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學習課程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3 09:16:00

導語:研究性學習課程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研究性學習課程研究論文

一、認識

研究性學習課程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生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其核心是倡導學生學習中的主體研究精神,促使基礎教育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創新性為基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實踐精神,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創造條件。

列入課程的研究性學習課程教學,其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操作都是有序和周密的,都必須有嚴格的課程計劃、課程組織、和課程考核。研究性學習課程不完全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而是為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而設置的一種現代教育課程。它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自學成才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這也是學校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新的切入點。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理論依據在于,全面理解和準確把握“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內涵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哲學觀點,“讓每個學生有進步”是“研究性學習課程”教育活動的核心取向。學生在學習中始終處于主體地位,鍛煉了知覺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也塑造了學生的自信和尊嚴。

與傳統課程相比,研究性學習課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開放性和綜合性。研究性學習課程使得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通過各類探究方式,關注社會生活。學科的多元化、綜合化恢復了社會生活的本來面目,培養的學生也一定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2)實踐性和探究性。研究性學習課程讓學生獲得了如何進行學習的方法或經驗,培養了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獨立判斷、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3)過程性和合作性。研究性學習課程注重學習過程和生活體驗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是小組合作學習,需要齊心協力才能完成;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系,也只有在過程中才能體會,才能真正習得如何交流與合作。(4)自主性和能動性:研究性學習課程鼓勵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放在核心地位,為其個性充分發展創造空間。在這過程中,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與傳統的課程相比,研究性學習課程也是“課程計劃”規定的課程,也是必修課。與傳統課程的區別主要是:(1)傳統的課程是國家課程,有部頒教學大綱、教材,有專職教師,有一整套較為成熟的實施、評價等管理措施;而研究性學習課程是校本課程,是有待學校開發和建設的“自留地”。(2)傳統的課程是學科性課程,其教材是按嚴謹的知識結構體系編排的,教學過程中,更加多地關注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研究性學習課程涉及到的知識是多學科的,是整合性課程,教學過程中更多地注重學生“會學”的能力。確切地說,研究性學習課程是一類課程,而不是一門課程。

弄清研究性學習課程與學科的關系,首先應認識到研究性學習課程不同于學科課程,它的內容和對象不屬于某個學科,是綜合性的,研究的問題也是綜合性的,必須結合各科知識才能解決。其次,應認識到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它需要學生對已有的知識進行重新分析、整理、組合、使用,這個過程就是對學科知識的鞏固、充實和提高的過程,同時學生通過研究實踐的體驗和感受,將會更深切地感受到“書到用時方恨少”,從而激起他們渴求知識的愿望,使他們更加自覺地主動地投入到科學知識的學習中去,并能廣泛獵取知識,以彌補自身的不足,促進各學科知識的學習。

在此我想用一句話對研究性學習課程的認識給以總結:研究性學習課程是“什么課都不是,什么課都是”。從中可以看出研究性學習課程教學的難度。

二、實踐

為了使學生對研究性學習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上了一節緒論課,主要介紹了研究性學習的含義、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意義、研究性學習的特點、研究性學習與接受式學習的區別、研究性學習的一般步驟、研究性學習中常用的研究方法等內容。由于研究性學習的難點和關鍵是如何選題,因此接下來我們就向學生介紹了如何選題,接著就主要向學生介紹研究性學習的常用方法如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文獻法。為了打開學生選題的思路,我們還向學生介紹了創造發明常用的方法及案例如類比仿生法、逆向思維法、或加或減法、擴大縮小法、列舉缺點法。

為了要求學生上課時認真聽講,要求學生記筆記,并告訴他們記筆記的方法,主要記錄一些關鍵的重要的詞句,而不是把老師講的所有內容都記下來。為了使學生有問題可以進行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每節課提出三個問題,但做下來,學生所提問題的質量不如意。

首先學生自由組織形成研究性學習小組,要求每個小組4—6人,并選出組長。各個小組根據本組同學的興趣和愛好進行選題。教師下班指導學生如何選題,如何設計調查表,如何進行研究,如何撰寫研究性學習報告,最后要求學生將研究性報告通過發電子郵件上交。教師根據研究性報告給予一個恰當的評價。具體調查研究過程主要是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上課時教師主要是指導學生如何做課題及解決學生做課題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三、思考

由于研究性學習課程倡導學生對課題的自主選擇與主動探究,因此,那種每周某幾天安排固定內容的固定課時制,顯然已不適合研究性學習課程的要求了,最適應研究性學習課程要求的課時安排,應該是彈性課時制。我認為象我校安排每周一節研究性學習課程課的固定課時很好,由于學生所選課題及內容千差萬別,不可能使學生集中在一起進行課題研究,所以每周一課主要是用于指導學生做課題,而具體做課題可以讓學生利用雙休日的時間以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形式各自行動,學校開放實驗室、圖書館、電子閱覽室、電腦房等設施,當然,學校不能在雙休日時間里安排任何補課。我認為學校安排某個時間,全校全體學生都進行研究性學習,大家都去做課題,這表面上看搞得轟轟烈烈,而實際上不切合實際的,由于有的課題適合這個時間做,有的課題適合那個時間做,所以不可能進行統一。

網絡和多媒體的應用:隨著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在研究性學習課程教學以及管理中如何開發和利用好網絡和多媒體,是值得我們大家探索和研究的。多媒體技術集成了文本、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信息優勢,提供給學生大量豐富多采的感性素材,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按照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動態的意義建構。網絡資源由于它高度的共享性、強大的交互性以及內容的豐富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生。一旦這些資源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系統性強的資源庫,將會極大地方便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同時充分地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對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信息檢索、信息收集、分析、處理的能力以及信息意識的能力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作為學校領導和教師應以校園網的內涵建設為核心,關注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渠道和信息本身。還應采取措施使網上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一是教師的備課系統,提供教師與各種資源的鏈接,實現教師與教師間的交互;二是學生的網上學習系統,提供網上探究的主題、引導與各種資源的鏈接,實現學生間及師生間的交互;三是信息資源庫,開發各種多媒體教學課件和網絡課件、各種學習資料,推薦和介紹各種網站資源信息,收集學生的優秀作業和探究論文等。為促進網上資源的利用,教學中應有網上搜索的要求,教給學生互聯網上搜索的方法,指導網上搜索的方向,首先在校園網上進行訓練,還可以提出一些網上探究的課題,組織師生交流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