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學前教育評價體系的思考與探索

時間:2022-09-21 03:05:46

導語:構建學前教育評價體系的思考與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學前教育評價體系的思考與探索

摘要:學前教育專業以學情分析為基礎,嘗試從課件制作、教師口語、教姿教態、授課內容、主講表現、課堂互動、課堂管控等“七個維度”入手來構建課堂教學活動評價體系。通過“減分項”“加分項”和“評價規則”的綜合使用來確定同學們的成績,糾正教學問題并提高綜合教學能力。

關鍵詞:學前教育;翻轉課堂;評價體系;課堂教學活動

四川工商學院近年來開展了一系列教學改革活動,其中以翻轉課堂最為突出。學校要求各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突出翻轉課堂,把時間、知識和方法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真正的“探究者”和“領悟者”,讓老師成為真正的“導師”與“評價者”,讓課堂成為真正的“論壇”。筆者在兩年的時間里先后教授了學前教育專業的兩門課程——《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兒童文學》,在教學過程中對翻轉課堂進行了一定的思考探索,對同學們的教學問題進行了一定的歸納與分析。故筆者認為翻轉課堂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是構建一個符合學情的,全面、合理的且與其相適應的評價體系。

一、翻轉課堂的形式及評價

(一)翻轉課堂的形式。首先根據教學大綱與授課計劃,將全班同學劃分為若干小組;其次每組布置一定量的作業,要求每組共同查閱資料、制作PPT,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再次每組推選一名同學擔任主講;第四主講同學在20~25分鐘內將作業內容講授出來;最后全班同學共同學習和探討。

(二)翻轉課堂的評價。沒有一個合理、全面的評價體系,翻轉課堂的評價就會陷于隨意與片面。翻轉課堂需要一個評價體系:同學們在授課中表現出的各種問題均可納入該體系;同時,該體系又可以糾正同學們的教學問題并有效提高其教學能力,即“以評促學”。翻轉課堂評價體系的構建是一個難題,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構建了不同的體系。李芳芝的翻轉課堂質量評價體系包括課前學習材料、課堂教學活動、學習支撐環境和教學效果四個一級指標。本文著眼于同學們的課堂教學輸出表現,重點構建了課堂教學活動評價體系。

二、學情分析

(一)課件制作

1.統一性較差。課件模板使用較為混亂,樣式五花八門,不夠統一。頁標題設置混亂,或沒有標題,或章節標題、二三級標題均放在此處。中英文標點符號混雜使用。字體,不夠統一;字號,大小不一;字色,與背景同色或接近。不能正確使用六級數字層次“一、”“(一)”“1.”“(1)”“1)”“①”來標注不同內容,常導致邏輯順序混亂。文字對齊較差,縮進較為隨意,項目符號時有時無。行距設置不統一,導致文字上下距離遠近不一。

2.多媒體教學資源運用不當。多媒體教學資源運用較差,相關視頻、解釋說明性圖片、圖形及圖表等較少;部分視頻、圖片與授課內容關聯度較小;部分視頻時長超過了播放時長要求。這些問題大大降低了課件的美感。

(二)教師口語

1.普通話運用問題。普通話不規范,夾雜了大量方言因素;破句、卡頓現象較為突出;語速節奏把握不夠好,忽快忽慢;發音不準,聲韻調錯誤較多;授課音量把握不好,太小或忽高忽低;“口水話”較為嚴重。

2.口頭禪與語氣詞。口頭禪較多,如“這個”“那個”“然后”等;語氣詞較多,如“哈”“吧”“呢”“哦”“嗯”等。部分同學甚至用口頭禪或語氣詞起句,導致每句話中都有“嗯”“那”“然后”等。

3.應變語不足。在授課過程中,不能靈活處理突發情況。這些問題大大降低了教師口語的表現力。

(三)教姿教態

1.站位問題。同學們找不到正確的站位,不知道講課時應站在講臺的正中央,部分同學全程站在電教柜后授課,部分同學則站在教室的中央。“趴”“依”講臺的現象較為突出。

2.自笑。部分同學不能自如控制表情,在授課過程中發笑,導致授課的嚴肅性降低。

3.習慣性小動作較多。部分同學授課時,不會正確使用手勢語,常出現手足無措的問題。習慣性小動作未能得到有效抑制,如頻繁摸頭發、摸臉、扶眼鏡等,極個別同學甚至倚靠著講桌抖腿。

(四)授課內容

1.未詳研教材。多數同學沒有認真閱讀教材,未能發現教材中的知識性錯誤。《學前兒童語言教育》采用的教材是張明紅編著的《學前兒童語言教育與活動指導》(第3版),其中P118的“閱讀準備”與P122的“閱讀活動的目標”中的“閱讀”都應該改為“文學”。《兒童文學》采用的教材是孫云鳳、王曉芬編著的《學前兒童文學》(第2版),其中P24的“別夢常”應改為“別夢堂”,P114的《西游主》應改為《西游記》。同學們未認真查閱資料,如未發現P29的《世界圖繪》就是《世界圖解》的另一個譯名,甚至認為前者是夸美紐斯的另一部著作。

2.忽視輕重詳略。表現一:分不清重難點內容與非重點內容,重難點沒有詳講,非重點沒有略講,輕重用力相同,授課如“記流水賬”。表現二:授課時長把控不好,如規定授課時長為20∼25分鐘,部分同學講到40分鐘,依然沒有結束,而部分同學5分鐘即可講完全部內容。表現三:拓展知識不能與授課內容很好的結合,拓展的知識太多、太深,甚至出現喧賓奪主的問題。

(五)主講表現

照本宣科問題嚴重,很多同學的教學觀念存在問題,他們認為授課不外乎就是把內容讀出來,于是很多同學讀課件、教材、筆記,致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部分主講同學衣著隨意,不符合教師著裝要求。以上問題大大降低了教師的形象分。

(六)課堂互動

課堂互動的特點是提問多而啟發少。首先,問題數量多,但不切中重難點;其次提問方式不妥,多為“對不對”“是不是”等;再次所提問題可在教材上迅速找到答案。這樣的互動無疑流于表面,根本不能啟發同學們的思考。

(七)課堂管控

同學們在授課時,只知講課,不會巡視,與同學間的眼神交流較少,不能有效監管整個課堂。

三、評價體系的設計思路

(一)評價體系應該具備的特點

1.全面性。不應僅局限于授課內容,而應擴展至主講同學的全部表現。

2.前瞻性。應與同學們未來的教師職業能力相關聯,提高其教學能力。

3.發展性。應能指引學生改正錯誤并促進某些能力的發展,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指明方向。

4.公平性。應能保證多數同學獲得中等成績,讓表現足夠優秀的同學獲得高等成績。

(二)評價體系的內容

1.七個維度。從上述學情分析可知,同學們在課件制作、教師口語等七個方面失分嚴重,所以在制定評價體系時,應從這七個維度入手設置評價內容。“翻轉課堂需要更多的使用過程性評價,并且需要從多個維度來評價學習質量。”

2.評價內容。“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重點在于指標內容的形成。”首先將各維度劃分為“減分項”與“加分項”,其次在各項下再設置若干指標內容。“減分項”即同學們的表現達不到評價要求則要被扣除相應的分數,其設置目的是為了讓同學們知道哪些問題會被扣分;“加分項”即同學們的表現達到了評價要求則可獲得一定的加分,其設置目的是為同學們指明提升方向。

3.分值與規則。本專業平時作業成績為100分,其他作業合占40分,“翻轉課堂”作業占60分,其中“減分項”共44分,“加分項”共16分。每項評價內容后附以相應的分數及評價規則。具體分數的獲得,應根據“評價規則”與“加扣分規則”靈活判斷。如“×個起扣”意為不達到“×”個就不扣分,如扣分,所扣分數為設定分數;“一次性扣除”意為不管錯誤數量,只扣一個分數。

四、評價體系的構建

(一)各維度目標

1.掌握課件制作的技能與技巧,減少細節扣分,增加課件美感。

2.掌握簡潔、流利的教師口語,增強語言表現力。

3.掌握正確的教姿教態,減少形象失分,學會自然、大方的體態語。

4.掌握正確的授課方法,學會如何突出重難點。

5.體驗教師職業的特點,掌握基本的授課技能。

6.掌握正確的互動方式,學會如何提問題。

7.學會如何管理課堂,提高課堂管控技能。本文嘗試構建翻轉課堂的評價體系,從七個維度全面、合理地評價同學們的課堂教學活動,希望該體系可以糾正同學們的教學問題、提高整體教學能力,從而提升本校“翻轉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芳芝.翻轉課堂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6).

[2]黃美初,宋德清.翻轉課堂的質量保證關鍵要素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07).

[3]李馨.翻轉課堂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借鑒CDIO教學模式評價標準[J].電化教育研究,2015(03).

作者:池建海 單位:四川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