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人格教育中責任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28 04:48:00
導語:小學生人格教育中責任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責任感是人格因素中,最起碼而又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現代的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受長輩和父母的寵愛,自立意識差,依賴性強,尤其是缺乏責任心、責任感。本文主要闡述在學習、管理、活動中來培養學生的責任心、責任感,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中心詞:人格因素責任心責任感
心理學專家一致認為,一個人專門知識上的缺陷不一定影響他的一生,“條條道路通羅馬”;而人格上的缺陷將貽害一輩子。在報紙上經常可見一些天才少年在網絡上傳病毒,竊機密,給國家和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的報道。這說明現代的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了解不夠,沒有對知識負起應有的責任。這意味著現代教育不僅要有認知教育,而且更要重視人格教育,而責任感是人格中最樸素而又最可貴的人格因素。
一、剖析學生缺乏責任感的原因。
現代的學生絕大多數缺乏責任感、責任意識和責任心,特別是缺乏對自己、對父母、對學校、對社會的責任,本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在社會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變化的狀況下,受物欲和金錢背后不良風氣的影響,小學生在“過剩”的物質擁有背后,承受著嚴重的精神營養“饑荒”和精神“消化不良”。他們的理想、追求和人生觀產生了模糊,更談不上責任感。
(2)離異、單親、貧困、暴富等特殊家庭比例的增多。受這些不利家庭環境的影響,給小學生帶來多種多樣嚴重而復雜的心理沖突和精神危機,他們喪失了應有的責任心。
(3)受獨生子女家庭教育中不利因素的影響。小學生在“小太陽”、“小公主”般的“寵養”中,自私、依賴、享受之類的“并發癥”正不斷滋生蔓延。再加上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重視自己的孩子,更疼自己的孩子,也不可避免地溺愛自己的孩子。他們大多數大膽、活潑、求知欲望強,但自立意識和生活處理能力差,依賴性強,責任意識也就有所欠缺。
的確,正是由于以上諸多原因,小學生的人格不能獲得全面健康的發展,更抑制了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二、培養責任感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
1、責任感是國民素質的重要標志。
責任感是國民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一個國家的公民有無責任感或責任感強弱,可以從這個國家的精神面貌中很快地表現出來。在當今強調淡化榮譽感,強化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同時,我們應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履行自己的職責。有了責任感,學生才能像老一輩科學家那樣把自己的學習同國家的前途命運結合起來,義無返顧地投入到學習知識和本領中去,勤奮扎實地學習、工作,長大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責任感的培養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曾一再強調過:要增強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美國的西點軍校還將“責任”二字作為校訓。如果把社會比喻成一座大廈,那么每個公民的責任感就是這座大廈的基石,有了責任感,人們才會去關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了責任感,才會時刻準備著伸出一雙援助之手;有了責任感,才會將個人融入到社會的海洋中,充分發揮個人的才干,為國效力。
中華民族一向崇尚“國家興旺,匹夫有責”,這是我們國家歷經磨難而不斷奮斗崛起的最可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不可能要求每個學生做到心系天下,但我們盡可能努力增強學生的責任感、責任意識和責任心。來提高全民族的整體素質,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會不斷進步,我們國家就會更快發展。
2、責任感是現代人應具備的素質。
二十一世紀人類將面臨著各種挑戰,而列為首位的是人的道德、倫理、價值觀的挑戰。責任反映一個人的品質。責任感的培養是一個人健康成長的必由之路,也是一個成功者的必備條件。一個人的學識、能力、才華很重要,但缺乏責任感、責任意識、責任心,就不堪人用。沒有責任感的人,什么事情也難以干成,任何事情也做不好。具有了責任心的為事之德,就會收獲一個金色的人生。現在用人單位的人事主管最看重的是責任感,招聘人才時一再強調:一個人只有充滿責任感,才會主動承擔起對家庭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才會努力工作,報效祖國。
因此,呼喚學生的責任心,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是當前教師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每個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作為班主任,不僅應教給學生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我們必須從點點滴滴的小事抓起,使學生逐漸做到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班級負責,最終培養起對國家、對民族的強烈責任感,將來成為建設祖國的有用人才。為了塑造未來,我們面臨的挑戰與肩負的責任將是巨大的,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
三、培養責任感的措施和途徑。
那么,我們該如何培養和確立現代人必備的素質——責任感,如何培養學生的自立意識和處理能力,成為有責任心的現代少年呢?要培養學生的責任心,教師首先要有責任心,找準教育的突破口。教師要愛每一個學生,對每一個學生負責。家長希望孩子受到一流的教育,學多少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學生的責任心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育學生明確作為一個學生的職責、任務,努力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情。結合平時的工作實踐,我認為培養學生責任心,應從多方面抓起。
(一)學習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1、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責任感。
學生主要的任務是學習,學習動機是搞好學習的動力。正確的學習動機是一種對自己、對父母、對老師、對祖國的責任感的體現。動機的層次越高,學習動力越強、越持久,因此,我特別重視在激發學習動機中,培養學生學習責任感。我不僅讓學生交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事跡,還教育學生面對知識不要單從興趣出發,要磨練自己學習的意志。在學習中能吃苦,有恒心和毅力,就說明學習的責任心強。在教學中,我對學生進行嚴格要求,促使他們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以便主動學習新知識。在預習中要求他們對于不懂的知識要做好存疑,為聽課做好準備。課上,我激勵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引導他們動腦去想、動手去做、動嘴去說,有問題就問,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我鼓勵學生質疑問難,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促進思維發展。目前,由于學生們學習動機的逐步解決和動機層次逐步提高,使他們能夠主動地參與學習,探索知識,因此,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學習成績不斷提高。
2、端正學習態度,鞏固學習責任感。
從學生完成作業的態度中,可以看出他們是否有責任心。一年來,我培養學生認真寫好每一個字、認真完成每一項作業、認真改正每一道錯題。比如,練就學生寫出一筆工整、漂亮的字。四年級學生剛開始學寫鋼筆字,打好字的基礎是關鍵,我不要求學生人人寫字有字體,但要求學生有認真寫好每一個字的責任心。我發現凡是學習困難的學生,字跡大都潦草,說明平時的學習態度有問題,學習缺乏責任心。學生字寫好了,作業本干凈整齊了,就說明學習態度端正了,作業的正確率自然就提高了。可見認真的學習態度正是學生表現責任心的行動。翻看著同學們整齊的作業本,老師笑了、家長樂了。學生對自己負責的學習狀況,在全班普遍,班級學習風氣濃了。同學們追著老師訂錯題,免作業的同學自己找題做,希望老師多指導。可見,學生學習責任感已落到實處。
在當前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各行各業需要品學兼優的人才,作為跨世紀的新人,要想適應社會的要求,從現在起就必須樹立為建設祖國而努力學習的動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出色完成每一項學習任務,這是責任感具體表現。有了這種責任感,學生學習就會有動力,學習就會有目標。
3、挖掘教材因素,培養為人處事責任感。
我非常重視自己所任教的課程中,(例語文課、思品課、勞動課等)用心滲透與課堂教學知識相關的人格教育,將空洞的教育變成具體形象的教育,使學生潛移默化地長期受到教育的影響。課堂教育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我很少給學生講大道理。如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許多主要人物,在對待為人處事時,所表現出來的責任感非常令人敬佩,這些課文都是對小學生進行責任感教育的好教材。例《司馬光》一課中,面對小伙伴失足落入大水缸的險情,小司馬光沉著機智,砸缸救人,多么令人敬佩。《雨中》,一群素不相識的過路人,冒雨幫助一位運蘋果的姑娘撿起撒了滿地的蘋果,這一幕讓人回味無窮。《小珊迪》這位窮孩子,在生命危在旦夕的時刻,心里惦記的是自己可憐的弟弟和還給別人四個便士,他的悲慘遭遇和高尚品質催人淚下。在語文學習中,只要我們教師能引導學生感受課文人物的高尚品格和他們的人格扭力,學生就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增強為人處事的責任感。
在各科教學中,培養學生對他人、對國家、對世界的責任感,教師應該從教材實際出發,抓住關鍵情節,進行巧妙的滲透,做到文道結合水乳交融。這樣才能既落實了知識的教育,又進行了生動形象的人文素養教育。(二)班級管理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1、確立奮斗目標,培養集體責任感。
在班級管理中,我十分重視樹立班級的奮斗目標,在明確奮斗目標中培養學生的集體責任感。我們班級的奮斗目標是“學校無小事,事事有教育;做好每件小事,爭當優秀班集體”。每周的班隊課,我做到專時專用。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愛集體的責任心。在做事情時,我要求學生應該努力去做,做完后每人要反思“我盡力了嗎?我努力了嗎?”作為集體的一份子、一滴水,要為集體爭光,集體的榮譽就是個人的榮譽。每位同學要有自己的奮斗目標,我們班分層次設立的個人榮譽有:星級特長生、優秀隊干部、優秀值日生和進步生。學習方面的單項獎有:背誦記憶大王、聽講思考學者、答問交際專家、書朗誦明星、寫字繪畫書法家。通過平常學習生活的表現,給予相應的獎勵標志,獲得對應的獎勵榮譽,每月和期末的各項評選工作落在實處。這樣有意識的培養,使學生感到自己是班級的小主人,增強了集體責任感。
2、明確分工職責,培養工作責任感。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的管理,是培養學生工作責任感不可少的途徑。在班干部的隊伍建設中,班委沒有名額的限制,夠標準就上,為的是“班上人,人人有事做!”;在集體的奮斗方向和個人的奮斗目標中,學會做事,為的是“班上事,事事有人做!”。班級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注重不同層次學生的素質全方面發展,讓每個學生尋求自我實現的價值。得到了鍛煉,又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關心集體,勤于為集體做好事的責任心。跳繩達標有體育委員負責記載個數,對沒達標的同學個別輔導,督促他們反復練習;清潔衛生有勞動委員負責排值日、檢查清潔情況;個人衛生有衛生委員負責檢查,并及時有記載,有公布;出黑板報,有宣傳委負責排版,學習委員提供文稿……班級各個方面都有專人負責管理,也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績:跳繩達標個個通過,清潔衛生全學期做到無扣分現象,黑板報得全校最高分。學生有責任感真好!
成就感激發了委員們的責任感,責任感促使委員們更好地履行職責,取得更大的成就。責任感總使一些人出類拔萃!從內心爭做一個人格完美的人,責任心可以幫助學生塑造完美的人格。
(二)班級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1、精心設計班隊活動,培養責任感。
在班級活動中,我針對不同時期的不同情況,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心理特點,及時召開了班隊活動進行責任心教育。如在教師節前夕,我在班上召開了“我們愛您——老師!”的主題活動。會上由同學們自己講述了各個老師認真傳授知識和耐心教育他們的事跡,講述了偉人們尊敬老師的故事,并引導學生懂得是老師們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才贏得了人們的尊敬,老師們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這樣一來,學生們更加熱愛和尊敬老師,而且責任感逐步加強。又如在“貴州寧波---手拉手愛心助學”活動中,我及時召開這一系列的班隊活動,讓同學們把平時所見所聞關于失學兒童經歷的事說說,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在同學們心中產生一種同情心,讓他們也獻出一份愛,久而久之,這份同情心也會升華為一種責任感。
2、在實踐體驗活動中,培養責任感。
在各種實踐體驗中,培養少年兒童責任感是條有效的途徑。內容可豐富多彩:在家庭生活中體驗——“我愛我家”,培養少年兒童家庭責任感;在少先隊集體生活中體驗——“大雁齊飛”,培養少年兒童集體責任感;在社會生活中體驗——“走進社會”,培養少年兒童社會責任感。我將實踐活動、體驗要求、雛鷹爭章活動有機結合。
例這學期大隊部開展的感悟親情活動,要求每個學生在家里擔任各種角色,學會各種家務。教育學生要有責任協助家長做一些家里的事,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對家庭負責。一學期來,學生們用自己的愛心、孝心、細心,持之以恒地幫家長干了許多家務活。從中理解了父母的責任感,體驗到勞動的艱辛,都寫出了具有真情實感的親情日記。例《學會負責》、《今天我當家》、《我是小保姆》等親情日記,獲少先隊評比優秀獎。
這一感悟親情體驗活動,培養了學生們應有的家庭責任感,體驗勞動的艱辛與價值,同時更好地了解各行各業勞動在社會中的意義,增強責任意識,樹立人生理想。
3、及時報道新聞媒體,適時進行責任感教育。
如:大連的一名公交車司機,開車時突然心臟病發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鐘里他做了三件事:把車緩緩停在馬路邊,將發動機熄火,打開車門讓乘客安全下車……,死之前的一刻是最痛苦的時候,這位司機能夠在這時竭盡全力保證他人的生命的安全,不僅說明他具有驚人的毅力,更體現了他盡職盡責的可貴精神,正是有了這種精神,人的生命才熠熠生輝。可是也有這么一些人,玩忽職守,連最基本的職責都不能或不愿盡到。且看何北省稅務長李真玩弄職守,貪污好幾百萬,給國家人民造成重大損失,最后被送上砍頭臺,令人氣憤之至!這兩篇對比的材料,在同學們的心中,引起了極大的震撼,并非只有當小干部才有責任,其實每個同學,每個崗位都有自己的一份責任。從而也認識到不負責任對集體對社會的危害之大。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同時,我將責任感的培養寓于一切活動中,使學生認識到,作為社會一員,就要對自己,對集體,對社會都要有責任。總之,在平時教育工作中我談得最多的一個話題就是“讓我們共同呼喚學生的責任心,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平時教育工作中我問學生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你努力了嗎?你認真了嗎?”。幾年來,我在學生人格教育中,始終貫穿的主線是“呼喚責任心,培養責任感”。班級穩定了,學生成長了,我看到了成績。
- 上一篇:組織人事局踐行科學發展觀剖析材料
- 下一篇:在家教育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