠感受到作者的品性、德行。少兒不懂得掩飾自己的內心,少兒眼中、思維中的事物往往和現實距離遙遠,這種遙遠不僅是現實距離的遙遠,而且是心理距離的遙遠。所以,少兒喜歡用“飛”表達一種急切、渴望的心情;用較深的色彩表達嚴肅的人或事物。少兒雖然不明白什么是色彩心理學,但正因為不懂而更顯真實,其創作的作品就顯得有趣、活潑。他們借繪畫抒發和宣泄情感,通過繪畫表達內心深處的渴望,從而激發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這些都是對少兒的成長十分有益的。美術不僅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思維。教育工作者對方法的研究應當緊緊圍繞這個理念開展。對于每個學期的課程,教師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階段性教學,施教時應注重每個階段的銜接;在每個階段性教學中,要制訂詳細的課程教學計劃。通過這些工作,更多的少兒可以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有所收獲,從而積累知識,打下基礎。少兒繪畫雖看起來較為膚淺,沒有什么技巧可言,更比不上成人的意境,但是這些創作足以體現他們的情感,而且往往能夠打動人心。

三、結語

少兒美術教育是一種引導式教育,是對他們美術天性的開發與深化,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培養,而不應當灌輸太多的技法或者思維定式,以保證他們的思想在美術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作者:趙軍生 單位:滁州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