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中教育懲罰問題探究
時間:2022-06-13 03:55:51
導語:小學教育中教育懲罰問題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懲罰作為一種教育方法一直都被運用于學校教育之中。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逐漸發生變化,使得教育懲罰成為一個受到爭議的話題,其消極影響也在不斷地擴大。因此,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合理使用懲罰的教育手段,從而讓其發揮出真正的意義。
一、教育懲罰概述
首先對于懲罰的理解,不同的字典和文獻有著不同的解釋。但綜合來看,可將懲罰的概念概括為:懲罰就是指個體或者團體針對個人的過錯行為,有意識的剝奪其某些權利[1]。在此基礎之上理解教育懲罰的概念就是指:學校教師或者管理人員對個體或者集體的不良行為給予否定或者一定的批評處分,目的在于制止某種行為的發生[2]。由此看來,教育懲罰的含義包含著四個要素:首先懲罰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其目的是教育性的;其次,懲罰的主體是具有懲罰權力的教師;第三,懲罰的對象是產生不良行為的受教育者。教育懲罰其實是一種合理的懲罰,是影響學生良好發展的一種教育方法。
(一)教師對教育懲罰內涵的理解不到位
教師對教育懲罰概念理解的不到位是導致小學教育懲罰問題的一個基本原因。由于部分教師對教育懲罰的片面認識和理解,使得他們只看到了教育的懲罰性,而沒有認識到懲罰的教育意義。因而,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他們時常會將教育懲罰等同于體罰,認為通過體罰的形式,教師可以震懾住學生,就能夠達到服從權威的目的。類似這種不到位的認識,很難使教育懲罰發揮出有效的作用。
(二)教師的懲罰行為存在偏差
教師的懲罰方式存在偏差,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不敢對學生進行懲罰。由于受到外界輿論的壓力,不少教師對于教育懲罰存在顧慮,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敢使用。教育懲罰對于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若教師在該懲罰的地方不對學生進行懲罰,會影響學生的教育效果。二是教師對學生進行了過度的懲罰。所謂過度懲罰就是指教師在懲罰的過程中由于沒有把握好度,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損害,并對其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
(三)教師缺乏有效的懲罰技巧
教育是一門技巧性很強的活動,對于懲罰教育來說同樣如此。然而,事實上卻是部分教師在教育懲罰上缺乏技巧,在懲罰方式的選擇上不但單一而且機械化,與學生缺乏溝通,出現了不公正的懲罰行為,導致學生出現了逆反甚至厭煩的情緒,嚴重影響了良好的師生間關系。
三、小學教育中正確運用懲罰的策略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懲罰觀念
樹立好正確的教育懲罰觀念是實施有效的教育懲罰的前提和基礎。為此,教師必須首先要明確懲罰是為教育目的而服務的,是為了實現學生的全方面發展,不要為了懲罰而懲罰,要正確運用教育懲罰手段和方法。在實踐過程中,懲罰也要以一定的“愛”為情感基礎,深入到學生中去,與他們進行溝通與交流,適當傾聽他們的心聲,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有些時候,運用情感教育的方式往往比硬性的懲罰更加有效,也更能深入人心。
(二)遵循正確的教育懲罰原則
教育懲罰并非隨意實施,無原則可循,在實際的教育懲罰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遵循正確的原則,具體包括:第一,尊重性原則。學生作為一個個體,有著屬于人類最基本的尊嚴。因此,教師對學生進行懲罰教育時,不能傷及學生的自尊和人格,要以尊重學生為前提。第二,公平公正的原則。懲罰一定要保證公平公正,只有這樣才是懲罰的結果具有可行性,才能令學生信服。為此,可以制定統一的規章制度和標準,從而保證懲罰的公平有效的執行。
(三)擅于運用適當的懲罰技巧
運用適當的懲罰技巧能夠使懲罰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來說即在懲罰前懂得給學生一個解釋的機會。有些時候學生并非有心犯錯,在懲罰前給予他們一定的機會解釋可以避免錯誤的懲罰而導致學生的逆反心理的出現。在懲罰過程中讓學生來選擇懲罰方式,這就意味著教師給予了學生一定的選擇自由權,能夠獲得學生更多的理解和尊重[3]。同時在學生犯錯之后要及時給予懲罰,不然事后再進行懲罰就難以達到相應的效果,對學生的教育印象也不夠深刻。
四、結語
教育懲罰作為小學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種教育手段,在現代社會受到了嚴重的挑戰和非議,但其作用依舊不可忽視。新時期,為了更好的迎接這些挑戰,解決小學教育中教育懲罰中的問題,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懲罰觀念,并遵循正確的教育原則,同時還要掌握適當的懲罰技巧,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全面發揮出懲罰教育的效果和作用。
作者:孫雪妮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 上一篇:體育文化發展現狀及對策
- 下一篇:大學體育文化審美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