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教育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時間:2022-03-04 09:42:55
導語:信息技術教育的現狀及發展趨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隨著以計算機為主的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跨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我國為提高全民的信息素養,在全國中小學開展信息技術課程.然而,在農村信息技術的開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困難和問題,正確全面的認識這些問題,才會更好地促進信息技術全面普及,縮小農村和城市教育的差距.
一、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開展的現狀
1.社會層面:現在農村的學校和教育部門的領導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程度明顯不高,這也是信息技術開展的重大阻礙之一.目前的我國的教育形式還是屬于應試教育,這使得多數的領導和家長都認為好的學習成績才是最重要的,尤其在農村,對素質教育,全面發展,信息素養的培養觀念不是特別濃厚,不能深刻地意識到把信息技術融入到各科教學中的好處.所以信息技術課程開展后,也總是被所謂的主科課程所代替,或者是當成休息娛樂的計算機課,使得信息技術課程失去了它的作用和意義.這種狀況在農村是普遍存在的,人們沒有意識到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是多么重要和有益,不能深刻體會到其實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就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過程.2.設備層面:由于資金限制等多種問題,許多的學校計算機多媒體的數量、質量都不是很理想,信息技術教師不能充分利用現有條件.而且在計算機多媒體的維護方面十分欠缺,這也為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帶來了許多阻礙.農村的學生接觸計算機的機會很少,計算機維護的基本常識也知道的不是很多,所以在使用計算機時也破壞十分嚴重,加上維修不及時,所以課程開展的阻力重重.3.學校層面:信息技術教育課程很多是“課表”課程,采用“放羊”式教學.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學校信息技術課程也日趨正規化,很多學校能按新課程標準開設、開齊信息技術課.但由于應試教育、硬件設施等原因,雖然一些學校的信息技術課上了課表,但卻很少或者沒有開展信息技術課,而被輔導課或被語文、數學課所擠占,成了名符其實的“課表”課程;有些學校即使上了課,也多采用“放羊”式教學,也成了學生的休閑課、玩耍課.大部分農村中小學的校領導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和掌握比較少,只是簡單地把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等同起來,認為信息技術教育就是計算機教育,只要教會學生打字、上網、聊天、打游戲就算完成任務了;有的校領導沒有意識到信息技術對今后學習、生活和工作的影響,沒有意識到它將是下一代人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認為信息技術離他們還很遠,不夠重視;有的校領導甚至認為信息技術是學生沉迷于網吧、游戲的根源,會使學生變壞,干脆一棒子打死,不開信息技術課,讓學校機房成為了應付檢查的擺設.農村中小學中,能夠掌握信息技術教育理論的專業人才少之又少,特別是在相對偏遠的農村小學更是鳳毛麟角,這些學校中,稍有才能的信息技術教師大多離校進城高就,而一些想到這里當教師的對口優秀大中專畢業生又苦于沒有正式編制.4.教師層面:農村的師資力量本身就不是特別理想,專業的、高素質的信息技術教師更是難求.加上目前農村中小學對信息技術教師培訓力度不是很大,許多信息技術教師自身都沒有真正意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在工作過程中更加不能良好地引導學生,讓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教師不能準確定位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目標和地位,沒有盡力地爭取對本門課程的有益條件.片面強調“計算機學科”教學,缺乏整合由于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片面地強調“計算機學科”教學,只是教授學生簡單的計算機技能,忽視了信息能力、信息素養、德育及情感教育,更談不上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課程的整合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嚴重偏離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5.學生層面: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學生是既好奇又充滿求知欲的.然而學校不能傳授學生相關的知識,廣大學生不知信息技術為何物,只是在街頭巷尾的網吧產生了第一認識:“信息技術就是計算機,就是上網,就是用來玩游戲、聊天、看電影、娛樂的.”于是部分學生沉湎于網吧,美其名曰“學習信息技術”;部分學生則不愿學習信息技術,怕影響了其他學科的學習,對它失去了興趣.
二、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進行改革的發展趨勢
1.多渠道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
作為一名擔負教書育人這一崇高使命的人類靈魂工程師,特別是中小學教師,其自身的教育觀念和信息素養,對正在逐步接受新知識并認識這個世界的孩子們來說,其影響是相當大的,因此,以科學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為指導,進一步更新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教育觀h念,不斷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在當前是十分必要的.筆者認為,縣級教師進修學校要采取多種模式,定期舉辦培訓班,對信息技術教師進行培訓.但在培訓過程中,絕不能搞一刀切,因目前信息技術教師計算機應用能力差別較大,理解層次深淺不同,所處學校的硬件水平千差萬別.所以要針對不同層次,有針對性地開展訂單式教學,以滿足不同教師的需要.
2.加強業務培訓,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新技術、新媒體的社會效益的體現關鍵在教師,沒有較高信息素養的教師就不可能有很高的社會效益,為此,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加大教師培訓的力度迫在眉睫.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數量足夠,素質較高,適應教育信息化的師資隊伍是推進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在采取激勵政策,吸納具有高水平計算機知識的專業人員到農村學校去的同時,必須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就地取材,充分發揮教師進修學校培訓師資的優勢,培養信息技術教育專職教師,并對在職中小學教師定期進行信息技術培訓.針對農村教學點、農村小學、農村初中的不同需要,采用骨干培訓與全員培訓相結合,集中培訓與日常實踐相結合等培訓方式,全面提高教師應用教育技術的能力.
3.加強教育科研,促進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是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的核心,二者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學校要構建教研網絡,要廣泛開展學科信息技術教育教研活動,引導教師從教育觀念、學習內容、教育形式、教育技術和教育資源五個方面探討如何進行整合.
總之,在農村中小學開展普及信息技術教育過程中,由于實際條件的限制,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著不少的困難和問題,直接限制了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獲取和拓展,給信息技術教育的均衡發展與普及帶來了較大的阻力.因此,適應信息科學的發展要求,多渠道轉變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強化農村中小學的師資力量,鼓勵優秀教師扎根農村中小學,是實施以信息化帶動農村中小學教育現代化工程的關鍵.
作者:安麗麗 單位:甘肅省渭源縣秦祁中學
- 上一篇: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探討
- 下一篇:高中物理實驗室建設與管理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