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目標導學模式研究論文

時間:2022-05-24 01:54:00

導語:語文目標導學模式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目標導學模式研究論文

內容提要本文從目標導學總體模式出發(fā),根據(jù)學科特點,構建了小學語文中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兩個亞模式,并用典型教案給予了說明。

關鍵詞小學作文閱讀導學模式

***

根據(jù)“九年制義務教育目標導學體系研究”的總設計,使單元課堂教學模式學科化,課型化,我們設計的“小學閱讀導學”和“作文導學”兩個亞模式,經過41名教師的一年多驗證,證明該模式具有以下特點:1.概括性。該模式提練了小學語文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抓住了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作文”兩個重點。2.操作性。提出了教師的行動步驟,使教學活動開展有理有據(jù)。3.整體性。要求教師按照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把握年級特征,以單元和課時目標為依據(jù)教,不肢解課文,不搞串講分析。4.針對性。針對目前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三個問題提出來的:一是課堂教學存在著較大的主觀隨意性;二是教學活動缺乏科學有序的管理常規(guī);三是教學優(yōu)劣缺乏科學的評價標準,教師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5.優(yōu)效性。該模式從德育、學習能力、認知三個領域規(guī)定了單元和課時教學目標,比較全面地概括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任務和目的,體現(xiàn)了小學語文的工具性和思想性特征;模式還運用了目標導學理論,在操作程序上匯聚了眾多成功的教學活動方式,養(yǎng)眼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其具有優(yōu)效性。

一、對目標導學體系研究中教學模式的認識

目標導學教學模式,是教師根據(jù)一定教學目標組織教學活動,引導絕大多數(shù)學生掌握教學內容,以達到既定目標的一種教學基本范型。

(一)理論依據(jù)

小學目標導學體系的理論基礎主要是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以及我國目標教學的豐富實踐和理論探討,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之認知理論的建構學說,元認知理論。

(二)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形成了認知、德育和學習能力一體化的教學目標體系。

(三)操作程序

1.單元教學操作程序是:設定單元目標→課時按標導學→形成性測驗→矯正補救→單元達標測驗。

2.課堂教學操作程序是:準備→示導→議練→診斷→評補。

(四)操作策略

教師在該模式中是目標的提供者和學生達標的組織者。教師安排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分解各個單元的知識點,并用目標去準確界定它。教師按標施教,以標導學。

二、關于小學閱讀教學目標導學模式的構建

(一)小學閱讀教學的特點

1.小學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語言文字的訓練過程。這一過程包含三個方面的因素,即發(fā)展認識,發(fā)展語言,發(fā)展思維。語文知識的基本特征具有教化功能和情感性,進行思想教育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是區(qū)別于其它學科的一個顯著特征,讓學生感知、理解、鑒賞、積累、運用語言是閱讀教學的基本內容;就閱讀教學來說,學生是憑借語言和文字思考的,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主要心理成分就是思維,所以發(fā)展思維是語言文字訓練的內容。

2.閱讀教學是一個整體,詞、句、段、篇之間存在著有機的聯(lián)系,構成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根據(jù)目標進行整體訓練。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小學閱讀教學,要通過詞、句、段、篇的教學和朗讀,默讀,復述,背誦的訓練,使學生掌握常用的詞語;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學習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思考問題和表答思想的;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比較熟練地默讀課文,能背誦和復述指定的課文;能讀懂少年兒童閱讀的書報。

2.德育目標。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正確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提高認識,受到思想教育;教師指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是怎樣表達思想感情的,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3.能力目標。著眼于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習獨立思考,學習怎樣讀書。

(三)操作程序

1.初讀準備。初讀全文,感知全文,了解全文大意;深入學習每個段落時要初讀,承上啟下。從而在認識上有所準備,并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

2.精讀示導。確定重點詞、句、段作例子,進行導讀;教師通過指導,誘導、引導、輔導,釋疑解難,把握作者思路。

3.情境議練。以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議練;根據(jù)課文的特點,通過圖畫,生活,實物,聲象,語言再現(xiàn)情境,引導學生聽、說、議、練。

4.回講診斷。學完每個段落后,可回講重點詞、句和段,診斷掌握情況,及時矯正;學會全文后可根據(jù)板書提示,問題脈絡,圖畫情境進行回講,診斷掌握情況,及矯正。

5.歸納評補。一般是每個知識點學習之后有小結,歸納,并視其掌握情況進行評補和補做;重點是在精讀示導之后,情境議練之后,回講診斷之后,一方面歸納梳理知識點,一方面要歸納總結存在的問題,從而再次補救。

(四)操作策略

一般地說,可以按照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順序進行教學。要從整體著眼,進行詞、句、段的教學。要注意各個部分的內在聯(lián)系,使學生對整篇課文有比較完整,深刻的理解。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也是認識逐漸深入的過程。

(五)運用示例

課例:人教社九義教材第七冊《蝙蝠和雷達》,第二課時。

執(zhí)教:德陽市中區(qū)八角井鎮(zhèn)小學教師黃沐潔,女,20歲。

本單元教學目標:通過對《撈鐵牛》、《蝙蝠和雷達》、《新型玻璃》、《一項科技活動》的閱讀,要在理解詞句,讀懂自然段,練習給課文分類的基礎上,學習歸納段落大意,以便更好地掌握課文內容;同時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立志為祖國現(xiàn)代化作貢獻的教育。

本課時教學目標:德育——使學生懂得人類可以從研究其它生物中得到啟示,激發(fā)他們觀察生活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教育他們愛科學,學科學。學能——練習歸納段落大意來理解課文的能力。認知——①在漆黑的夜里飛機怎么能安全飛行呢?②“啟示”是什么意思?③用一句話說一說1、2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以問題促讀促議)。然后精讀3—6自然段,并創(chuàng)設情境議練:①填表并說一說:科學家為了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做了幾次實驗,都是怎樣做的?試驗證明了什么?②“反復”一詞表現(xiàn)了科學家怎樣的品質?③看燈片說一說:蝙蝠是怎樣用嘴和耳朵配合飛行的?④練習P105第3題,互評矯正。(精讀示導,精境議練)。繼續(xù)學習第7自然段,根據(jù)圖法和板書說一說:①飛機和雷達的聯(lián)系;②練習P105第2題,互評矯正。(情境議練)。最后總結全文:①出示1,2,3—6,7自然段的大意,并根據(jù)這個意思分段;②歸納概括段意的方法和全文的主要內容;③用“啟示”“摹仿”“發(fā)明”3個詞語,舉例說一說人類仿來的例子。(歸納評補)

三、關于小學作文教學目標導學模式的構建

(一)小學作文教學的特點

1.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shù)恼Z言文字表答出來。

2.小學作文教學既是培養(yǎng)學生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能力,又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的集合訓練。

3.學生在作文訓練過程中,可以將所學的知識加深,改造和系統(tǒng)化,并能進一步獵取自然和社會知識;在情緒體驗中,可以陶冶審美感情,激發(fā)求知欲,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逐步做到①有具體內容。②有真情實感。③有中心。④有條理。⑤有重點。⑥展開想象。⑦注意選詞用語。⑧寫完后要修改。

2.能力目標:逐步培養(yǎng)①觀察、思維、表答密切結合的能力。②能從課文中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能力。

3.德育目標:要表答自己真實的感受,不說假話,思想健康,別人看了可以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

(三)操作程序

1.觀察準備。在教師的引導下作有關人、事、景物的觀察,準備作文的素村。

2.范例示導。結合單元的讀寫重點和本次作文要求,分析一兩篇范文,引導學生揣摸作者的寫法,遷移到本次作文中來。

3.口頭議練。根據(jù)具體情況,可以引導學生口述片斷、梗概,思路,脈絡,也可以口述若干細節(jié),可以口述開頭,結尾,過渡部分,也可以口述全文。

4.試作診斷。在觀察,范例示導和獲得其他同學口述信息的基礎上試評,進行自我診斷。

5.修改評補。經過試作之后,引導學生自改,互改,有針對性地集體評改,修正,適當重作,然后謄正。

(四)操作策略

指導學生作文從內容入手;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鼓勵學生多練筆。

(五)應用示例

課題:人教社九義教材第七冊《圍繞一個意思寫好一個片斷》,兩課時。

執(zhí)教:東方電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子弟小學教師周建華,男,24歲。

教學目標:明白寫好片斷是寫好作文的基礎;學會怎樣才能做到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斷;根據(jù)寫片斷的方法試作《梧桐樹的葉子》片斷。

教學程序:課前安排學生觀察操場上的梧桐樹葉。(觀察準備)。新課開始引導學生:①弄清寫好片斷的三點要求;②根據(jù)這個要求分析《爬山虎的腳》一文描寫爬山虎葉子的片斷。(范例示導)。接著出示本次寫作題目《梧桐樹葉子》,并按范例口述“長在哪里,春夏秋冬梧桐樹葉子的樣子,數(shù)量,顏色的變化,師生共同討論,矯正詞句和構段中的錯誤。(口述議練)。然后按要求試作,診斷自己是否掌握了方法和獲得了信息。(試作診斷)。最后抽部分同學朗讀自己的文章,師生評改,并及時補救。(修改評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