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彈唱教學問題分析與對策
時間:2022-03-31 03:34:40
導語:學前教育彈唱教學問題分析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幼兒歌曲的彈唱教學是幼師必須掌握的技能,也是高職學前專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但目前存在部分學校忽視彈唱教學,造成學生無法應對、勝任工作的現象發生。為了解決這一情況,有部分高職學校通過增加課時量、選用合適教材、制定明確目標加以改進,但由于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存在一定的問題,無法從根本上提高學前專業彈唱教學的效果。本文在研究中就從筆者的工作經驗入手,探討了應該如何解決學前專業彈唱教學中的不足,為未來幼教的靈活開展打下穩定根基。
二、學前專業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過于注重樂理知識的講授。在學前教育中,樂理知識是掌握節拍、節奏,開展高效彈唱教學的基礎。但是部分教師將關注點過多地放在了理論知識的傳授上,嚴重忽視了對聲樂演唱知識、演唱技能以及彈奏技能等知識的教學,嚴重影響了學生對知識技能的內化與彈唱水平的提高。[1]第二,缺乏充分的彈唱練習。由于學前專業注重的是幼兒教育知識、技巧的傳授,很多教師對學生彈唱練習的要求不高,只需要學生在課堂上將歌曲的編配彈出來即可,不注重音樂的細節。更未讓學生做深入的分析與研究,這造成很多學生所彈唱的音樂都是斷斷續續、雜亂無章的。[2]第三,教學內容缺乏實用性。要想學好彈唱,必須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從而得到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目前高職學前專業的彈唱教育多是以課堂為中心,并沒有提供充足的實踐機會,造成學生除了參加考試以外,并沒有參與過其他形式的伴奏活動、歌曲談場比賽,不具有任何豐富的經驗。[3]第四,課堂教學缺乏變通性。高職院校學前專業彈唱教學活動的開展必須要注重變通性,這種變通體現在教師不能過于照本宣科,而是應該在接受學生反饋的基礎上,打造高效性、動態性的課堂,注重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從而提高彈唱教學的趣味性。但是由于高職院校教師管理機制、教師的教學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造成變通性教學無法實現。
三、改善學前專業彈唱教學的對策
第一,曲目分析,針對教學。學前專業學生必須要掌握充分的兒歌彈奏經驗,這樣才能為未來幼教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彈唱教學中,教師不能選擇過于復雜的音樂作品,而是應該結合實際使用需求,讓學生嘗試彈唱一些簡單的兒歌,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另外,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主動分析兒歌作品,結合自己的認識暢談彈奏的技巧、方法,讓彈奏教學的整體效果更加深入。以《春天在哪里》的教學為例,在引導學生進行彈奏練習之前,教師應該一邊示范一邊對這首歌曲進行分析:這首歌曲采用的是兩段體結構,每個樂段皆是由四個4小節樂句構成,整體結構十分規整協調。在做整體分析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具體的樂段特色與風格作出細致的解讀。例如在對第一樂段的解讀上,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認識到該樂段以明亮的色彩為主,在其中自然地糅入了柔和的色調,彈唱起來有一種明朗親切的感覺。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以第一樂句為全曲的核心,把握兒歌的主題思想,形成一氣呵成的彈唱練習。而在第二樂段,教師既要讓學生掌握旋律的重復與節奏的活潑,同時還應該鼓勵學生把握歌曲中的思想內容,加強對春天美好景象的渲染。在分析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指導教的經驗,引導學生在把握幼兒聲樂學習特色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兒歌作品進行彈唱,在歌曲分析中需以情感的感染與氛圍的營造為關鍵,不宜過多插入復雜的結構與樂段分析。第二,基礎奠定,多元練習。學前專業彈唱教學活動的開展需奠定穩定的根基,只有打牢彈奏的基本功,強化手指、練習曲的訓練,才能開展由淺及深的彈唱教學。對此,教師應該巧妙設計教學的內容與環節,合理安排樂理知識、技巧技能傳授等課程,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分層講解,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學前彈唱教學。例如,在奠定鋼琴彈奏基本功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先重點進行手指訓練。這是因為很多學生從來沒有接觸過鋼琴鍵盤,初學時會出現手指、手腕較為僵硬,容易產生緊張的心理,在彈奏時以“按、壓”為主要方式。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該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先以欣賞作為切入點,讓學生感受到鋼琴作品的美麗。隨后,教師再以高抬指的手指練習開始,開展從音階到琶音、到和弦等的基礎訓練,不斷提高學生手指的靈活性,增強學生對鋼琴的熟悉度。另外,教師應該傳授給學生節奏上的技巧,讓學生正確地了解兒歌彈唱中常用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附點四分音符、附點八分音符等不同音符,并且加強對不同音符的組合運用,強調層次性的練習,夯實學生的彈奏基礎。不僅如此,教師還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在彈奏時能夠準確把握技巧與概念,做到心理上的不緊張。第三,小組授課,把握層次。目前學前專業彈唱教學依然是以一對多的教授、一對一的考核為主要形式,這種教學方式實際忽視了學生在彈唱水平上的差異,不利于開展針對性、高效性的彈唱教學。因此,教師應該改變現有的教學方法,以小組為形式,選擇相似程度的學生加入學習小組中,開展落實“以學定教”的教學。在正式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基礎知識扎實、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小組;沒有完全領悟彈唱方法、學習進度慢的學生小組;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方法不正確的學生小組。對于第一類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觀看音樂書記、音樂劇作品、多聽節奏旋律鮮明的鋼琴曲為主,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情感理解,充實彈唱過程中的感染力;對于第二種學生小組,教師應該選擇一些旋律優美、具有趣味性的兒歌作品作為教學資源,從簡單到容易,不斷提高教學的難度,展開循序漸進的教學。同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他們加強練習,逐步提高他們的彈唱能力;對于第三種學生小組,教師應該以端正學習態度為關鍵,關注他們的學習情況、學習興趣,及時關注他們的彈唱練習情況、存在的問題,逐步培養這類學生在彈唱上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此過程中,教師不應該以同樣的要求、目標拘束不同小組的學生,而是肯定每個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展開分層達標的教學活動。第四,互動評價,增強信心。學生之間的互聽互評能讓學生在自我學習的基礎上,通過聆聽與評價他人看到自身的不足,形成一種相互交流、共同進步的積極學習氛圍。在學生進行互相溝通與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關注每個學生的意見與想法,結合具體的彈唱情況,進行綜合性的評價,讓學生的感悟得到進一步的提煉升華,提高互動評價的價值。互動評價互動的開展需要借助生動有趣的活動,對此,教師可以在班級開展“模擬舞臺”的活動,讓學生通過歌曲演唱、小組比賽等多種形式,給予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與此同時,教師應該引導臺下的聽眾細心聆聽彈唱的音準、節奏、技巧、情緒與情感,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通過這種活動的開展,能夠調動諸多表現不太積極的學生主動參與,維持課堂氛圍的積極向上。另外,教師還應該將這種互動評價延伸到課外練習中,讓學生組成小組或者進行多人陪同練習,在練習之后進行評價,增強學生與人合作、互相共勉的能力。而教師作為活動的組織者、教學的監督者,在學生進行自主練習之后,可以通過征詢陪練者的意見與想法,系統地把握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解決不能及時跟蹤了解學生練習的問題。第五,體驗教學,注重實踐。學前專業學生彈唱技能的培養必須落實在“教學”上,即教師不僅將彈唱作為學生必須掌握的專業能力,還需要將這種能力與幼教緊密結合,以幼兒教育情境為背景,鍛煉學生的實際教學經驗,避免學生在授課中出現緊張、無從下手的情況。對此,教師可以特別創設“體驗教學”模塊,引導學生上臺試講課程,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例如在執教《拔蘿卜》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己模擬扮演“幼師”這一角色,自己設計教學的開場、教案與具體彈唱的過程。在此背景下,有學生結合自己的想法,先以故事“拔蘿卜”為開場,借此來吸引幼兒的興趣,隨后再進行反復性的學唱活動;還有學生則設計了角色扮演環節,讓幼兒扮演小白兔、老太婆、小姑娘、小黃狗等不同的角色,加入邊玩邊唱的過程中,這種教學方式相對于簡單的反復學唱更加有趣生動,能夠讓每個孩子主動加入教學過程中。除此之外,還有學生利用到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營造了豐富的課堂環境。
四、結束語
彈唱能力是幼兒教師必備技能之一,也是學前專業教學的重點,這就要求學生必須竭盡全力、集中精神,掌握較高水平的彈與唱。但是在目前彈唱教學的過程中,由于教師素質水平與教學技能的局限、學生學習認識與彈唱練習的缺乏,對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對此,教師應該提高對彈唱教學的重視程度,根據學生的彈唱現狀,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環節,通過小組授課、互聽互評、體驗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彈唱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作者:孫璐璐 單位:阜新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曾華青.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鋼琴彈唱實踐活動探究[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47-48.
[2]張加佳.如何對高職學前教育學生進行琴法教學[J].新課程,2014(6):148-148.
[3]杜清林.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彈唱能力的培養[J].文藝生活,2011(9):206-207.
- 上一篇:學前教育專業手工制作教學研究
- 下一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