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數學核心經驗有效性探究

時間:2022-06-11 03:31:51

導語:幼兒數學核心經驗有效性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數學核心經驗有效性探究

【摘要】本文的研究緣起在于,幼兒教師數學素質現狀不理想,“幼兒核心經驗”相關書籍問世,職后幼兒教師培訓實踐三方面。其研究進程經歷了理論初探、自主學習;聚焦要點,互助學習;疑惑重重,集體反思三個階段。其研究特點與經驗是:領軍人物主導教研,確保教研活動持續推進;行動研究貫穿始終,保證教研質量螺旋式上升;明確教研紀律和氛圍,保障專業成長有跡可查。

【關鍵詞】幼兒數學;核心經驗;教研有效性;提升途徑

一、研究緣起

1、幼兒教師數學素質現狀不理想。多項研究顯示,我國幼師生和在職幼兒教師數學學科知識薄弱、數學思想欠缺、對幼兒數學認知心理特點缺乏科學認知,對待數學的情感是消極的,對生活中的數字是不敏感的,對數學應用生活的意識不強烈,對幼兒數學教育活動目標的理解是片面的……。[1-3]由于幼兒教師對于“數學”從自身情感上、學科知識儲備上到教學實踐應用上是消極、缺乏和恐慌的。本人從事學前教育教師職后培訓工作,訓前調研結果分析也印證了這一情況,因此提高幼兒園教師數學素養,提升幼師開展數學教育教學活動的水平迫在眉睫。2、“幼兒核心經驗”相關書籍的問世。2014年華東師范大學PCK研究團隊出版了有關五大領域的學前兒童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的相關書籍,引發了全國幼教行業學習兒童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的潮流。在《學前兒童數學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一書中,以幼兒的數學核心經驗為線索,幫助幼兒教師闡述和解析幼兒的數學核心經驗,梳理學前兒童發展的軌跡和特點,并提供相應的教學活動支持性策略和建議,促進兒童獲得相關的核心經驗。通過對幼兒數學核心經驗關鍵要點、年齡階段發展軌跡的梳理,讓一線教師清晰的認識和掌握幼兒數學教育的關鍵點,更好把握教育活動的深度和廣度,減輕對數學教育的“恐慌”。3、職后幼兒教師培訓實踐。廣西幼師幼培中心從2012年起主要從事幼兒教師職后培訓工作,為推進培訓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更好發揮中心在全區幼兒教師培訓的示范作用,2017年中心啟動培訓改革,立足一訓一得的目標,將培訓內容從大而全的“面”上轉變為聚焦于一個“點”,以“點”帶“面”開展深入培訓,真正實現“一訓一得”。經研究分析,確定從幼兒園教師最薄弱的方面,即數學領域入手。據此本中心與實驗幼兒園共建“數心”教研小組,高校教師與一線教師共同攜手,形成學習共同體,既能提升幼兒園教師開展數學教育活動的能力,也能為職后幼兒教師培訓提供高質量的基地園,有效支持教師開展研修活動,真正實現以研促培,以研促訓,訓研相長,實現職后教師培訓質量提升與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雙贏。

二、研究進程

中心與幼兒園組建“數心”行動研究小組,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理論初探,教師自主學習,核心經驗從模糊到明朗;二是聚焦要點,小組互助學習,核心經驗從書本到幼兒;三是疑惑重重,集體反思追問,核心經驗從“有”到“無”。1、理論初探,教師自主學習,核心經驗從模糊到明朗。“數心”教研小組成立后,提供有關幼兒數學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相關的書籍,《幼兒數學核心概念:教什么?怎么教?》《學前兒童數學學習與發展核心》《幼兒園數學領域教育精要——關鍵經驗與活動指導》等系列書籍。小組成員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利用微信、QQ群及工作空隙時間開展學習交流,探討學習心得。通過自主學習活動,小組成員對于幼兒數學核心概念的認識從未接觸的模糊、含糊、不清晰的狀態轉變為對核心概念的知曉、明朗到清晰和理解。在自主學習交流階段,小組成員交流達成共識,將幼兒數學核心經驗分成集合、數感、數數、數運算、模式、測量、數據分析、空間關系、圖形九大主要內容,同時明確小組成員研究的聚焦點和主要任務,如小班聚焦數感的核心概念之一“目測”,中班聚焦集合核心概念之一“分類”,大班聚焦數運算核心概念之一“分解”。2、聚焦要點,小組互助學習,核心經驗從書本到幼兒。在理論初探的基礎上,小組聚焦核心經驗要點,結合幼兒的年齡發展特點,確定各年齡段研究的內容,并將12名小組成員按照幼兒年齡階段以“高校+一線”組合的方式分成小班、中班、大班的研究學習小組,各組根據聚焦的核心經驗要點,重點研究在班上開展相應的教育活動以支持幼兒獲得相應的數學核心經驗。活動的開展必須是組內成員共同探討與交流達成的共識,高校成員主要是以提供建議為主,一線成員主要是根據帶班的年齡段實施相應的教育教學。每周一次大教研,研討一個年齡段研究學習小組的案例,采用圖片、視頻等方式記錄幼兒的行為表現,解讀已有的幼兒發展水平,預測最近發展水平,提出支持幼兒進一步發展的教育活動策略。相較于自主學習活動,年齡段研究學習小組的案例分析與研討很好的檢驗了教師自主學習的效果。年齡段的聚焦研究讓書本上的核心經驗回歸幼兒本身,進入到真實的教育情景中,有目的設計教育活動,觀察幼兒活動行為,討論幼兒的行為表現,分析幼兒的發展水平,讓“死”的核心經驗活靈活現的展現在每一個幼兒的身上。通過對討論內容的分析、歸納和總結,教師對核心經驗有著更加深入和周全的理解。3、疑惑重重,集體反思追問,核心經驗從“有”到“無”。以年齡段為主的互助學習小組,通過集體教學、個別教學、區域活動的方式聚焦核心經驗的要點,開展數學核心經驗研究維持了近兩年。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教師成員的核心經驗不斷得到充實和內化,但是隨著研究的持續開展,發現似乎遇到了“輪回”,即小班升中班,中班升大班,研究的點似乎重復了,去年中班已研究圖形,現在也研究圖形?會不會重復?有什么新意?孩子的表現會有何不同?一系列問題隨之而來。通過研討追問反思,發現我們的研究好比是拿著一塊核心經驗的“牌子”,去尋找符合“牌子”的幼兒,然后提供相應的“鷹架”。這似乎存在著問題。我們是否本末倒置?是否空置自己,把“核心經驗”放一放,回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去認真仔細觀察兒童,發現問題,幫助幼兒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頓時幡然醒悟,2019年的教研,回歸到以幼兒為主,發現問題,不局限于只關注幼兒的數學發展問題,只要是孩子成長中的問題,都可以成為教研的點。兒童的發展不是割裂的發展,而是整體的發展,一個教育活動本身也不僅僅只發展兒童的一個方面,而應是有所側重的整體發展。

三、研究反思

1、領軍人物主導教研,確保教研活動持續推進。“數心”教研活動已開展至第三年,教研小組成員穩定,且幾乎能保證每周一次集體大教研活動時間,大多數成員也能參加,得益于中心領導和幼兒園領導的大力支持,并成為“數心”研究小組的領軍人物,統籌和協調教研活動的時間、任務、形式,并將計劃落實到具體小組成員,保證每一次教研的順利推進。2、行動研究貫穿始終,保證教研質量螺旋式上升。教研活動的三個進程,都是在一個個實際教研活動中一步步摸索總結和歸納出來的:確定擬解決的問題(即聚焦核心經驗的要點)——計劃(實施核心經驗教育活動的內容、教玩具等準備)——實施(采取小組/個別/集體教學實施教育活動)——反思(自我反思、小組成員交流探討、大教研集體研討反饋),每一個數學核心經驗的要點教研都經過以上四個階段,確保研討質量,促使教師在每一個環節都能得到反思,在反思中進步,在進步中反思,螺旋式成長。3、明確教研紀律和氛圍,保障專業成長有跡可查。明確的教研制度和紀律,寬松的研討氛圍,有助于教師輕松教研,暢言無阻。“數心”教研小組建立之初已確認教研常規的人事管理,通知、記錄、資料收集、整理及匯總分工明確,確保每一次教研有記錄可查,有圖片存檔,讓教師的成長有跡可查,教師的成長看得到,摸得著,提升了教師專業自信。

【參考文獻】

[1]劉紅.教師數學領域教學知識(MPCK)與幼兒數學學習關系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05.

[2]魏曉虹.幼兒園教師數概念教學知識現狀研究[D].西南大學.2015.05.

[3]薛璠.幼師生數學素養現狀的調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03.

作者:劉曉燕 單位: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