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年遠程教育論文

時間:2022-01-29 04:08:41

導語:農村老年遠程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老年遠程教育論文

深化認識,創新辦學理念

重視農村老年教育,辦好《農村老年遠程教育網絡課堂》,一定要從“沒有農村老年教育是不完整的終身教育,沒有農村老年人參與不可能建設全民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高度,把重視農村老年教育,辦好《農村老年遠程教育網絡課堂》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結合起來;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目標結合起來;與貫徹落實牡丹江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讓農民在農村也能享受現代文明,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幸福生活結合起來。把“網絡課堂”和農村老年人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所期所盼聯系起來,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村老年人的根本利益聯系起來。許多基層黨員干部說,有了“網絡課堂”,農村老年人才能不被快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拋下;才不會在“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中被落下。既緩解了老年人的后顧之憂,又減輕了子女負擔和社會壓力。這件得民心的大事,再苦再累再難,我們也一定想方設法辦實辦好。

量化目標,突出建設重點

我們經過考察論證,從實際出發,制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2012年,《農村老年遠程教育網絡課堂》全面開通,全市859個村收視網點基本實現全覆蓋,有30%的老年人參加學習活動;第二步,到2016年,實現村級老年學校和收視點深度融合,取得實質性進展,有50%的老年人參與學習活動;第三步,到2020年,建黨100周年前夕,抓薄弱,促平衡,實現“四率”(村級老年學校收視點覆蓋率、區域均衡發展率、老年人收視率及滿意率)全面提高,盡量讓有學習愿望和能力的老年人都獲得相應的學習機會。為此,我們著力抓好四件事:一是著力抓好遠程教育網絡平臺建設。繼2008年全市投入1585萬元建設、完善、升級四級網絡平臺,2010年又全面建設遠程教育教學系統,建設了“紅杉樹”視頻直播系統、遠程尋呼系統和遠程教育網站,為終端站點配齊了“五大件”(電腦、投影儀、打印機、攝像頭和音響),實現了全市村級遠程教育終端站點設備高標準全覆蓋。通過對站點管理人員網上技能培訓和考核,分檔次兌現補貼,靠制度嚴格管理,確保網絡平臺安全、清朗、便捷、流暢。二是著力抓好課件研發推廣體系建設。選課設課,要堅持引導老年人跟上時代、提高素質、參與社會的原則。既考慮個人情趣愛好滿足精神需求,又要摸索“發家致富”過日子的生財之道。不管選什么課,都要有與本地主導特色產業和當家品種緊密相連的農業生產新知識、新技術、新信息、新成果。多設“快餐”、“自助餐”、“家常飯”,少開“大餐”、“套餐”和“西餐”。為了適應教學需求,我們還開發了本土課件。市委組織部部長葛民親自出面協調,共籌措資金20多萬元,為我校先后購置非線編輯機一臺,攝像機2臺,光盤打印機一臺,建成了非線編輯室,承擔遠程教育課件的采、編、制、傳工作。三年來,共制作教學課件和專題片27部,還錄制了兩屆市、縣、鄉、村四級老年學員自編自演,自娛自樂《農村網絡春晚》,深受全市農村老百姓喜愛。第三,推廣應用。除了繪制網絡操作流程圖發到收視點,還將制好的課件,按全年網絡課堂教學計劃適時上傳“牡丹江先鋒網”和“牡丹江老年大學網”,同時刻成光盤發給縣(市)老年大學備用。林口縣植場村初明華,患類風濕病20多年,胳膊疆直連飯菜都送不到嘴里。村里開了“網絡課堂”播放健身舞“小電影”,她讓老伴背著去,先是一邊聽一邊看,慢慢跟著比劃,漸漸地胳膊腿能伸直了,現在,一天去三趟學健身舞,生活已能完全自理了。穆棱市鐘山村王玉財,62歲的他除了種地還養豬,開始沒經驗,在老年學校學習科學養豬方法后,他成了行家,現在生豬年存欄量200頭,出欄500多頭,毛收入達百萬,成了遠近出名的養豬專業戶。三是著力抓好收視點基礎設施建設。全市收視點基本做到了“七有”:有年度授課和活動計劃;有學習用的教室課桌椅和活動用的廣場及音響;有學習活動參加人員名冊;有信息收集反饋記錄;有專(兼)職服務管理人員;有簡約實用的制度;有校牌標識。四是著力抓好多元投入機制建設。經濟實力較強的富裕村,由村集體按老年人數給學校撥款,多則人均千元少則百元;大多數村實行劃撥機動地給學校經營或由學校轉包,收益歸學校;“老、少、邊、貧”村,享受上級業務部門幫扶的相關優惠政策;還有“以獎,以建,以物”以及進城出國創業務工賺大錢的子女資助學校孝敬長輩。我們及時總結了穆棱市“第一書記包村帶校”、寧安市“敬老幫校”等經驗,保證了農村老年學校辦學經費成為“一池活水”。

強化責任,推進工作落實

市、縣老年大學是辦好農村老年遠程教育的責任主體。我們對全市農村老年遠程教育發展、老年學校建設的“統籌規劃、組織指導、督促檢查、協調反饋、示范帶動”負全面直接具體責任。建立健全了“工作指導到片,服務到村,落實到校,普惠到人”逐級分工負責的工作推進機制。挑選“三人”群體。即在村里有威信,敢負責,興教辦學的帶頭人,也稱德人;有愛心,懂教學(技術),操控網絡講課的明白人,也稱賢人;有專長,能張羅,組織活動的熱心人,也稱能人。“三人”群體辦網絡課堂,是我們最直接,最有效,最得力,最可靠的幫手。三是建立遠程教育工作聯系點。我們和市委組織部電教中心一起選定了29個農村老年遠程教育工作聯系點,實行“選派大學生村官,訂閱《老年教育》‘套餐’,建立直通直聯方式”等重點支持,逐步把這批聯系點辦成“先行先試,立標打樣,幅射帶動,信息反饋”老年遠程教育工作的示范點。牡丹江市老年遠程教育工作與先進地區還有一定差距。我們不會辜負領導希望,繼續努力辦好“沒有圍墻的老年學校”。爭取盡快把市縣兩級老年大學建成“課件研發與推廣中心,實驗區工作指導中心,科研和信息服務中心”。

作者:王維豐單位:牡丹江老年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