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生養成教育

時間:2022-01-21 09:38:22

導語:淺談小學生養成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小學生養成教育

【關鍵詞】小學生養成教育;家校聯系;制訂制度

素質教育下的今天,國家和地區的教育理念逐漸邁向人文化、合理化、規范化,養成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良好的行為和學習能夠指導小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環境中更好地適應課堂教學,也能培養他們的獨立學習能力。切實抓好小學生的養成教育,使每個孩子都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和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健康和諧的發展。下面,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實際,就如何抓好小學生的養成教育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家校溝通聯系,齊抓共管

養成教育是一項持久而又復雜的基礎工程,它離不開學校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的共同努力,養成教育要靠兩者的“合力”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學校是教育的主要平臺,小學生的養成教育離不開學校每一個教師的辛勤付出,既教書又育人,在學校內部,每個教師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例如,學生的書寫習慣需要語文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嚴格要求,多關注孩子的書寫習慣,這樣能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班主任關注細節的東西多一點,小學生的衛生、紀律等方面的習慣,通過班主任的指導糾正,寫字的姿勢和不好的習慣會改掉。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學習和生活的環境,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更是他們成長道路上的第一個引導者,可見,父母在兒童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育界曾流行這樣一個有趣的數學算式:5+2=0,老師在平時的時間認認真真輔導了5天,得到了一定的學校教育成果,過了一個雙休日就全部喪失殆盡,養成教育既離不開學校教育,更離不開家庭教育,只有兩者結合起來,在他們的成長歷程中滲透始終,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所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每一個教師、每一個家長都應該掌握的一門教育藝術。

二、制訂合理的制度,嚴格要求,嚴格執行

養成教育是對小學生的原有行為習慣的重塑過程。如果沒有規章制度的約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形同虛設,只是紙上談兵。小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更要有合理的制度去約束他們。把《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落到實處,要求學生從點滴做起,嚴格遵守小學生守則,牢記這些行為規范,耳濡目染。見到紙屑隨手撿起來,見到老師主動行禮問好,不說臟話,上學時衣帽要整潔。小學生意志薄弱,依賴性強,缺乏自律能力,這就要在平時多要求他們,通過建立健全課堂教學、勞動與衛生、體育與競賽等方面的紀律制度。嚴格按照制度約束他們,嚴格執行,規范指導常抓不懈,經常抓,抓反復,持之以恒,才能習慣成自然,由不自覺到自覺,由圈養到放養,這種“內化”行為,最終使這些合理的制度服務于小學生的日常行為。

三、發揮實踐教學的作用,鍛煉提升提倡素質教育是為了更好地培養

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小學生的養成教育,也要適應社會化發展的進程。學校的校本課程應為學生的實踐創造條件,讓小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增強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培養他們艱苦奮斗的樸素精神,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活動育人,針對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學校應積極行動起來,通過開設實踐課,大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教師節”開展尊師活動,在“三八節”開展孝敬母親的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熏陶他們,啟迪他們,讓他們真正地感受到這些活動帶給他們的快樂。學生是活動的參與者,更是活動的真正受益者。通過教學實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校園活動、大掃除、收發作業本等等,讓他們在實踐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實踐中不斷錘煉自我,進而獲得親身參與活動的滿足感,充分感受到從課堂教學到實踐活動的運用,也培養了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和自我成就感,增強了他們的自我意識和自控能力,有效地促進了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養成教育要從小抓起。在新的時代新的機遇下,養成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教育工作者要調整自己的教育戰略部署,抓好小學生的養成教育,把養成教育當作每日的必修課,放在首位。在教學過程中時刻關注小學生的養成教育,合理規劃教學時間,通過養成教育提高素質教育,提高人才培養的素養和質量。

作者:石玉玲 單位:和政縣新營鄉甘溝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