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教學小節形成精彩課堂

時間:2022-05-05 05:24:00

導語:注重教學小節形成精彩課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注重教學小節形成精彩課堂

內容摘要: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學科,雖然具有很強的工具性、實踐性特點,我們信息技術教師往往在課堂上只注重操作技能層面的傳授,拿操作的結果來衡量教學的成敗,而忽略了對課堂上一些細節問題的關注。中國有句名言:“細微之處見精神”。細節,微小而細致,它從來不會咤叱風云,也不會立竿見影地發生作用;但細節的影響,卻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這就是細節的美、細節的魅力!細節雖小,卻能透射出教育的大智慧。成功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離不開精彩的細節,提高課堂教學實效也離不開我們對教學細節的關注、研究與思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細節精彩

一提到信息技術,很多同行可能會不約同地想到“任務驅動”、“自主學習”等教學模式。為什么在這些教學模式的應用中,部分老師對自己的課堂教學效果仍不太滿意,甚至出現個別學生的厭學情況呢?我想課堂環節沒有把握好教學細節是導致這種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子說:“天下難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我們常說“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功虧一簣”等等,無不向我們說明細節雖小,作用重大——細節往往決定成敗。課堂教學過程是由無數的細節連綴而成的,教學細節是教學過程中從預設到生成,從生成到預設的和諧統一。因此關注教課堂教學細節,精心打造好教學細節,才能使我們的課堂精彩紛呈。

一、精彩的細節,來源于日常的人文關懷中

在課堂上,教師是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的課堂教學面對的是一個個形形色色活生生的學生,他們多么渴望我們教師的關懷和激勵。作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引領者,我們要用一顆敏感而細膩的心去關注孩子,要讓細節教育回歸“生命關懷”的教育本質,有效觸動學生心靈,讓靈動的智慧的人文的光輝盈溢在課堂內外。只有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處處注意維護學生的尊嚴、自尊心,時時在意學生的一舉一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充滿自信的主動學習。精彩的細節,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中才能產生,只有關注細節,給予生命的關懷,教育教學才會是溫暖的、美妙的、精彩的。

例如教學中,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最討厭老師進行屏幕廣播操作,針對這一現象,我在教學中當需要廣播教師屏幕時,我就會用商量的語氣說:“請同學們先停一下好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應該如何操作。”然后就會再等一會,留一點時間讓學生作準備,接下來就說:“好了嗎?我要廣播了了!”(如果此時有人提議,老師再等一會,那我也會再等一會)。再如,在學生操作練習過程中,若我突然發現了某個學生有好的操作方法,想教給全體學生時,我會先讓大家先在大屏幕上欣賞一下,當他們也想知道如何操作時,我再說:“想知道嗎?讓我花40秒時間來告訴大家好嗎?”此時,我再進行廣播教學,學生們一般都會個個停下手中的鼠標等著我廣播教學了。通過與學生平等對話,運用商量的語氣征求學生意見,你會覺得你的課堂更加溫馨和諧,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才不會是一句空洞的理論。

二、精彩的細節,來源于上課前的教學預設中

古人說:“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設計無疑就是課堂教學的藍圖,精彩的課堂生成離不開老師課前的精彩細節的預設,而細節的設計緣于對教材、對學生和對環境的深刻理解與把握,緣于對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效組合與利用。只要我們用心去備教材、備學生,根據實現不斷調整教學方法,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抓住課堂上的每一個細節,我們完全有信心讓“信息技術”課成為小學生的最愛。總之,精彩的課堂需要精彩的細節,只有“未雨綢繆”,才能預約精彩。

例如我在備《認識鍵盤》這一課時,考慮到孩子們是剛開始學習鍵盤,如果老師只把相關的知識強加給學生,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能不高,學習效果也差,那怎么辦呢?通過認真鉆研,精心設置了這樣一個細節:在教學過程中,我先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Backspace鍵有什么特征?”讓學生進行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上沒有任何一個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同樣抓住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字母。還抓住Backspace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篩除光標前面的字母。用這樣的方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

三、精彩的細節,來源于教學過程的捕捉中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再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捕捉一些有價值的細節,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作出相應的調整和變動。”課堂教學不是預設教案的機械執行,而是課堂上重新生成、不斷組織的過程,使人性不斷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在具體的教學中,就需要我們的教師具有一雙“發現”的慧眼,善于捕捉有價值的細節,抓住教育時機,生成別樣的精彩,使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1、“突發事件”細節

處理課堂中的突發事件,前提是要有愛心和耐心,其次還要講究藝術和方法。面對這些突發事件,作為教師,要善于根據具體情況,不急不躁,利用教學機智,妥善的處理問題,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即使有學生犯錯誤,教師不要輕易認定學生是故意搗亂,更不要動不動發脾氣,采取簡單化地呵斥、趕出教室之類的處理辦法。那樣去維持課堂教學秩序,好像也有效,但對課堂氣氛、師生情緒的影響很大,因而對教育教學效果也有直接的負面影響,因而是不可取的。

例如在課堂上往往是教師正講得投入時,發現學生或從偷偷上網,或玩游戲,或說話,或偷看小人書……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可采用暗示方法。如走到一位正上網的學生跟前,輕輕地咳嗽一聲,或者輕輕敲一下其課桌。這樣,學生自然“心領神會”。因此,課堂上教師應多多進行“大聲表揚、悄悄批評”,用眼光、手勢、身段、旁敲等行為暗示,化解師生沖撞,從而達到自我適調困擾的目的。

2、語言細節

俄羅斯就有這么一句名言:“語言不是蜜,卻可以粘住一切東西。”在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以精煉、準確來要求自己的教學語言,這也是教師基本功的一個方面。信息技術教師普遍喜歡技術層面的探討研究,往往對教法的研究并不是很熱心,上課前對教法的準備往往不夠充分,教學中隨意性也較大,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可想而知了。因此,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同樣要有意識地對教學語言進行錘煉,盡量備詳案,使教學有的放矢,用令人回味的、激情的語言吸引住學生,課堂氣氛才不會像白開水一樣索然無味,這樣學生在和諧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才能真正表達自我、展現自我,個人的主動性才能得到發揮,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課堂上我們還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請學生回答問題,當學生沒有認真思考就站起來回答,說了一大堆,卻沒說到點子上時,這樣的回答當然是令人不滿意,這時老師該怎么辦呢?如果這時教師簡單地說:“你說得不對。”甚至數落學生幾句或者當眾批評,這無疑是給學生當頭一棒,不僅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打擊了自信心,還嚴重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如果能注意到自己語言及評價的細節,換成另一種說法:“你很勇敢,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可是還不夠具體,誰來幫幫他呢?”同樣一個問題,老師不同的語氣,不同的評價方式,我想結果肯定會截然不同。可見,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雖然是一些相當細小的問題,但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進學生發展中的意義和價值,是舉足輕重的。只有注意到這些小細節,利用好這些細節,我們的課堂就會是一節精彩的課堂。

3、傾聽細節

時常有老師抱怨現在的孩子“個人主義”突出,上課不肯傾聽。的確,傾聽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育的過程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對話、雙向交流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學會傾聽也是我們教師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師有效的傾聽,能給予學生激勵和幫助;教師有效的傾聽,更是師生間心靈的溝通,只有學會傾聽才會去發現更多精彩的細節。

我們在平常的上課過程中,總希望學生能照著自己本來的想法去回答,若不是的話,就會心生怒氣,甚至責備學生。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學生對這個世界總是充滿著無限的好奇,總有自己對問題獨特的見解,總有那么多說不完的話,而這些有意無意的語言正是孩子內心的流露。教師若是學會傾聽,從學生的回答中發現學生身上顯露出來的細節,靜靜地傾聽,耐心地扣問,深入地挖掘,用細節張揚學生的個性,這樣教學就會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使孩子品嘗被肯定的甜蜜,使課堂更加精彩。

4、行為細節

信息技術學科與其它學科有著很大的區別,它不像其他學科那樣把大部分時間花在讀、寫、老師問,學生答上,而是花在與計算機的操作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盡量做到三不:學生能自己說出來的教師不說,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講,學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師不代勞。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逐步滲透人機對話的思想,告訴學生,我們進行計算機操作,其實就是跟計算機打交道,與它對話交流,回答它的問題而已,以此消除學生操作計算機的神秘感。在操作過程中,要學生耐心看清楚屏幕上的提示語,再根據提示作出相應的操作,如“確定”、“取消”、“下一步”、“上一步”等,鼓勵學生首先要自己進行反復嘗試來解決問題,自己實在解決不了時,再請教老師。通過這樣長期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學生的信息能力會得到極大的鍛煉和提高。

再如在學生充當小老師上臺演示,個學生往往一言不發,默默地在機上操作,其他學生集中精力聽,屏住呼吸很努力地觀看他的操作。如果老師不細致,把這么好的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給浪費了,這多么可惜呀!這時如果我們要求學生邊演示邊說出他的操作過程,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使其他學生更能明白其操作過程及道理,何樂也不為呢。

四、精彩的細節,來源于課堂教學評價中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評價是完成課堂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調味劑與催化劑。合理正確的評價,可以使學生正確了解自己學習的現狀,認識自己的成績與不足,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反之,則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因此,我們教師必須抓住一切有利資源,靈活果斷地采取恰當的由淺入深的評價,引導學生開闊視野,深入研究,起到點石成金的作用。

比如在進行作品評價環節時,我首先找一份較優秀的作品讓大家欣賞、點評。為了強調審美觀的重要性,我又出示一份不太完善的作品,對這樣的作品,我們不能一如既往的表揚的話,這時我就換了另一種方式,首先肯定作品的可取之處,然后問:“大家認為還有哪些地方需要進一步完善呢?”這樣既肯定了作品,又提出了存在的問題,同時又把問題交給了學生,這樣這個作品的主人一定會在大家的討論中洗耳恭聽,這樣一來比老師一味的表揚或單純的指出問題更容易讓學生接受,何樂而不為呢?

又如在評價小學生繪畫作品時,如果老師或學生簡單評價一幅作品的好壞,并不能起來十分好的效果,于是我設計下面這張“小學生電腦繪畫作品評價表”,我讓學生從作品內容的合理性、創新性和技術的熟練程度、合作的有效性、自我評價等方面進行較全面的多元評價。

小學生電腦繪畫作品評價表

學習內容姓名班級

評價項目評價標準得了幾顆

自評互評師評

主題沒有一定的主題主題不明顯有一個鮮明的主題

內容只完成了部分內容內容完整,但較粗糙畫面內容完整、美觀漂亮

色彩色彩搭配不和諧色彩搭配和諧色彩搭配生動

技能只采用了基本、簡單的技能綜合使用了一些技能技巧恰當地運用多種技能和多種軟件

創意基本沒有新意,只是對其他作品的模仿有一定的創意設計新穎,想法獨特,富有創意

合作意識不參與小組合作需要別人提醒才參與活動積極參與小組合作,虛心好問

親愛的同學,你總共得了:

通過以上這張表格的填寫,使學生從多方面反饋中了解了自己的作品的優缺點,為后續的學習提供了參考意見。這樣即能提供給學生對自己作品進行自我評價、評價他人作品和自我反省的機會,又有利于學生評價能力和反思能力的發展。

五、精彩的細節,來源于不斷的課后反思中

課堂教學是一門實踐藝術,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需要教學實踐的磨礪,更需要教師對教學實踐進行反思,尤其要對教學細節進行深刻的反思。信息技術教師往往所教的班級是平行班,相同的內容在不同的班級上課,我們應該把自己每一節課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反思成功的教學細節,并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使我們精益求精。反思失敗的教學細節,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后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避免重蹈覆轍,探索成功的道路。只有不斷地反思,一定會有更多的細節被注意,被發覺,才能使我們的教學經驗更加豐富,教學藝術進一步提高,才能更有把握來處理教學細節,創造新的教學細節,從而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發展。

教育無小事,事事皆育人,我們沒有理由忽視細節,拒絕細節。教學細節藏得很深,要靠教師去發掘,它猶如竹筍,每“剝”一層,就有一段“鮮活”呈現出來。教師若能一層一層“剝”下去,我們的教學就會因之而充滿生命的律動,課堂就會因之而精彩紛呈。

參考文獻:

[1]《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

[2]《細節決定成敗》汪中求

[3]《小學信息技術教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