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幼兒教師職業倦怠調查研究

時間:2022-07-13 08:36:45

導語:西藏幼兒教師職業倦怠調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西藏幼兒教師職業倦怠調查研究

1引言

職業倦怠最早由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費登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是指個體在工作重壓下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狀態。[1]職業倦怠多出現于服務類人群,表現為人在工作中所出現的情感衰竭、人格解體和低的個人成就感等。幼兒教師作為典型的服務類職業,工作較為繁重,情感投入大,且時時面對家長對幼兒發展的較高期望所帶來的心理壓力,最為容易產生職業倦怠現象。此一情況在西藏地區又更顯突出,西藏是以藏族為主的邊疆少數民族聚居區,海拔高、空氣含氧量少,幼兒教師的工作環境較為艱苦。部分教師除了需要承受其他教師所共有的工作壓力之外,還要面對語言溝通不暢、夫妻兩地分居、人際文化差異、組織管理行政化等復雜性問題,嚴重影響了教師的主體生活幸福感與工作質量。因此,結合西藏的教育實際,探究影響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深層次原因,消除職業倦怠帶來的負面影響,對于促進教師與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維護邊疆政治穩定有積極現實意義。

2研究設計

2.1研究對象

研究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方法,選取西藏的拉薩、日喀則、山南、林芝、昌都、那曲、阿里7個地(市)35所幼兒園的教師為研究對象,匿名發放問卷476份,回收463份,回收率為97.27%,有效問卷429份,有效率為92.66%。

2.2研究方法

研究工具選用Maslach等人編制的職業倦怠量表(MBI-GS),并結合西藏實際作了適當改編,增加了民族、職稱水平、工作地和工資待遇4個基本信息以及1個離職意向維度。因此,正式調查問卷的構成為基本信息(9題)、情緒衰竭(5題)、去個性化(4題)、個人成就感(6題)、離職意向(3題)共5個部分。問卷采用“從不”到“每天”的7層級計分法進行統計。其中,“從不”的得分計為“0”,“每天”的得分計為“6”。由于個人成就感維度全部為反向計分題,數據登記時進行了重新計分。維度得分主要采用項目分的平均值,分數越高,職業倦怠情況越為嚴重。為便于藏族幼兒教師的理解,問卷題目全部進行了藏漢雙語匹配。2.3數據統計方法采用SPSS20.0對研究數據進行錄入和處理。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西藏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總體情況

根據國際通行的教師職業倦怠診斷標準,當均值M≤2時,教師沒有職業倦?。划?<M<4時,教師出現職業倦怠情況;而M≥4時,教師出現嚴重的職業倦怠。結果如表1所示,西藏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均值為2.5851,趨于接近中數3,表明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情況雖不十分嚴重,但己經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同時,研究數據表明,西藏幼兒教師的去個性化與個人成就感的得分較高,顯示教師經過長期的工作投入后,多數教師難以有效獲得較高的個人成就感,對工作失去了熱情,甚至懷疑工作的價值,進而不再愿意花費更多的精力完善工作內容。但需要指出的是,教師在離職意向的均值為2.0575,相比較而言得分稍低,表明教師盡管逐步喪失了工作興趣,卻依然愿意留在幼兒教師崗位。可能原因是西藏近幾年在不斷提高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有效改善了教師的生活質量,使大部分教師把幼兒教育看成是一份賴以謀生的職業。此外,與國內其他學者研究結果所不同的是,西藏幼兒教師的情緒衰竭得分為2.1375,問題不是特別嚴重,教師的工作壓力尚處于可控范圍。

3.2影響西藏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因素

通過研究數據的相關分析表明,西藏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與婚姻狀況、性別、民族、職稱等因素沒有呈現出顯著的相關性,但受教齡、工作地、工資、學歷等因素的影響。

3.2.1教齡對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影響

教齡是指教師從事幼兒教育職業的工作年齡。根據研究的需要,將教師的教齡分為5年以下、6~10年、11~15年、16~20年及21年以上共計5個等級。如圖1所示,5年教齡以下的新教師基本沒有出現職業倦怠問題,能夠以較大的熱情擔負幼兒教育工作。但在第二階段,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迅速上升至峰值狀態,達到較為嚴重的程度,之后呈逐步下降趨勢,但在工作20年以后,教師職業倦怠又稍有回升。

3.2.2工作地對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影響

如圖2所示,不同工作地的幼兒教師職業倦怠情況也不盡相同。阿里、那曲的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狀況比日喀則、林芝和山南的更為嚴重,分析原因是阿里、那曲的海拔較高,工作環境更為惡劣,生活條件也沒有其他地區便利,教師的工作投入與產出回報難以形成正比,且地理位置更為偏遠,教學成果不能有效獲得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重視,造成的結果就是教師的個人成就感偏低,工作積極性有所下降。與研究預期不同的是,結果顯示拉薩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也維持在較高水平,去個性化與情緒衰竭問題較為明顯??赡茉蚴抢_作為省會城市,競爭環境更為激烈,幼兒教師要承擔教學檢查、行政監督、技能比賽等繁重的任務,不能及時進行自我調適,且教師經常性面臨高成就動機與低工作效率的心理沖突,容易出現疲倦狀態。

3.2.3工資對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影響

對西藏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與職業倦怠及各維度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表明,教師的待遇與職業倦怠呈現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135,即教師工資越高,職業倦怠程度越低。具體維度上,教師待遇與去個性化并無顯著相關,但與情緒衰竭及離職意向呈現負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117和-0.212。同時,教師待遇與個人成就感呈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158??傮w而言,幼兒教師的待遇直接影響教師對待工作的態度及抗壓水平,工資越高,教師對職業的認可度也越高,因而能更加自覺消減消極的工作情緒,獲取較高的成就動機,教學工作表現也更符合社會期望。

3.2.4學歷對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影響

西藏幼兒教師的學歷信息主要分為研究生、本科、大專、高中(中專)及高中以下5個層次,受研究取樣的限制,研究生層次的樣本量僅為5人。如表2所示,高中及高中以下學歷的幼兒教師無倦怠人數為60人,占相應學歷人數的48.39%,有職業倦怠問題的教師為64人,占比51.61%。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的幼兒教師無倦怠人數為58人,占相應學歷人數的44.96%,有職業倦怠問題的教師為71人,占比55.04%。大專學歷的幼兒教師無倦怠人數為35人,占比19.89%,而有職業倦怠問題的教師達到了141人,占比80.11%。西藏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在學歷上呈現倒U形發展,大專學歷的幼兒教師最為容易出現職業倦怠問題,可能原因是幼兒教師需要承受學歷提升與高職業期望能多方面壓力,但缺乏必要的心理調適方法與技巧。

4結論與對策

幼兒教師作為幼兒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他人”,教師出現職業倦怠必不能及時對幼兒進行積極關注,長期以往將不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為能有效緩解西藏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需綜合考慮教齡、工作地、工資和學歷等影響因素,從社會、幼兒園和教師個人等方面同時努力,提升幼兒教師的職業效能。

4.1完善幼兒教師獎懲機制

合理的幼兒教師獎懲機制能有效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觸發教師的競爭欲,進而提升幼兒園的核心競爭力。西藏通過大幅提升幼兒教師的工資水平,相對穩定了幼教師資隊伍,但尚需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教師獎勵懲罰機制,如繼續推進和推廣拉薩地區“優秀幼兒教師”、教學能手等評選活動,以合理的精神與物質獎勵保持教師的工作活力。此中,尤為值得注意的是,西藏需重點關注阿里、那曲等偏遠地區的幼兒教師利益,包括給予長期奉獻于此的幼兒教師額外榮譽等。同時,西藏政府應采取擴大幼兒教育投入、減少幼兒園班級容量等措施,降低教師的工作負擔。

4.2關注偏遠地區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

近年來,尋求專業培訓機會、獲得學歷提升成為西藏幼兒教師實現專業價值的重要途徑。但在實際操作中,部分幼兒園往往以師資短缺、資金有限等緣由阻礙教師的繼續發展,促使教師產生對待幼兒園的消極情緒。西藏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近幾年不斷推行“送培下鄉”活動,幫助幼兒教師獲得實惠。但這遠遠不能滿足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尤其大部分的“送培下鄉”集中于西藏各地區的主要城市,且培訓內容難以貼合偏遠農村地區的幼兒教育實際。西藏需加強對偏遠地區幼兒教師專業發展需求的前期調研,強化對培訓教師的技能培訓,同時要做好幼兒園管理者的思想工作,切實保證教師培訓效能,幫助教師獲得個人成就感。

4.3強化幼兒園的組織管理

有效的管理能降低幼兒教師的工作壓力,幫助教師形成對幼兒園及幼教工作的認同感與歸屬感,緩解教師的職業倦怠。西藏的各類幼兒園管理者要及時更新組織觀念,破除組織管理地域化對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障礙。第一,管理者要鼓勵幼兒教師成為制度的制定者,在制度制定過程中充分聽取、采納她們的意見。第二,讓幼兒教師成為規章制度的實施者,在制度的實施過程中遇到問題時,管理者要學會換位思考,基于對問題背后教師的實際情況予以充分理解,查找原因,反復探討研究,最后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第三,在管理中要充分運用心理暗示的功能,加強對優秀教學設計、教師感人事跡等內容的宣傳與推廣,輔以物質和精神的雙重獎勵,激發教師間模仿學習的動力。同時,管理者要關注幼兒教師主要為女性群體的特征,實施人性化的管理,如關注教師健康、積極協調產假等,幫助教師獲得職業滿足感。

4.4幼兒教師積極進行自我調適

幼兒教師要正確認識職業倦怠,一旦感覺自身出現情緒衰竭、低個人成就感等癥兆時,應及時進行自我反思,尋找壓力來源,并主動尋找問題解決辦法,提高壓力應對能力。幼兒教師可以培養部分興趣愛好,或者通過適當的戶外活動釋放工作中遇到的緊張、焦慮情緒,有效緩解職業壓力。幼兒教師還可以采取認知重建策略,建立職業自信,如經常進行自我激勵,學會制定現實可行的、具有靈活性的課堂目標并為取得的部分成功表揚自己。[2]此外,幼兒教師應保持正確的職業理想。職業倦怠最好的解毒劑是教師對幼教職業的熱愛和信念。幼兒教師要善于從工作中進行總結反思,形成正確的教師觀念、教育觀念,培養個人對幼兒的寬容精神。

作者:姜盛祥 單位:西藏大學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楊淑蕓.農村幼兒園教師職業倦怠表現及其干預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4(8).

[2]王磊.質的研究:一種非常適合教育領域的研究方法—訪北京大學陳向明教授[N].中國教育報,200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