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論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
時間:2022-10-10 02:52:00
導語:獨家原創:論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以往的幼兒教學中,教師并沒有給幼兒創設充分感受和體驗的條件與機會,知識一味的說這是什么,那是什么。然而隨著教育的改革,在幼兒成長中給予由于自主表達有利于幼兒健康成長,本文從幼兒成長中的自主表達出發闡述自主表達的重要性,為廣大的大班幼兒健康成長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大班幼兒自主表達健康成長
在幼兒的教學中,很多時候老師都是想著怎么讓孩子明白事物,而缺少讓小孩自主表達,就好像老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圓圈,一般的孩子看來,有的會說是圓盤,有點說是太陽,有的說是大餅……然后老師一口否定,那不是什么圓盤、太陽、大餅它只是一個圈圈。這里大家應該知道,在老師給同學見解是已經扼殺幼兒的思維成長。在新課標下,幼兒教育更重視的是幼兒的自主性表達。自主性是個性的一個方面,主要是指一個人的獨立和主動性,針對幼兒的成長。在字典上解析自主表達定義:幼兒能夠運用已有的經驗、知識、自己的感受,本人的情緒、情感和意愿,以自己的方式(口語、肢體、符號、音樂、繪畫、操作、動作等多種語言),進行表達表現,從而獲得主動、全面、和諧的發展。
幼兒期是掌握知識技能,開發智力的最佳時期、是思維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時期,同時也是善于表達自己想法與感受的時期。在組織教育活動中,強調了發展幼兒的智力,特別重視幼兒的創造力,培養幼兒的主動性,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而不是以成人的經驗和認識去塑造改變幼兒,應該讓幼兒成為發展的主人,學習的主人。所以在幼兒成長中要關注兒童的自主表達,記得曾今有這樣的一個案例,說是有一個小女孩,幼時想象力非常豐富,隨便一個圈圈能想象到車輪、蘋果、臉盤。彎彎的月亮想象到小船,鐮刀等等,總的來說,無論看到什么都會說出一大堆相似的東西來,可是當她進到幼兒園時,一個學期下來,小孩在看到圓圈是只會說那是圓圈,看到彎彎的月亮也只是說那是月亮,以前的那些豐富的想象早就不復存在了……為此她的父母就把那教師告上法庭,最后法官判決小孩方為勝利方。這個案例也成了“不成文”的案例,引起了當時很多人的爭議。
先不討論誰對誰錯,在這里只是想強調的是,教師在幼兒教學中應該注意幼兒的自主成長。讓我們先切入了解自主表達的相關概念。
1、自主表達特點
1)、自主性:根據自已的意愿
2)、創造性:獨特
3)、開放性:寬松、不受約束的
2、自主表達類型
1)語言表達
2)藝術表達
3)探索表達
4)情緒情感表達
5)動作表達
3、表達的方式:口語、肢體、符號、音樂、繪畫、操作、動作等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快節奏、高效率、高競爭的社會,它會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需要自主的創造力與適應力。因此,培養幼兒的自主表達能力不僅僅是社會的問題,也是每一個人自身發展的需要,針對課堂教學的脊髓在于讓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自我發展,自我提高,不是著眼于當前事物的掌握,而是注重能力的開發與想象力的培養從新課標的教育理念出發,著重分析幼兒成長過程,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表達能力,筆者想從如下幾點談談:
1)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好奇心的培養不管是對成人還是幼兒都非常重要,好奇心能促使一個人去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當然這里不說的太遠,從小孩的發展來說,幼兒對于很多新鮮的事物都存在好奇心,總想去摸摸,看到別人玩的開心自己也想去玩,那就是幼兒的心理。所以,想提高幼兒的自主表達能力,可以從提高幼兒的好奇心入手,讓幼兒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內容,自主的根據自己的想法表達,這樣教學活動幼兒樂于接受,在教學活動中,幼兒的主動性強,情緒高昂,學習興趣濃厚,樂于參加各種操作活動,想象力活躍,從整體來說,有利于幼兒創造力與其他方面的能力提高。
2)讓幼兒在游戲教學中成長;小孩始終都少不了想玩的天性;我國著名學前教育家陳鶴先生說過:“小孩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所以筆者認為,教師在由于教學中能結合幼兒的天性對他們進行教育,這里談到的就是游戲,但是游戲不能是老師安排(老師可以再一邊給予提示),幼兒在成長運用已有的經驗在游戲中自我體現,孩子們主動的玩各種角色的游戲,例如《超人》,有的人扮演怪獸,有的扮演超人,有的扮演市民;在《老鷹捉小雞》,有人扮演老鷹,有的扮演小雞,有點扮演母雞;在游戲中通過角色的替換,激發幼兒的大膽表演,大膽創新,提高他們的欲望。在毫無約束中讓小孩自由的選擇行為方式,真實表現孩子心理狀態,反映他們的發展水平、表露他們的真實情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我評價的能力。
3)開放式的指導;因為小孩對每一樣新鮮事物的好奇都可能隨著外界的影響改變而改變,當然,在幼兒教學中,教師不可能總是以為的讓幼兒自己來“亂搞”,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起到指導性的作用,要使幼兒健康成長,還必須對他們提出合理、明確的要求,幼兒知識經驗少,辨別是非能力差,自我意識、自覺性正在開始發展。讓幼兒學會自律,掌握判斷是非的標準。幼兒的發展水平不同,認識能力和接受能力也不同。在生成新的教學內容的同時,肯定有大部分幼兒感興趣,也有部分幼兒不感興趣。我們要求幼兒對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內容都要認真傾聽。學會在公平、公正地評價別人和也評價自己。例如,有些創新型的活動,但是小孩對此不了解,老師可以在一旁說明(不是強調幼兒去做),讓學生自己覺得該游戲的趣味性。因為幼兒自主表達方式不是單單停留在肢體或其他某個方面,而是口語、肢體、符號、音樂、繪畫、操作、動作等等各個方面的綜合。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細心觀察哪部分幼兒對哪些項目比較有興趣,然后對他們進行分組,讓他們自己去選擇自己想做的東西。要尊重幼兒,平等地對待他們,多聽取幼兒的想法和要求,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有獨立思考的自由,有充分表達自己思想的自由,有獨立活動的自由,鼓勵幼兒的自主性。幼兒如果對所做事充滿自信心,就會積極主動去做,并且能在做的過程中,排除障礙,發揮創造性,而獨立性表現為不依賴他人,獨立思考、尋找問題的方式以及表現出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幼兒感到自己是教育活動的主人。例如小孩遇到不懂的東西向求助于教師時,老師可以通過鼓勵讓小孩自己去解決,而不是一下子就給孩子見解。
4)多種方式教學;在制作活動中主題是幼兒,而大班由于由于自主選材的能力,因此要保證幼兒在選擇制作材料上的自由度,尊重幼兒在活動中的自主選擇。如果我們忽視了幼兒對材料的自主選擇,就極其容易影響制作材料的功能拓展,同時也會影響幼兒制作內容的延伸。在幼兒教學中,現在大部分的教學都采取活動式教學,所以要挖掘多種方式的活動。筆者想提提自己的看法,因為現在小孩對電視非常的著迷,所以教師可以把一些小孩的教育片或簡單活動教育片播放給學生看,小孩在接觸到電視上的鏡頭,自己也會不由自主的跟著動起來。例如電視播放跳舞節目,小孩也會跟著跳,教師在一旁鼓勵、給學生拍掌。對于電視播放的積木游戲(一塊一塊的把木疊起來,最高的算贏),同時老師要提供大量的材料給幼兒們,讓他們自己去填……
總之,在幼兒教學中,例如,制作一個模型,成年人會深思,制造中可能涉及到哪個方面,然而大班幼兒卻挑選意想不到的材或方法進行制作,可能沒有達到自己設想的效果,但是孩子在自主中不斷學習,不斷認識自我,不斷的創新。這正是當代教育的理念,所以筆者認為放開手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獨立自主的展示自我,表達自我能充分的發揮幼兒的創造性,主動性和積極性。
- 上一篇:獨家原創:刑事自由裁量權研究論文
- 下一篇:獨家原創:論凝聚班子力量抓好職工思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