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道德養成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29 11:28:03
導語:大學生道德養成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所謂大學生道德養成教育,是指遵循大學生道德形成和發展的規律,通過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協同影響,對大學生進行長期反復的教育,引導其參與道德行為實踐,潛移默化地提高知、情、意、行等方面素質,實現外化與內化的統一,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并最終形成穩定的道德品質的一種道德教育模式。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主體性。大學生道德養成教育面向的是較高學歷層次的群體,他們善于思考,崇尚理性,重視自我感受。這需要教育者更多地傾聽大學生的心聲,理解和尊重大學生的想法,“真正把學生的生存發展、幸福生活作為教育目的”;第二,系統性。大學生道德養成教育是一種持續性的教育,絕不是一朝一夕可見效的,它需要長期積累、反復訓練、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不是僅一門德育課程就能承載的重任。大學生道德養成教育應貼近大學生生活實際、根據大學生的道德需要進行系統訓練;第三,開放性。學校教育應同大學生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密切配合,協調一致,開展面向生活的德育活動,將大學生的自身經驗、思想實際和社會生活相結合,在真實自然的社會生活中親身體驗,培養正確的道德行為習慣。
二、大學生道德養成教育的階段和原則
大學生道德養成教育是一個長期實踐的過程,根據大學生道德養成教育過程中的側重點,可以分成以下幾個階段:第一,以道德認知為主的勤學教育。知識是發展道德的重要基礎,幫助大學生了解道德的內涵,深刻理解道德在其成長成才中的重大意義,逐步提高大學生道德認知水平;第二,以道德規范為主的修德教育。修德教育就是在道德規范的引導下,培養大學生文明行為習慣,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提高道德認識水平和思想覺悟,實現道德認知的自我完善;第三,以道德選擇為主的明辨教育。明辨通俗的講就是明確辨析,是指通過理性縝密的分析把握事物規律認清事物本質,進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以道德實踐為主的篤實教育?!吧罴唇逃?,社會即學校。”道德養成教育要于實處用力,按照實踐育人的要求,開展以道德實踐活動為主的體驗教育。大學生道德養成教育的原則是大學生道德養成教育規律的反映,它集中體現了大學生道德養成教育的基本要求,主要有:第一,自覺性和引導性統一的原則。自由選擇是道德教育的前提,價值引導是道德教育的根本方式。大學生道德養成教育要積極踐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二,知情意和實踐性統一的原則。道德養成教育具有其獨特性,它是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辯證統一的過程。道德的實踐本質要求我們樹立實踐的活動觀;第三,榜樣示范和以點帶面相統一的原則。在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樹立典型,以點帶面全面發展,形成互幫互助的道德風尚。第四,循序漸進和潤物無聲相統一的原則。采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情理滲透方式,寓教于樂、寓教于行,在大學生的體驗和感悟中逐步達成教育目標。
三、大學生道德養成教育的具體路徑
道德養成是一個內外兼修的過程,在大學生道德養成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大學生自身提高對道德的認識,需要高校全方位地育人,需要發揮家庭教育的影響力,需要社會多方的共同努力。第一,激發大學生道德養成教育自覺性。一是幫助大學生認識道德養成教育的重要意義。大學生認識到道德養成教育在自身成長中的積極作用,擁有內在的精神動力和較高的自我道德教育追求,更容易自覺認同并遵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追求更善人生價值、更美人生境界;二是培養大學生自我修養的意識。小善積而為大善,道德養成教育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除了教育者外在的激勵,更需要大學生的自我修養;三是提高大學生自我道德教育的能力。培養大學生自我道德教育的能力,讓大學生在自覺學習道德知識和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實踐鍛煉來真正踐行內在的道德理念。第二,實現高校全方位育人。一是學校高度重視,加強教師的育人意識,使其認識到在道德養成教育中的責任和作用,做到以身示范;二是高校協同多元德育工作主體形成合力。圍繞高校內部道德養成教育工作的主體,團結各部門力量,形成高校全員育人。構建高校外部育人主體,聯合家庭、社會參與道德養成教育的全過程,達到覆蓋大學生整個成長過程的全方位育人;三是構建和諧校園文化,形成良好的校園氛圍。高校可以通過評選文明宿舍、先進班級、感動校園人物等方式發揮團體對個體的感召力,營造團結友愛、互助親善的校園氛圍。第三,發揮家庭教育影響力。一是家長自覺重視道德修養的作用。家長們應糾正重智育輕德育的教育觀念,關心孩子的全面發展,以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二是家長自覺改進家庭教育的方法。以親密的家庭關系引導孩子的情感,培養推己及人的移情能力,鼓勵孩子有意識的道德行為,使其能夠擁有良好的道德體驗;三是家長以身作則發揮榜樣的力量。在家庭道德教育中,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極大的影響,家長在道德教育問題上要真正做到修正己身、言行一致。第四,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一是弘揚社會正能量發揮輿論引導。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弘揚社會正能量,以正確的輿論來引導人,在全社會營造知恥明善的良好氛圍;二是完善法律法規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公民道德建設的各項法律法規,塑造有效法律保障,使人們有章可循,打造公平正義的銅墻鐵壁;三是利用多種資源形成教育合力。大學生道德養成教育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構建積極向上的社會道德氛圍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充分利用多種資源多管齊下形成教育合力,使道德養成教育融入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實現潤物細無聲的作用,達到道德養成教育“不教而教”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1).
[2]王金華.論大學生道德養成教育的目標和內容[J].理論月刊,2008(12),185.
[3]彭紅艷.基于道德主體能力培養的大學生道德教育創新論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5),137.
[4]華中師范學院教育科學研究所主編: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633-634.
作者:周光苑 李慶華 單位:哈爾濱理工大學
- 上一篇:檔案規范化管理工作策略
- 下一篇:中職會計養成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