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網絡資源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21 08:56:00
導語:多媒體網絡資源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特別重視情境的創設,隨著網絡和多媒體的飛速發展,他們所表現出的特性非常有利于學習情境的創設。本文從創設直觀情境、問題情境、協作情境、創作情境四個方面來探究在網絡環境下如何創設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情境,優化語文教學。
【關鍵詞】情境教學網絡環境創設情境
情境,《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具體場合的)情形、景象、境地。具體可感知性就是情境的特質。心理學認為,情境是對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學意義和社會學意義的具體環境。因此,可以說情境是指引起人情感變化的具體的自然環境或具體的社會環境。而情境教學就是從教學的需求出發,教師根據教學目標(主題)的創設以形象為主體的,富有感情色彩的具體場景或氛圍,激發和吸引學生主動學習。情境教學一直以來被教育者視為能達到最佳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在中外教育史上源遠流長。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21世紀的教育儼然是網絡化的教育,語文教學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網絡環境。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多媒體計算機網絡進入了課堂,成為了新的教學資源環境。由于多媒體網絡能提供文本、圖形、動畫、視頻圖象、聲音等多種媒體集成的大容量信息,還具有形式靈活,資源共享,超媒體交互性等特點,因此,教師根據教學需求,在網絡環境下創設一些有利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情境,讓他們在一種新的學習環境中主動學習,從而優化語文教學,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創設直觀情境,激起學習興趣
心理學實驗明確告訴我們,在教學新知的過程中,如果能用多種形式為學生提供這一新知的具體形象(畫面,聲響等),可以誘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加快學生掌握新知的速度。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具有文本、圖形動畫等多種媒體集成的特點,創設直觀情境,把教學內容變為更為具體的、可感知的東西。體現教學的直觀性原則,提高教學效率。
如教學《觀潮》這一課時,學生都沒有看見過錢塘江大潮,只憑朗讀課文,很難喚起學生對這一天下奇觀的向往和學習這篇課文的興趣。所以在上課伊時,我便播放大潮的實況錄像,錄像內容通過網絡傳送到學生機上。學生聽著岸上人聲鼎沸,江上悶雷滾動,而后變成如同山崩地裂的巨響;看著一條白線橫貫江面,繼而又如同千軍萬馬,齊頭并進的磅礴氣勢。孩子們陶醉、震撼于這動人心魄的在潮之中,他們不但在興趣盎然中整體感知了課文大意,而且對新課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為自己有效地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創設問題情境,實現學習自主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問。提問是傳統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然而,課堂提問只能照顧到個別學生,不利于全體學生的主動參與,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作用及網絡交流工具解決了這個問題。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網絡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性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教學《頤和園》一課時,我給足學生學習時間,放手讓學生自學。首先利用計算機網絡傳送給學生學習提示,讓他們在濃厚的興趣驅使下邊讀邊思,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這里,選擇同一自然段學習的學生可以圍繞自己所提出的問題進行交流。于是,電腦界面上一下子便出現了許多問題:“頤和園長廊的特點是什么?”“長廊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說明了什么?”“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表達了什么信息?”學生在各自的電腦上你問我答,各抒己見。而更為精彩的是,學生一旦都參與了學習,成了學習的主人,求索的思維便迸發出智慧的火花:“頤和園是哪一年建造的?”“是誰建造的?”同學們紛紛點擊視頻資料來滿足各種各樣的疑問,大膽設疑,積極求證,他們興趣盎然的流連其中,課堂教學高潮迭起。
三、創設協作情境,優化師生關系
網絡環境下的語文教學,教師的角色和作用發生了根本變化,師生互動的方式也實現了全面革新,教學過程中,不是教師指向學生的單向活動,而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向互動交流。因此,利用網上交流工具創設協作化學習情境,對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優化師生關系有很大的作用。如古詩《泊船瓜洲》課后的思考題:“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作者在作詩過程中曾改過多次,最后定稿時才用“綠”字。作者曾用過哪些字?為什么最后用“綠”字?”我沒有提供明確的答案,而是讓學生自由想象,暢所欲言。接著讓學生利用網絡獲取自己所需的材料,展開研究討論。討論時,不再是教師指定,而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各取所需,多向互動,協作學習。此時,教師也成為整個學習過程的一個重要成員,適時地提供自己所占有的資料,平等地參與學生的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實現了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成長。
又如在《北京》這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在自學時對第二自然段提的問題較多,他們依靠文字難以形成對天安門廣場面貌的全面認識。我先引導學生弄清這段是按方位順序寫的,接著,組織學生借助計算機網絡傳送的討論堤示和有關信息,開展合作學習。我向學生提供了多媒體課件。課件中存有天安門廣場方位圖及天安門城樓等五大建筑的圖片,學生可以用鼠標隨意移動這些圖片,計算機會及時告訴學生圖片擺放的位置是否正確。另外,課件還提供了課文中未作詳細介紹的人民大會堂、紀念堂及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等建筑的資料,有文字、圖片、錄像等,學生可以從中獲得很多信息。合作學習的具體要求是:(1)讀讀第二段,用“oo”標出方位詞,用“()”標出每個方位上的建筑。(2)根據課文內容,用鼠標把每個建筑移到相應的位置上。(3)查看課件中提供的資料,挑選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座建筑向小組同學作具體介紹。討論要求一明確,各合作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立即活動起來,教室內發言聲此起彼伏,那些思維慢、口頭表達較差、平時不愛發言的同學也得到了鍛煉的機會。在討論中,大家各抒已見、互相爭論、互相補充,使問題在廣泛發表意見和爭論的基礎上達到統一。這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解決問題材的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特別是合作學習的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四、創設創作情境,培養創新精神
利用多媒體網絡計算機創作工具平臺,為學生創設一個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創作自己的作品的情境,以此培養學生的感知力,創造力和想象力,這是信息社會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在教學“由2008年奧運會申辦委員會的標志畫所想到的”這一想象作文時,因為學生對這幅畫感到很陌生,作文時思路狹窄,作文效果不佳。針對這一點,我先為學生提供IE瀏覽器、WORD等軟件和工具,給學生創設一個網上的創作環境,再讓學生在信息豐富,資源多樣的互聯網上瀏覽查詢資料。這樣,為下一步寫作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同時也拓寬了學習的渠道,培養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更為便捷有效的是,學生作文之后馬上在網上互相評議,修改,這樣一來既提高了學生評改作文的能力,又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創作的喜悅,激起了強烈的創作欲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總之,只要我們能根據教學內容,在網絡環境下創設一些符合于學生學習特征的多樣化的真實情境,正確引導學生在網絡環境中自由“遨游”,就一定能提高教學效率,優化語文教學。同時在實踐中,我們還體會到在課堂多媒體網絡環境中的情境創設還應注意:
1、情境創設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盡可能做到真實。
我們要為學生提供與學習主題的基本內容相關的和現實生活相類似的或真實的情境,使學生具有為理解主題所需要的經驗,幫助學生在這種環境中去發現、探索與解決問題。因此,情境的創設應注意對教學內容的把握和對學習者學習特征的分析。并且要強調創設真實情境,因為只有真實才能更富有感染力,才能更貼近學生的生活體驗,調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對學習主題的認知和意義的建構。
2、情境創設要有多樣性。
多樣性是選擇性的基礎。多媒體課件的設計應圍繞學習主題,力圖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提供多變與多樣化的情境創設,由學生自己去選擇符合自己經驗的情境進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完成意義的建構。也就是說運用多媒體網絡課件的優勢設置多種學習的起點和多條學習的路徑,能讓學生隨機進入,靈活跳轉,以滿足學生個別化學習與不同認知的需要。
3、情境創設要有吸引力。
多媒體網絡課件作為一種新的認知工具,它不應當是呆板的、單調的,而應該新穎、生動、有趣,富有美感和吸引力,促使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索。多媒體課件的懷境創設要善于創新,富有變化,既要讓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一定的聯系,又要有新的信息、新的情境、新的問題,善于運用不同媒體的特點去表現不同的效果,以引起學習者的注意。
4、情境創設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課堂多媒體網絡教學環境下,教師要幫助、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進行意義建構;對于抽象的知識體系,運用多媒體網絡系統很難具體化、形象化,還需要教師的講解;學生在網絡環境中馳騁,更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因此,我們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
- 上一篇:發電廠黨委調研報告
- 下一篇:建設局黨建工作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