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團組織在大學生養成教育中的作用

時間:2022-11-05 09:03:01

導語:群團組織在大學生養成教育中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群團組織在大學生養成教育中的作用

一、群團組織工作的關鍵

首先,群團工作的規范有利于群團組織活動的有序進行。學校教育作為一個主陣地,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責無旁貸。應充分發揚群團組織教育學生的作用,建立幫助群團組織的制度建設,適當地指導學生,幫助他們制定相應的標準,使他們的組織工作有趣、有意義,實現大學生養成教育目的。其次,健全和完善輔導員對群團組織的宏觀調控機制。大學生思想活躍,性情多變,加之復雜社會環境的影響,極有可能誤入歧途。教師必須主動走近群團活動,關心學生組織發展,積極參與咨詢群團活動,進行有效的引導。高校輔導員建立和完善群團組織的宏觀調控機制,對高校群團組織加強引導很有必要。再次,提高群團組織者的綜合素質和道德水準。社團領導者素質的提高有利于群團活動的正確方向,有利于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群團組織者充滿活力,校園影響力極大,他們思想意識強,與人為善且敢作敢當。加上群團中的成員志同道合,領導人往往有說服力和感染力。他們的思想、道德、綜合素質將直接影響群眾組織的其他成員。群團組織的成員在學校的影響往往只能通過群眾組織的領導人來實現。因此,群團組織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學生領導,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有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最后,規范群團組織,摒棄隨意化群團組織活動。群團組織作為一個群眾性的自治組織,其開展活動遵循自愿選擇原則。但是,必須引導學生建立群團組織規范,遵循群團組織原則,以避免自由隨意化的發展態勢。因此,不同風格的群團組織應組織不同的活動內容,以吸引盡可能多的不同利益、不同目的、不同需求的成員,讓群眾組織有意義,使大學生擁有更充足的課外創新活動時間。

二、群團組織活動與大學生養成教育的關系

群團組織活動是大學生養成教育的載體。首先,大學生責任感的提升和培養是養成教育中的重點。許多專家認為,擺在首位的新世紀難題,不是技術革命,也不是經濟發展,而是年輕一代的思想道德。缺乏道德意識和責任感,缺乏關心別人的精神,不能與他人真誠合作,無法適應社會。可以說,“社會責任感”成為普遍關心的問題。群眾組織的自我設計形式,有利于培養群團成員集體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提高大學生的素質,成就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其次,善于生活,善于學習,善于創新,善于為人是大學生養成教育的基本標準。群團活動為大學創造寬松、積極進取、和諧的文化環境,為學生提供了養成教育的基礎。反過來,在這種環境下,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和責任感更強,還可主動去更廣闊的時間和空間里實踐。大學生摒棄了依賴、消極、被動的學習和生活方式,并進入自我管理的生活狀態,學會勇敢面對,大膽質疑,主動探索。他們主動走出課堂,深入社會觀察和研究,從自己的視角進行分析,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是和我們倡導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生活能力、協調能力、創造力,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要求和工作相一致的。另一方面,大學生群團組織的建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群眾組織促進了學生的合作能力、生活能力、創意能力、實用技能及社會責任感。

三、群團組織對大學生養成教育的作用

群團組織有助于正確引導大學生的自律精神,促進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增強,堅固大學生的養成教育根基。在校大學生的思想教育過程中,在激發大學生主動性方面有其他教育因素不能替代的關鍵性作用。大學生的自我教育作為一種主觀行為,可實現有效的“自律”意識教育。良好個人行為和習慣作為自我發展過程中的必然需求,可以激發自己潛意識中的積極性,創造性,以時刻慎獨自主權,這是大學生養成教育追求的一種理想境界。綜上所述,現階段,群團組織對于大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以及大學生自身的養成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有利于大學生保持創新意識和實踐精神,不斷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是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基地。

作者:梁雪 單位:長春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