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新形式建構措施
時間:2022-02-19 04:49:00
導語:淺談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新形式建構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是由漢語拼音教學,識字教學,寫字教學,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這五個部分組成一個由輸入到輸出的循環漸進的過程。本文主要從這幾個方面來探討如何構建小學語文教學的模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創造思維
語文作為一種語言學科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如何讓學生掌握好這門學科知識,其必然離不開教育教學活動。語文學科的教學必須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把小學語文教學中抽象的理論感性化,通過各種直觀的教學方法去引導、啟發學生,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本文主要根據小學語文教學分為漢語拼音教學、識字教學、寫字教學、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這五個部分,探討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構建多元模式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一、漢語拼音教學方法
拼音字母是準確讀出一個字詞的關鍵,是一種抽象的發音符號。對以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小學生來說無疑會感到單調、枯燥。因此,教師在拼音教學中要做到形象生動,把死字母教活,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一)要進行學習的目的性教育,讓學生明確學習拼音的好處,提高他們學習拼音的自覺性。
教師在上課時要從學生好奇的角度去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和熱情,從而產生對知識的向往。例如:教師在上漢語拼音課時可以拿一些字母圖片或圖書給學生看,這時,教師則可以進一步拿出認拼音學故事等卡通圖片,幫助他們更好的掌握拼音。同時,教師還可以舉生活中的瑣事小例來編成小故事讓他們來注音,相互交流找出發音不準等造成的偏義偏詞所帶來的誤會笑話。從而激發他們對漢語拼音學習的興趣、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根據學生認識規律,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加強直觀形象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利用實物教具,幫助記憶。學生認識事物從具體到抽象的。因此,教師要遵循從實際出發的教學原則,選擇與學生年齡階段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加強直觀形象教學,使學生獲得感知,產生形象性記憶。
2、充分利用卡片,圖片、插圖和運用形象的語言進行教學。由于小學生主要以直觀形象記憶占主導地位,多利用圖片等直觀性教具不僅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而且還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從而有效地掌握知識。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辨別能力,不易混雜新知,提高辨認記憶。
3、根據字母的音、形特點,采取編小故事、口訣的方法,加深印象,幫助記憶。要小學生正確無誤地掌握發音,記住字形和熟記拼音規則,對于初學者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因此,為了有效地幫助學生克服發音和掌握字形的困難,教師可以編些漢語拼音字形的小故事、順口溜讓學生讀讀寫寫談談,以此來促進他們的識記能力。
二、識字、寫字教學方法
語文的基本單位是漢字,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習字音的困難。字音、字形、字義是漢字學習的整體統一的學習。那么如何把三者結合起來,組織好識字、寫字教學,提高學生創造性的學習漢字的能力呢?
具體到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識字、寫字的教學方法可以采用分析綜合法。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從一句話里分析出所要教的詞。把詞分為單個的字,再把字音、字形、字義分開,引導學生從三個部分去識、讀、寫這個詞。其次,教師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再把音、形、義結合起來教授學生學習。同時,啟發學生聯想以前學過的近音,同音字、近義、同義詞,近形、同形字,并聯想與這個字有關的事物,組詞、造句子或講故事。培養他們的輻合思維和發散思維,提高他們的思維創造能力。
三、閱讀教學方法
教學是一門藝術。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正如劉勰所認為的“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報文以入情。”(劉勰《文心雕龍•知音》)說明寫文和讀文是不同的認識過程。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選擇適合學生自身能力的閱讀教學方法。采取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他們積極主動的去學習。這也是閱讀教學的真正含義。下面以《畫》一文為范例,說明閱讀教學的一種具體方法。
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大體內容的基礎上,教師用形象生動的語言來描繪畫的內容:看遠處,山有鮮明的色彩,聽近處,水靜靜流淌沒有聲音。春天雖然過去了,但那時的花兒仍然美麗鮮艷。人走過來,鳥兒仍停在枝頭,一點兒也不害怕。這包含了敘述和描繪兩個因素,簡單的敘述與平鋪把景色用山、水、花、鳥這四種景物有機的結合起來。用直觀語言把事實生動如畫的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所讀即所知,所知即所感。在頭腦中構思出美麗的景色圖。教師在教授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對大自然的觀注,進行情感教育。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的自然情感修養,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和再造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作文教學方法
文章有一定的理,而沒有一定的法。(朱光潛《選擇與安排》)作文是學生思想感情和綜合能力的表述。因此,作為語文教師的教學任務,主要是在寫作中如何引導學生靈活的去運用、組織、選擇、安排所學的詞語,去建構一篇好的文章。如果文章有了一定的定式,這只會禁錮學生的思維,寫出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很難體現學生自己真實的想法和見解。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在作文中暢所欲言,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充分體現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具體的作文教學中,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
1、根據指定的情節作文。
教師給學生一個故事梗概,也就是主要情節,然后讓學生根據它來擴充成一篇文章。這種文章一般要求學生首先必須理解故事概要的基本意思,這就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基礎知識,即對故事中的字、詞、句的理解。惟有如此才能很好的進行寫作思維創造,才能進行想象和加工。
2、根據指定的開頭作文
教師給學生擬定一個開頭,讓學生根據它所提供的線索,開展創造性的想象,然后寫成一篇短文即作文。這類文章一般都是帶有轉折性疑問,留給學生的想象空間要比前者更為寬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肆意發揮,能保證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有事可寫。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只要學生寫出來的符合一定理,他的文章就有存在的價值,同時,學生個人也可以從這類寫作中獲得自信。其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很好的體現和發揮。
3、鼓勵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郭沫若曾說:“我的詩歌不是做出來的,而是流出來的。”的確,只有流出來的文章才是最真最切。因此,教師對學生寫日記不可強求也無需強制。當教師引導和激發學生對某事物產生一種寫作欲望時,其文章自然就水到渠成。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主動性,也得到最大極限的發揮。充分展現了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了樂于思考的寫作精神。當然,在具體的教學中遠不止這三種。
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作為語文學科教學的開啟之門,應把漢語拼音教學,識字教學、寫字教學、閱讀教學、作文教學這五部分有機的整合在一起,為語文學科教學奠定堅實而可靠的基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從這五個方面來加強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構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參考文獻:
1.戴累曦.小學語文教學法[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
2.國家教委《中國新一代》雜志社編.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M].北京:時事出版社,1996.
3.關鴻羽,沈淑娥編.養成教育[M].北京:中國卓越出版公司,1990.
4.顧春.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M].北京:知識出版社,1998.
5.王鐵軍.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M].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
- 上一篇:試探混齡教育對幼兒教育的作用
- 下一篇:研究當前中學地理圖畫教學的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