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問題與對策

時間:2022-04-12 10:01:33

導語: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問題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問題與對策

摘要: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信息社會,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運用信息技術。但是,目前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存在著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操作,課堂運用流于形式,課程設置不受重視,教學設備過于陳舊等問題。教師要想提高我國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質量,需要在創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形式、明確教學目標、合理設置課程等方面狠下功夫、久久為功。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問題;對策

眾所周知,進入21世紀之后,全球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各方面實現了飛速發展,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在信息時代,一個國家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程度對這個國家的整體教育水平影響甚大,因此,積極研究探討當前我國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時代價值。

一、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理想目標

綜觀國外的成功經驗,不難發現,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信息社會,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運用信息技術。

(一)培養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廣泛普及的時代,每個人都應當熟悉了解信息技術,以適應當前的社會,這就要求我們從小學教育抓起,注重信息技術在小學教育中的運用。正基于此,未來我國的小學教育發展改革應當著重培養學生了解、學習、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愛好和興趣,使其能夠初步了解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歷程以及當前信息技術在社會中的應用情況,為將來熟練掌握、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奠定基本的技能和知識基礎。

(二)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信息社會

生活在信息社會中,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與傳統生活有著很大的不同。如果不能學習了解現代信息技術,就不能很好地適應當前的信息社會。為此,我國的小學信息教育還應當幫助學生樹立起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幫助其正確理解、認識信息社會中的經濟、文化、倫理等問題,培養其運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責任,幫助其在未來的學習、生活、工作中更好地應用信息技術。唯有如此,方能更好地適應信息社會。

(三)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運用信息技術

在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信息社會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幫助其更好地運用信息技術來建設社會、奉獻社會,實現自身價值。為此,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還應當著重培育學生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信息搜索、信息獲取、信息傳遞、信息處理、信息應用等能力,幫助其了解信息的表現形式和應用環境,幫助其在應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熟練掌握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篩選重要信息的技能和知識,使其能夠充分挖掘個人的興趣愛好,充分依靠網絡資源進行學習充電,最終實現自身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二、當前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領域與信息技術的聯系日益密切,前者極大地推動了后者的改革發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當前我國的小學教育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已經全方位地融入了課堂教學,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等技術的引進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小學教學的發展進步。但是,不可否認,在具體小學教育教學實踐中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值得我們重視。

(一)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操作

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是學習掌握一門技術的必然要求,信息技術也不例外,它既包含著豐富的理論知識,同時也對具體的實踐操作要求很高。但是,綜觀目前的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實踐,普遍存在著“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操作”的問題,具體表現如下:理論知識講解基本上是“填鴨式”灌輸、教條式講解,學生上機操作的機會和時間非常少;部分教師缺少教學經驗,未能與時俱進地革新教學方法,難以把握住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這種死板的教學理念極大地打擊了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

(二)課堂運用流于形式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信息技術也不例外。一方面,與其他學科“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情況不同,信息技術集“文、圖、聲、畫”于一身,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擺脫傳統教學方式的無趣現象,解放課堂教學。但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是,在具體的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中,部分教師運用過頭,過于追求信息技術課程的新穎、多樣、花哨,忽視了傳統教學方式和手段的基礎性作用,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長此以往,信息技術課成為了電腦動畫欣賞課,節奏快、容量大,反而不利于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總體而言,這種過分使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三)課程設置不受重視

課程設置不受重視是當前我國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另一問題,這與我國不同地區之間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不平衡緊密相關。相關數據顯示,受此影響,全國各地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小學數量尚未達到7萬,這與全國80多萬所小學基數相比,其所占比例較低。另一方面,長期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不少小學學校領導并沒有正確認識到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性,正是這個原因,導致信息技術課程在小學課程體系中的占比很小,課時很少,有些學校甚至把信息技術課程當作面子工程,在人力、物力上支持不夠,這與數學、語文等大課形成了鮮明對比。

三、當前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質量的可行對策

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做好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歷史任務。鑒于當前我國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結合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和教育改革發展的實際,積極探討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質量的可行對策,保證學生能夠充分掌握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極其重要。為此,需要在創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形式、明確教學目標、合理設置課程等方面狠下功夫、久久為功。

(一)創新教學理念

理念指導行為、決定行為,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質量,首要任務就是要創新教學理念。為此,小學領導和管理層要深刻認識到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站在推動學校改革發展的歷史高度,科學謀劃本校的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工作,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最大程度的支持,從而為社會培養出有用的實踐型人才。信息技術教師更是要具備專業的知識技能,及時參加專業的輔導進修,唯有如此,方能擔當起教授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的重任。

(二)豐富教學形式

教育學理論認為,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可以極大地提高受教育者的學習興趣。以此為指導,在未來的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實踐中,任課教師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幫助小學生寫作業、寫作文、做實驗,積極發揮信息技術輔助小學教學的重要作用。

(三)明確教學目標

有了目標才有方向,有了方向才有動力。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質量,另一重要任務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可以說,小學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小學生“用”信息技術,即要幫助其將信息技術運用到社會活動中,從而發揮其強大的綜合作用。為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任課教師要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課程的“綜合性”,緊密結合信息技術課程與小學生的特點,明確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目標和方向,注重將網絡與多媒體技術融入到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來,逐步向國外靠齊、與國際接軌,為日常教學工作提供明確指引。

(四)合理設置課程

上文中已經提到,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的現象普遍存在,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地域、不同學校之間軟硬件設施、師資水平、學生素質等存在差別。但另一方面,如果完全忽視這一客觀現實,也是不太可能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合理設置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時候,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原則,在遵循國家教委制定的《中小學信息技術(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的前提下,不斷優化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形態和模式,不斷創新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不斷增大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課時安排,制定編寫規范統一的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大綱和教材。四、結語在信息時代,人們獲取信息、開展交流的方式已經逐漸從傳統的報紙、收音機、電視機向計算機、互聯網媒介轉變,這種轉變對社會各行業的發展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我國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事業也應當順勢而上,抓住這一時代機遇,認真查找問題,積極探索改進工作的可行路徑。

作者:徐燕紅 單位:漳州外國語學校(漳州實驗中學分校)

參考文獻:

[1]高春宇,底維燕.小學信息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無線互聯科技,2014(3).

[2]喬蕭.論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學周刊,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