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本科聲樂水平提升策略
時間:2022-11-09 09:59:26
導語:學前教育本科聲樂水平提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聲樂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技能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當前的本科聲樂教學卻存在一些問題,分析如下:
1、本科生源音樂素質較差
近年來,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生源較差,音樂基礎薄弱,基本沒有接觸過正規的音樂學習。以筆者所在的張家口學院為例,2013級學前教育專業本科一共招收了三個班,1、2、3班分別是文科生、理科生、對口專業學生。三個班的學生在入學前均未接受過正歸的音樂訓練,對口專業班的學生在讀職高期間除了上過一些藝術理論方面的課程外,并未接觸過藝術實踐課程,學生的音樂素養大部分都很差。經過調查發現,很多學生選擇學前教育專業并不是出于對藝術的熱愛,而是更多地從就業的角度考慮的。這種情況勢必會導致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都相對較差的后果。
2、音樂課程開設時間不合理
在當前的學前教育專業本科課程中,存在著音樂課程科目開設時間不合理,開設時間短的問題。在音樂這個藝術大家庭中,聲樂課程和其他課程的關系極為密切,如試唱練耳課程是對音樂基本素養的訓練。好的音樂素養是聲樂學習的前提和基礎。音樂素養的提高不是短期內可以完成的,需要長期不間斷的訓練。當前各本科院校在視唱練耳課程的時間安排上只有短短的半年到一年時間,這對于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是很難實現的。聲樂作為一門理論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需要通過一定的理論指導和大量的實踐來得到提高,而目前各本科院校給聲樂課程的時間最多一至兩年,甚至更少。對于毫無音樂基礎的學生來說,在短短的一兩年時間里要達到能唱能教的實踐能力幾乎是不可能的。
3、與聲樂相關的課程沒有形成一個合理有機的整體
目前的學前教育專業本科教學中,與聲樂相關的課程之間的關系不緊密,存在著各科之間互不溝通獨立進行的弊病。聲樂課程作為音樂學科中的重點課程并沒有突出它的重要性,與其相關的課程也沒有形成一個合理有機的整體。如視唱練耳、兒童歌曲表演唱、兒歌即興伴奏、兒童舞蹈創編等各科之間缺乏學科間的聯系。不但各學科在教學中互不溝通,而且各科教師間也缺乏教學上的交流。這樣就將音樂學科間的有機聯系割裂開來,使各學科孤立低效發展,嚴重影響了音樂學科發展的整體性。
4、聲樂教學方法不適應幼教實際需求
目前的學前教育專業本科聲樂教學還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體系,仍在沿襲高師音樂專業的聲樂教學。由于高師聲樂教學更注重專業的聲樂技能,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教學選曲都不適合學前教育專業本科聲樂的教學。目前很多學前教育專業本科聲樂教學仍把重點放在教授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上,忽略了幼兒演唱方法和幼兒歌曲的教學。由于上課形式為集體課教學,學生們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兩種唱法的正確方法。最終的結果是,由于受上課形式和課時的限制,學生既對美聲、民族唱法一知半解,更對幼兒聲樂如何教學一無所知。由于在教學中接觸到的大多都是一些成人歌曲,對幼兒歌曲涉獵很少,所以會導致學生對兒歌知之甚少,既不知道哪種類型的歌曲適合幼兒,更不了解當前的幼兒歌曲發展形式。
5、缺乏相應的聲樂教材
學前教育專業本科聲樂教學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新生事物,目前還缺乏相應的專業教材。很多院校只能采用五年一貫制的大專一、二年級的聲樂教材,或者高師教材,甚至是高職高專教材。這些教材都不能很好地滿足學前教育專業本科聲樂教學的需求。
二、學前教育專業本科聲樂教學探索
1、從生源把關入手,招收有藝術特長的學生
各本科院校在招收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之前應廣泛開展招生宣傳,多招收有藝術特長并喜愛音樂的學生。要在每年高考前幾個月的固定時間設置音樂技能測試。如果無法在高考前實現音樂測試,那么可以在學生入學后進行,測試完按照成績分班。把成績優秀的分到藝術班,成績不理想的分到基礎班。在課程設置上基礎班要增加相應的音樂專業技能和實踐技能課程的比例。
2、建立分層次教學模式,使聲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基于學生在入學前基本沒有接觸過聲樂演唱,聲樂水平以及音樂基本素養較差的情況,入學后進行完嚴格的聲樂測試后,根據學生不同情況進行分班教學。音樂素質基礎差的基礎班要增加音樂基本素養課程的課時量,包括試唱練耳、音樂欣賞課等。對于視唱練耳課程應該開設至少三年時間,可以按學年逐漸減少課時量。這種分層次教學還體現在聲樂課程開設時間上的差別,藝術班、基礎班開課時間可分別為:三年、三年半。在教學的側重點上也應有所不同,基礎班的聲樂教學應著重加強學生的音樂素質的訓練,強化幼兒聲樂的實用性教學,而藝術班聲樂教學除了兼顧學生的音樂素質培養,更要加強學生的聲樂綜合能力,既注重聲樂演唱能力更注重聲樂教學能力。
3、構建以聲樂課程為重點的音樂學科一體化教學體系
要構建音樂學科一體化的教學體系,也就是要建立一個以聲樂課程為重點,和與其相關聯課程建立一個知識體系。使聲樂教學不再是單一的行為,各學科之間課程緊密關聯。從課程設置的先后順序,到教材的統一創編,再到各學科教師組織成立學前教育專業音樂學科教師組,可以說這些都是對音樂學科改革的一個創新和嘗試。每一學科在實施教學時,相對各學科的孤立教學,既輕松又高效,各學科教學彼此相輔相成,共同提高。這樣就使以聲樂為重點的音樂學科之間既獨立又相互關聯,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一個技能學習的系統,各學科之間形成一個知識鏈條。就好比是生產知識的流水線,一個音樂作品從視唱練習開始,經過聲樂的訓練,兒歌即興伴奏的練習和兒童歌曲表演唱以及兒童舞蹈創編的學習,最后作為一個成熟的音樂成品誕生。這樣教學的效果就是一個幼師面對一首歌曲既會唱譜子又會唱歌同時還能實現自彈自唱,邊唱邊跳,并且會根據歌曲編排舞蹈動作,能達到會唱會彈會跳的效果。可以說只有具備了這樣的綜合能力才能勝任幼兒園對幼師全面發展能力的高要求。要想使以聲樂為重點的音樂學科的教學效果都能整體提高,必須加強各科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和聯系,成立音樂學科教師組,要定期召開教學研討會并階段性地總結教學效果和經驗不足,從而達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要團結合作,使各科教學效果都能更上一層樓。
4、加強幼兒聲樂教學方法和幼兒歌曲的教學
學前教育專業本科應關注當前幼兒園課程改革,加強與幼兒園的交流,把學前教育專業本科聲樂教學和幼教的實際需求相結合。聲樂教學中要以兒歌演唱方法為主,要讓學生知道成人歌曲可以用美聲唱法或民族唱法,要有正確的呼吸方法,演唱兒歌同樣需要有正確的呼吸方法。演唱幼兒歌曲注意一定要在自然聲的基礎上結合良好的呼吸完成。切記不能用大白嗓子喊叫。幼兒學習歌曲主要靠模仿,所以學生一定要具備較好的兒歌范唱能力。還應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幼兒歌曲的教授上,除了在課上教授一些經典的兒歌以外,要為學生推薦更多類型的兒歌,要拓寬學生的視野,讓他們接觸了解大量的兒歌。
5、創編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的音樂系統教材
和聲樂相關的課程,應把聲樂作為重點。要編寫適合幼兒園教學實踐內容的聲樂教材。試唱練耳、兒童歌曲表演唱、兒歌即興伴奏、兒童舞蹈創編的教材要選擇和聲樂教材同樣相對應的曲目,分成初級、中級、高級幾個等級。這樣就會使各科知識的學習既有機結合形成一個整體,又能獨立鞏固加強。學前教育專業本科聲樂教學是一個年輕的事物,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去摸索和探討,任何對于將聲樂教學與幼兒園實踐相結合的研究都是積極有益的。期待能夠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使學前教育專業本科聲樂教學水平得到不斷的改進和完善。
作者:谷振平 單位:張家口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