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素質教育改革創新論文
時間:2022-09-17 10:41:00
導語:小學素質教育改革創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小學時期是兒童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時期,是兒童學習掌握各種基本技能、掌握人類科學文化的最基本知識并為進一步學習打基礎的時期。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策劃者,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文作者反思現行小學教育面臨的問題,對小學教育內容進行了重新的審視和思考,并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創新
小學階段教育處于兒童思想教育的啟蒙時期,它是一項奠基工程,具有導向作用,是多元教育中最基礎的教育之一。要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必須首先從兒童抓起。小學要給一個人的一生打下全面的、堅實的基礎。小學教育如何改革,已成為大家所關心的問題。特別是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教育法》和《教育改革與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的頒布施行,教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優先發展教育,加強小學基礎教育的觀念深入人心。但我們也應清醒的看到當前小學教育改革中出現的種種誤區,正在影響制約著基礎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對這些誤區進行深入的反思,從而找出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克服,對于保證人才的培養,全面貫徹科教興國戰略,使小學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更好的服務于社會,都具有不可忽視的重大意義。
從教育的本質、功能、機制去認真分析,可以看出,教育改革是社會變遷的結果,它必須適合外部社會環境的變化,通過不斷調整自身的結構及發展速度和價值觀念,從而適應當前社會發展和未來社會的客觀需要。因此,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就成為小學教育改革的重點和趨勢。
李嵐清同志曾指出:“素質教育體現了基礎教育的本質,它從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公民出發,以全面培養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較強的實踐和動手能力以及健康的個性為宗旨。”這就是“素質教育”的內涵。
為了確保人才培養的方向,客觀上要求小學教育必須堅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學校各項工作的首位。這就要求我們要制定具體的德育目標、工作內容和實施方式。與此同時還要特別注重教育的藝術。小學德育需要始終如一、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這需要教育者有一定的教育藝術,單靠強壓硬管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甚至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必須加強對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和班主任的心理學培訓。教師要深入學習兒童心理學等教育理論,研究小學生德育工作的規律,閱讀有關兒童教育的經典著作,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新時期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做到循循善誘,因材施教,感化陶冶學生的心靈。并及時進行總結。換句話說,人才的培養和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時必須加強德育管理。現代小學德育管理的任務是在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前提下,加強和改善學校對德育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體制,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協調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實現德育目標。
現代教育思想主張學生應該自主、愉快地學習,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能夠激發其興趣與活力的學習環境。面對二十一世紀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有觀念和意識的創新。創新是一種主體價值,創新教育是尊重人的個性差異,使每一個個性健全發展的引導教育,是與社會經濟生活接軌整合的教育,是與社會生活確立起新型相互依存和促進關系的教育。創新教育理念是靈魂,制度是保障,技術是手段,創新教本和課程是核心。有了這些教育的超前意識和觀念的創新,就能培養出具有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的新人,最終使之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這就是歷史賦予人類教育的使命,也是未來小學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
教育理論創新是教育的生命、教育發展的動力,但是究竟什么樣的理論才算是創新,教育理論創新的標準是什么?我們認為教育理論創新有不同的類型和層次,不同的類型和層次的教育理論創新其標準是不同的。作為最高層次的教育理論創新應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式標志的原創性成果。實際上教育理論創新的標準因為歷時性和個人價值觀多元性的影響,很難做到最大的客觀公正與統一,總之,依據學生興趣進行引導的自發創新就是教育創新的根本,創新的目的要依學生為本,引導學生的興趣,優化學生的創新結構,從基礎教育出發,寓研于教,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客體,以探索為主線,注重引導學生樂于探求、發現問題的意識,使學生養成一種善于追根尋源的習慣,這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公務員之家
教育改革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必須通過深化教育改革的辦法求得解決。要從根本上克服當前小學教育中存在的誤區,保證小學教育改革和發展健康的進行,使之更好的適應兩個根本性轉變的需要,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人們的教育觀念、人才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人才觀;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必須依法治教,進行綜合治理,進一步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要堅持全面發展的方針和改革的基本方針,努力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向創新教育的改變,著眼于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并進一步培養大批跨世紀優秀人才,迎接新世紀的挑戰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不斷提高教育工作水平,是促進小學教育沿著正確方向發展的前提,也是小學教育工作實現規范化、系列化、具體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證。只有切實地進行教育改革和創新才能使小學教育真正高質量地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委員會師范教育司.小學教師修養概論[M].遼寧: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02.
[2]郭福昌.教育綜合改革的探索與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袁衍喜.現代教育改革與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朱小蔓.認識小學兒童,認識小學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03.
[5]李玉華,林崇德.從教師專業化視角看我國小學教師教育發展[J].教師教育研究。2006.
[6]顧明遠.我國教師教育改革的反思[J].教師教育研究,2006.
- 上一篇:中國電影融資渠道的分析論文
- 下一篇:作業成本生命周期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