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活動中幼兒教師有效指導策略探討
時間:2022-06-30 10:14:59
導語:區域活動中幼兒教師有效指導策略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2012年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也明確提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從幼兒身心發展的角度去考慮,幼兒階段其思維特點正處于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的轉變過程中。幼兒的經驗獲得更多依賴于其在生活和學習中的直接經驗。幼兒園有必要合理安排一日生活,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特別是在區域活動中為幼兒提供更加多層次和豐富的操作材料,給予更多的操作機會,最大限度地給予幼兒支持,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我園基于“成長無法代替,發展必須主動”的教育理念,積極通過《如何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教師指導策略》園本教研,認真組織開展了一系列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幼兒教育規律的區域活動,在區域活動實踐中對幼兒教師的有效指導策略進行了有益探索和嘗試,幫助幼兒在區域活動開展中快樂健康成長。
一、區域活動設置的因素分析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和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為區域活動的設置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幼兒教師在設置區域活動時,在充分考慮幼兒“最近發展區”和認知發展階段的基礎上,首先應考慮以下三點:一是要考慮幼兒的已有經驗;二是要考慮《綱要》和《指南》對幼兒提出的要求;三是要考慮幼兒現實社會生活中的發展需求。幼兒教師設置的區域活動,要結合《綱要》和《指南》的要求,針對幼兒的已有經驗,綜合考慮幼兒園或班級近期正在開展或將要開展的各項主題教育教學活動,要貼近幼兒的現實生活經驗和社會認知規律,并指向幼兒未來的發展需求。當然,還需要考慮場地、人數、光線等因素進行合理布局,并遵循動靜分區、干濕分區、相對封閉、就近方便等基本原則。
二、進入區域前的教育引導策略
教師要提前熟悉區域功能,并作好介入指導的準備。一是要充分了解區域的名稱、內容、規則;二是要清楚材料投放的層次和數量;三是要明確觀察記錄指標,制訂有相應的觀察表格;四是要知道適宜介入的顯性信號;五是要運用適當的可操作性的指導策略。活動前,教師需要給幼兒有意識介紹相關主題及知識,介紹區域內的新材料、新玩法、新規則,要充分信任幼兒,給予幼兒足夠的自主選擇權,同時積極采取措施吸引幼兒進入新區域和嘗試新玩法。教師可以在區域活動開始前,采用唱兒歌、猜謎語、講故事等方法吸引幼兒對區域產生興趣,產生想進入區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三、區域活動中的過程性指導策略
綱要》指出:幼兒教師應該成為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教師要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特別是通過觀察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行為表現進行科學理性的分析。幼兒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可能透露出相關的信息。幼兒教師要學會觀察,學會記錄,學會分析孩子的每一個具有介入指導意義的表征行為。有趣的材料能夠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提高目標的達成度。教師要善于利用操作材料的多樣性、層次性,鼓勵孩子一物多玩,多物聯玩,為不同水平、能力、興趣、性格的孩子提供發展的平臺,為孩子提供著充滿探索、發現的空間。有效地指導介入,首先要為區域制訂明確的教育目標和內容,制訂相應的活動方案,設定好穩妥的階段和步驟。幼兒教師要了解區域的同時,關注幼兒,熟悉幼兒。在自由自主的前提下,給予幼兒更多的選擇權和操作權。
四、區域活動結束后的評價反思指導策略
《綱要》中指出,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活動結束后,通過小組討論、提問回答、點評反思等策略進行評價,可以了解區域活動開展的適宜性和有效性,進而調整和改進區域活動。教師可利用現代化教育設備,記錄幼兒的區域活動過程,在回放的過程中,幫助幼兒回憶區域活動操作和游戲過程,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提升幼兒的社會化水平。正如《指南》中所言:“幼兒的發展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幼兒教師通過開展區域活動,發揮幼兒的自主能動性,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培養幼兒的探究欲望和創新能力。在區域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幼兒教師要提前設計,合理布局,適當介入,科學指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真正體現“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和“一切為了幼兒,為了幼兒一切”的宗旨。
作者:申燕 毛玲 魚璐 單位:西安石油大學幼兒園
- 上一篇:幼兒教師語言魅力對幼兒語言發展的影響
- 下一篇:英文報刊閱讀對自主學習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