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會計養成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29 11:30:52

導語:中職會計養成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會計養成教育論文

摘要:文章闡述了行為養成教育的內涵,分析了中職生行為養成教育現狀及造成中職生不良行為的原因,指出了中職會計教學中行為養成教育的滲透策略,即轉變教育理念,融入行為養成;建立評價機制,規范行為養成;行為養成教育中滲透愛與關懷;重視教師的表率作用。

關鍵詞:中職;會計教學;行為

養成教育行為養成教育即行為加養成教育結合而成的概念,它包括了學習行為、生活行為、職業行為和道德行為,是養成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思想教育為主,配以一定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在行為養成教育方面,中職生普遍存在自覺性差、良好行為習慣欠缺等問題,但他們個性獨立自主、自我意識較強,正處于人生心理斷乳和人格再構發展的關鍵時期。

一、中職生行為養成教育的現狀

中職3年教育是大多數中職學生作為學生身份的最后3年,畢業后他們將走上社會,但由于自身行為養成意識較淡薄,沒有認真思考過行為習慣對自身的影響,因此,即便他們知道行為習慣有文明粗俗之分,卻仍任性妄為。目前,多數中職學校還沒有形成系統的行為養成教育模式,只是試圖在已有的活動中完成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這只是行為養成教育的初級階段,要想真正實現通往成熟期的轉變,還需要家、校、企三方共同努力,由于筆者所在學校采用住宿制度,因此,學校在其中起了更大作用。

二、造成中職生不良行為的原因

(一)過分注重技能培養,忽視行為養成。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1]。因此,大多數中職學校注重學生的技能培養,開設的課程也是以技能培養為主導的專業理論課和技能課[2]。在日常的教學管理和制度建設方面都以技能學習為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成績的評定也是將卷面成績和實操成績相結合,無法完成對學生思想道德及行為養成的量化。(二)行為養成教育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缺失。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習目標單一且集中,一切向分數看齊,將主要精力用在學業上,導致了教師教學目標與學生學習動機的偏移,一切與外界接觸的事物都可由父母、教師代替解決,一切對提高考分無用的教學理念也都無法得到現實支持。所以,大部分中職生在九年義務階段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不理想,加之前期沒有養成較好的行為習慣,導致學生課堂上不認真聽講,玩手機、聽音樂、說閑話等。這也容易造成他們考試要么采用作弊的方式,要么就抱著無所謂的態度,不具有企業對“準職業人”所期待的基本行為習慣。(三)缺乏健全的行為養成考核標準。目前,大多數中職學校每學期都以“德育成績”來衡量學生本學期的各項行為表現,包括思想品德、校園活動和社會實踐等方面,并以此作為評優、評先的依據。這原本是對行為養成教育的重視,但筆者在執行過程中發現完全量化的方式在學生中產生了消極影響,比如,有些學生為了得到德育高分,參加“學雷鋒”活動或各類社團活動,這使量化最后落到了參加幾次活動上,而這樣的成績依舊無法反映行為養成教育的效果,自然不能促使它朝著理想的方向發展。(四)制度管理大于人文關懷。學生入學后,從班主任到學生管理教師都在用制度管理提高學生的行為養成,但長時間用生硬的制度約束學生的行為,缺乏人文關懷和良好的文化氛圍,容易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在管理過程中,若個別教師態度不好,更容易引起學生對制度的反感,制度管理就不能深入人心,會產生更大的矛盾。

三、中職會計教學中行為養成教育的滲透策略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如何將行為養成教育更好地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是專業教師應該長期思考和踐行的方向。作為一名中職學校的會計教師,筆者在日常教學中滲透行為養成教育,努力找尋行為養成與專業教學的契合點,不斷調整教學思路。(一)轉變教育理念,融入行為養成。對于旨在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中職學校來說,只有真正認識到行為養成教育的重要意義,才能在實際的教育管理中踐行行為養成教育。所謂先成人再成才,每一位教師在教授學生技能的同時,也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3]。比如,學生在取得或填寫原始憑證時,培養學生誠實守信、不做假賬的職業態度;在填制記賬憑證時,教導他們養成保持工作環境干凈整潔的習慣;登賬過程發現錯賬,引入“錯賬更正”的同時,引導學生養成謙虛謹慎、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等。通過這些有針對性的教育,使中職生行為習慣的養成隨著專業課程的講授一點一滴地進入學生的心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將行為養成教育融入課堂,完成行為養成教育目標。(二)建立評價機制,規范行為養成。合理的評價模式是行為養成教育發展不可或缺的環節,它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評價模式不宜單一,例如,圍繞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行為習慣的養成情況展開自評、互評及綜合評價等方式進行系統考核。讓學生參與評價過程,激發他們在專業學習和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積極性,這也保證了評價模式的客觀性,對學生行為養成起到了積極作用。(三)行為養成教育中滲透愛與關懷。學習是絕大多數中職生的硬傷,他們在九年義務教育中嘗盡了失敗者的滋味,因此,專業課學習將是一次全新的出發和挑戰。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求知,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而不是一味用生硬的規章制度約束他們,這是會計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思考的問題。例如,登賬過程煩瑣易錯,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認真細致,不可操之過急;在信息化時代用新穎有趣的多媒體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授課過程加強師生互動,隨時關注學生的變化,對于學生各方面行為習慣的進步給予肯定;對于問題生和“學困生”教師應多用鼓勵的方式給予他們幫助,課余時間多與學生交流,關心學生學習中的不足與困惑。(四)注重教師表率作用。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的行為習慣、言談舉止、工作態度等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或與學生相處中,首先要嚴于律己、做好表率。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行為,教師自己就必須具備優秀的職業行為,身教重于言教。而學生在校期間的所思所學的內容應該是教師良好的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作風及日常言行等,用自己良好的職業行為、高尚的人格去引導、教育學生,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但目前,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也在慢慢侵蝕著校園,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待會計工作應奉行廉潔自律、遵紀守法、堅持原則的職業意識。

四、結語

良好的行為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靠短期的培訓就能實現,它更多是在學習及生活過程中不斷積累與提高,是需要在整個中職生涯過程中逐漸養成的。在這三年中,專業教師與學生的行為養成教育關系密切,因此,將學生行為養成融入日常教學中,將更有利于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楊玉惠.淺談從初中生到中職生的角色轉換[J].教育革新,2012(4):80.

[2]吳江濤.借鑒企業管理經驗,提升班級管理水平[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13):238.

[3]張慶生.對提高中等職業教育質量的認識與思考[J].河南教育(職成教版),2013(4):21-22.

作者:林毓芳 單位:福建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