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網絡自學模式的問題及策略論文
時間:2022-12-07 02:58:00
導語:高職網絡自學模式的問題及策略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分析了高職網絡自主學習模式實施過程中自主學習效率較低的原因。在植物生理學課程的教學中,通過改進教學設計、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重視過程的管理及評價等對策,以提升高職網絡自主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高職;網絡自主學習;植物生理學課程;存在問題;對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一種知識的建構過程,即學習者在與環境的交互過程中,通過自己對知識的經驗解釋把知識轉變為自己的內部表述,因此新知識的學習實際上就是對原有知識結構的再建構。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自行利用網絡,主動運用和調控自己的動機和行為主動學習,從而達到對新知識建構的一種學習模式[1]。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對高職學生來說,既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更是終生學習的一項技能。
根據高職“培養具備足夠的基礎知識,較強的技術應用能力的實用型人才”這一培養目標的基本要求,遵循“以實用為目的,以必須和夠用為度”的教學原則,應結合生產實踐中的具體問題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學生一味地死記硬背書本上基本概念很難適應實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隨著高職網絡平臺的建立,教學中逐漸引入了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普遍較低,很多同學沒有確定學習目標、自律或評估學習的能力。在教學活動中發現,網絡學習平臺使用率不高、課程頁面瀏覽不足、作業提交不及時、討論區冷清等問題。針對這些現象筆者進行了原因分析,并在植物生理學課程自主學習模式的實施過程中采取了一些對策。
1網絡自主學習模式存在的問題
1.1學生尚未養成網絡自主學習的習慣
目前,各高職院校的網絡硬件環境都基本建成,不少學校也有了網絡學習平臺、網絡課程以及其他網絡教學的資源。然而,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熏陶,學生大多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習上完全依賴教師的課堂教學,老師講什么學什么,擅長記憶性學習,學習資料的選擇局限于教材,考試前突擊掌握教材中的重點內容,大部分學生缺乏對知識的靈活應用。實施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學生表現出一定的不適應。相當一部分高職學生對網絡的應用限于網上沖浪、QQ聊天,只會依據教材進行學習,不會利用網絡學習資源,不善于利用學習平臺的互動模塊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學習缺乏自我約束力。這些情況充分反映了學習者的網絡學習習慣尚未養成。
面對網絡學習環境中大量的信息和無人監督的環境,能否有效利用網絡資源開展自主學習決定于學習者的學習動機。這意味著網絡學習更加需要學習者具有較高的學習主動性和自律性,否則將無法適應網絡學習環境,難以養成網絡學習習慣,這是影響網絡自主學習效率的一個主要因素。
1.2網絡學習資源缺乏有效的設計和整合
在構建網絡課程時,有些網絡學習資源僅僅是傳統課程資源的電子版本,資源的建設與應用脫節,僅僅是為了資源建設,不能有效地為新的教學模式提供服務。一些資源庫建設片面追求數據量,大量轉錄網上未經梳理的資源,只考慮信息的存貯與呈現,缺乏科學的設計與組織,很難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影響教學策略的實施、教學目標的實現。缺乏針對實際問題、社會熱點問題的學習資源,不能為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持。
1.3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夠
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學習者的網絡操作技能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習效果。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網絡操作水平處于使用QQ、E-mail、簡單的資料搜索等工具。只有掌握網絡的有關知識和使用技巧,才能有效地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并與人進行網絡交流。因此,高職學生應首先提高網絡使用水平,其次對信息資源的敏感度不夠也影響網絡學習的效率。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搜索信息、篩選信息及對信息進行處理的過程。網絡資源過載、冗余、污染信息較多,面對浩瀚如海的網絡信息,許多學生不知如何篩選與學習主題有關的資料,結果導致網絡學習時產生信息迷失。因此,沒有一定的信息資源意識,將影響其自主學習的整個進程。
1.4教師的引導不足
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灌輸者,而是知識建構的促進者。教師的正確引導,是學生成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的關鍵。從學習方法的掌握到網絡資源的有效利用,都需要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學會網絡學習,是現代教育賦予教師的職責。
目前,網絡教學中許多教師還沒有做好角色的轉換,教學過程中不重視與學生的網絡交流,不愿意進行網絡學習輔導與答疑。甚至相當一部分老師本身對網絡教學的了解還很少,雖然構建了網絡課程,但仍然延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在面對龐雜的網絡資源時無從下手,極大地影響了網絡自主學習的效率。
2提高自主學習效率的對策
針對以上影響自主學習效率的因素,在植物生理學課程實施自主學習模式的教學過程中采取了一些應對性策略(以植物光合作用一章中葉綠體色素一節的教學為例)。
2.1確定自主學習的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單元的教學目標進行分析,確定通過自主學習,學生應該達到的水平或獲得的能力,其中應包括與自主學習能力養成有關的目標。向學生展示葉綠體色素一節學習的知識目標:掌握葉綠體色素的組成、結構特點及化學和光學特性。能力目標:會分析植物葉色變化的原因;能用所學知識解釋農業生產中、園林觀賞植物栽培中的措施;能通過實驗分析影響葉綠素合成和破壞的因素。學生根據目標并結合自身情況制定學習的分步目標。
2.2創設情境
大部分學生由于長期的傳統面授學習經歷,網上學習所需的自主性和自律性都不夠。如果給予學生一定的學習任務進行驅動,則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在通過網絡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網上學習策略,產生和增強從網上發現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信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網絡學習習慣[2]。
在創設情境時,一是注意從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出發提出問題,在知識建構的過程中提高網絡學習的技能。二是考慮學習者的知識及經驗基礎,使學習者通過一定的努力能達到目標,成功的喜悅會增加學習者的信心。同時,問題也要具有挑戰性,既可以啟發學生思維,也可以激發其學習興趣。三是考慮到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設計的問題應由淺入深。
在葉綠體色素的教學中首先展現一棵樹木夏季及秋季的圖片,提出問題,為什么葉片的顏色在夏季是綠色的?在秋季是黃色的?呈現第2幅圖:韭菜和韭黃,提出問題,韭菜如何變為韭黃?第3幅圖:離體的小青菜葉片,在高溫(30℃)和低溫(4℃)條件下隨著放置時間的延長葉色的變化。提出問題,離體的葉片顏色會發生變化嗎?不同溫度對顏色變化產生什么樣影響,為什么?第4幅圖:1株植物的浸制標本,提出問題,浸制的植物標本為什么能夠長期保持鮮綠?最后布置通過自主學習需完成的任務:一是揭開植物的葉色之謎。二是植物的葉色成因在果蔬護綠及園林中的應用。三是設計實驗分析影響植物葉綠素合成及離體葉片顏色變化的因素。通過這些問題情境的展示,激發了學生探究葉色變化原因的興趣。通過任務的呈現,使得學習具有確定的目標。
2.3加強自主學習階段的引導
(1)引導網絡資源的有效查找。學生通過教材、網絡課程中的教學課件以及查找一定的網絡資源開展自主學習。在學生查找資源、對資源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一定指導,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信息獲取和鑒別的能力。向學生介紹如何通過百度搜索引擎進行信息的快速查找,如輸入“植物的葉色”、“葉綠素研究進展”等查找技巧。介紹學校圖書館期刊網上學術期刊的查找方式,檢索葉綠體色素提取及檢測的一些改進方法、影響葉綠素含量因素分析的試驗設計,以及關于葉綠素的最新研究進展及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學生在網絡資源利用過程中,如果搜索到的一些有價值的信息可以用于豐富網絡資源庫,這樣也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成就感。
學生在進入“情境”之后自主開始學習。通過對葉綠體色素的基本知識的掌握,學會分析果蔬護綠及園林中的一些措施,再完成“揭開植物的葉色之謎”的總結,設計實驗對葉綠素合成及破壞因素進行分析時,教師要給予一定的引導,引導學生選取溫度、光照、水分、氧氣、礦質元素、不同種類植物等因素開展探究活動,強調在實驗設計時應注意的關鍵點。學生利用所給的資源進行相關實驗設計、研究方法的查找,完成實驗設計。公務員之家
(2)設計交互環境。要求學生將自主學習過程及時記錄在“展示臺”上。“展示臺”的功能相當于一個在線留言板,如有難解之處可將問題在展示臺上以尋求幫助,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在“展示臺”上的信息,對于疑難問題要及時給予解答。“展示臺”上可以記錄學習心得并進行網上交流,如每個學生將設計的實驗在展示臺上,大家可以展開討論,尤其是選擇相同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的同學之間可以取長補短。教師對于設計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及時加以糾正,對于有創意的設計,鼓勵學生不要怕失敗,大膽地進行嘗試。總之,自主學習過程主要是讓學生開展自由開放的探究活動。這一環節不但鍛煉學生的信息搜集、獲取、篩選、表達的能力,還能提高學生對信息的個性化組織能力。
(3)進行分組合作研究。經過第1階段的自主學習之后,每一位同學實現了對葉綠體色素基本特征的知識建構,已掌握植物葉色變化的原因,并各自設計了分析影響葉綠素合成及破壞因素的實驗。教師可以依據試驗設計中的研究因素及研究方法進行分組并布置合作任務。如將選取相同植物進行溫度對葉綠素的合成及破壞分析的同學分成1組,各組選出組長,組織對試驗設計進行討論和完善,對任務進行分工。每一個成員在研究過程中記錄工作過程,實驗完成后將研究報告在展示臺上。
2.4注重總結
自主學習過程完成后,教師組織全班學生進行總結匯報并展開討論。在總結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總結發言,在學習過程中受到什么啟發、發現什么不足、有什么改進意見等。教師也應該和學生一起總結,分析學習中的每一個細節,對需要改進的地方提出改進意見。
2.5加強過程監督和管理,實施多種評價
為了提高自主學習成效,除了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意識、幫助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技能外,還要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的監督和管理。教師為了實現學習者掌握知識、提高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培養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這一目標,以信息溝通為基礎,對學習者進行計劃、執行、總結等環節的監督和管理[3],從而確保自主學習達到預期的效果。
通過過程的監督對自主學習的各個階段實時地進行評價。為每個學生建立1個電子文檔,在線評估學生學習情況。電子文檔可以對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幫助,通過觀察學生的個人資料,主要包括網絡學習情況、專題研究、學期的考試結果等,對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者進行評估和考核,并根據學生反饋的學習結果不斷完善學習效果評價機制[4-5]。
3結語
不論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要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是當今社會對終生學習的要求,高職學生學會網絡學習、養成網絡學習的習慣已成為必然[6]。經過實踐探索使用改進后的網絡自主學習模式輔助植物生理學課程學習,學生由剛開始的抵觸,到慢慢適應,現在大多數學生普遍體會到這種新型學習方式的獨特之處,感受到自己主導學習的樂趣。網絡學習習慣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學校和教師應當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網絡學習環境、精心進行教學設計,使每個學生都盡快養成良好的網絡學習習慣、掌握終生學習的技能。隨著現代教學理念的深入和普及,網絡自主學習的模式一定會越來越被認可,網絡自主學習的效率一定會越來越高。
4參考文獻
[1]黃萍.高校學生網絡自主學習行為的調查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04(6):77-80.
[2]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與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張瑋.基于網絡平臺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過程管理模式構建[J].電化教育研究,2009,189(1):74-75.
[4]賀菊香.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7,24(2):120-122.
[5]邵華.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策略與能力培養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5(3):191-192.
[6]李蓉,曾紀偉.網絡時代的英語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5,26(2):56-57.
- 上一篇:應對國貿現在環境的我國策略研究論文
- 下一篇:學前雙語師資若干問題綜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