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學生養成教育論文
時間:2022-06-15 02:53:17
導語:學校學生養成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態度
把教會學生形成正確的處事態度放在首要位置,讓學生形成態度決定一切的共識,培養學生冷靜分析、客觀評價、勇于擔當、敢于改正的習慣,如對于學生發生糾紛,產生矛盾,造成打架斗毆,甚至群體性事件,要讓學生端正態度、擺正心態。讓學生領會:面對問題,就是擺明態度,態度一變,問題不見,態度一變,方法無限,態度徹底改變,奇跡定會出現。
二、落實習慣養成教育的具體行動
落實具體行動就是在實施習慣養成教育的過程中,通過具體行為反復教育,反復訓練,從而使學生改掉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習慣,把習慣的養成落實具體行動中。
(一)通過培養好習慣來改掉壞習慣
習慣養成教育把教師工作重心定位在實際行動糾偏上,反復的良好習慣培養訓練是改掉陋習的有效途徑,也是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如學生衛生習慣不好,總是亂丟亂扔、內務整理不齊、個人物品亂擺等,對于這些問題只需組織班委負責監督,讓衛生習慣不好的學生反復做衛生即可,讓他們在實際做的過程中體驗保持衛生的重要性和優美環境下生活、學習的心曠神怡。
(二)實事求是,找到“話療”與“行療”的平衡點
教師往往經常有這樣的困惑:說少了怕教育不到位,說多了怕學生嫌煩而適得其反。其實,在學生端正態度的前提下,教師在實際教育教學中如何找到“話療”與“行療”的平衡點,在這里有一個標準:“話療”的程度與學生問題的大小成正比;“行療”的程度與學生問題的大小成反比。也就是說,小問題,多做少說;大問題,少做多說。
(三)落實行動的有效監督
沒有監督的行動教育是沒有意義的,更會使整個習慣養成教育形同虛設,因此,在行動教育的具體規劃中,要實現可操作性和可監督性,要科學、合理設計方案,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任何不良行為都是要通過具體行動來彌補的,在糾正訓練中養成習慣,同時,在初期行動教育的時候要不打折扣,要注重小事,逐漸推進。
三、建立健全、規范的考核制度
規范考核制度就是在實施習慣養成教育的過程中,把教育滲透到學生在校行為的每一個環節中,貫穿到學生生活的每一個空間,做到處處有制度標準、時時有考核檢查、事事有反饋整改、人人有提高完善。
(一)健全制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對學生是一種約束,一種引領,是學生發展的方向。特別是對于職業技術學校學生來說,他們惰性比較大而自制力相對不夠,如果沒有有效的強制性約束可能會使他們的陋習不改。建立學校、系部、班級不同層面的規章制度,建立常規檢查指標體系,禮儀規范、文明用語規范、教學樓管理規范、文明寄宿要求等常規細則,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在建立制度上,學校制度把握方向,系部、班級制度把握細節,學校制度體現全局、權威,系部、班級制定體現人性、易實現,尤其班級制度既不能太苛刻,也不能太泛于表面,在班級制度的執行中要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民主的管理方法,做到每位學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個個都是班集體的主人,有利于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讓學生真正成為班級的主人。
(二)樹立典型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于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由于他們自覺性、積極性都不是很高,所以要在經常性教育前提下,借助榜樣的引導,如通過文明班級、文明宿舍、常規管理先進班級、德育先進個人、文明使者等榜樣力量,引導學生形成向優秀學習,并通過各類評比、表彰、宣揚,擴大優秀事跡的榜樣示范作用,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三)評比考核
加強日常規范的檢查、反饋、整改、考核,根據常規檢查指標,明確常規要求,借助學生軍事訓練、新生德育實踐課、政治學習、主題班會、主題團日活動、思想政治課等日常考核評比向學生注入習慣。如在食堂、充飯卡窗口設立“一米線”,培養學生排隊的習慣;在教室、實訓室嚴格考勤培養學生惜時守時的習慣;在宿舍、教室、校園公共區域加強衛生檢查、考核,培養學生講究衛生的習慣等。
四、善用賞識與激勵手段
賞識與激勵是有效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的方法之一,具體來說就是在實施習慣養成教育的過程中,要貫穿教師賞識的眼光、激勵的言語、肯定的姿態。把賞識激勵貫穿到教育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
(一)賞識激勵是教師強有力的武器
教師教育要春雨潤物,對學生多賞識激勵。心理學研究實驗表明,人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勵,其能力發揮是之前的兩倍甚至更多。職業技術學校寄宿的學生遠離親人,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因此,教師應主動關心他們、鼓勵他們,培養他們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就會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賴,他們也會主動接近你,傾吐自己的真情實感,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引導和教育。
(二)激勵制度要覆蓋“差生”
進入學校之前,大部分學生有被教師忽視的感覺,他們的內心更加渴望得到教師的贊揚和鼓勵。部分“差生”往往是行為習慣特別差的學生,他們中的許多人缺乏自信心。因此,教師不要因為學生有不良習慣而放棄對他們抱以肯定的目光,放棄對他們給予贊美的言語。相反,對于“差生”,他們的心靈更加脆弱,他們往往更加容易破罐子破摔,教師要轉變觀念,因材施教,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孰不知親其師則信其道,只有學生發自內心的自省、自悟,才會真正產生實足的效果。
(三)創新機制,實施群體賞識激勵
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這也是企業文化的精髓。職業技術學校更要關注團隊教育,通過團隊的自我糾偏、自我完善功能,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創設群體賞識激勵機制,能有效地提升班級凝聚力,提高學生集體榮譽感,從而達到學生自覺管理自己的圓滿效果,如制定班級加分標準、班級常規管理獎勵標準、違紀整改補償辦法等,鼓勵集體自我完善。
五、體現個性尊重與嚴格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相結合理個學生的個性發好相處,他們同時又擔任了不同的社會角色。體現個性尊重就是在實施習慣養成教育的過程中,做到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人格。學校教育是尊重個性的教育,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只有尊重個性,才能發展個性,才能培養創新型職業技能人才。學生所處的環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決定了學生有多種多樣的個性,只有尊重他們的個性,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發揮他們的最大潛能,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職業技能人才。提倡個性尊重,并非不要嚴格的管理,嚴格管理是實現尊重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無論我們怎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仍有個別學生我行我素。因此個性尊重必須和嚴格管理相輔相成。只有嚴格教育才能為尊重教育提供紀律保證。只是要注意,嚴格教育也要堅決把個性尊重貫徹其中,否則就會傷害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素質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筆者希望通過若干年習慣養成教育的實施,不斷總結經驗、改進做法、創新方法,最終探索出一條適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特點的習慣養成教育之路,真正有效、務實的提高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社會培養合格的高素質職業技能型人才。
作者:陳杰 單位: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 上一篇:商業街運營管理現狀及對策
- 下一篇:中等職業教育改革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