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少兒聲樂的教學與研究

時間:2022-04-15 03:31:00

導語:剖析少兒聲樂的教學與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少兒聲樂的教學與研究

摘要:少兒聲樂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形式,需通過科學、系統的訓練來激發、挖掘、培養熱愛歌唱的同學們的興趣與能力。聲樂教學要求學者從一個較高的審美角度來理解和表達聲音,通過聲音的變化、對比等手段更好地傳達美,最終使歌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關鍵詞:少兒聲樂教學興趣情感發聲訓練

兒童時期是人生中最快樂、最幸福的時期,孩子們往往喜歡用歌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最直接、最真實的感受。他們像一只只快樂的小鳥帶著顆顆童心,對歌唱充滿了美好的向往。少兒聲樂是針對孩童時期的嗓音條件、歌曲表現、情感表達等全方面的素質進行的一種科學的聲樂教學形式。

少兒聲樂是一門綜合的藝術表現形式,需要通過科學、系統的訓練來激發、挖掘、培養熱愛歌唱的孩子的自身潛質與興趣。課堂上,教師不僅要追求學生氣息和發聲的準確性,同時更要注重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和審美情趣等多方面的素質。聲樂要求我們以一個高的審美角度來理解和詮釋聲音,以聲音的各種變化來傳達美與情感,最終使歌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完美地展示音樂魅力。因此,引導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打下堅實的聲樂基礎,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欲,是少兒聲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幾歲開始學習聲樂最適宜

4~6歲的孩子,喉頭和聲帶是成人的一半或一半不到,胸腔小,呼吸淺,多用的是頭腔共鳴,因此聲音特點是清脆、甜美而明亮。那么,如此稚嫩的嗓音就如同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最好能夠自然發展,讓孩子多欣賞和學唱各種形式的兒歌作品,培養孩子的樂感,同時,在表現音樂時,簡單的肢體動作的詮釋和配合在少兒聲樂的訓練中尤為重要。

兒童從7歲開始學習聲樂是最佳時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可以獨立學習發聲技巧,可以基本控制好自身的歌唱器官,同時對聲音有一定的辨別力,也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表現歌曲的能力,有利于少兒長時間的持續聲樂歌唱的學習。

二、歌唱訓練中的重要三階段

1.興趣的激發與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若對所從事的活動有興趣,活動就會成為一種能夠使少兒積極主動參與的心理傾向和自覺行為。其實,少兒對音樂的興趣大多還是比較高的,那么維持孩子這樣的狀態并進一步提高這種狀態,是為下一步的歌唱訓練做充分、必要準備的前提。歌唱訓練應該注重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在訓練之前,先制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以最飽滿的熱情進入歌唱狀態,并抓住學生的點滴進步加以表揚,及時激勵,使學生始終維持高漲的演唱情緒。唱、演、欣賞各個方面同時進行,使學生的音樂知識面不斷擴寬,學習興趣大大提高。

2.科學的發聲訓練

由于少兒對事物的理解沒有概念性,控制身體各歌唱器官的協調能力更是相對弱一些,因此針對少兒的聲樂訓練,以對生活中的事物的感知和豐富的想象力來加強各歌唱器官的協調配合更為恰當。針對歌唱呼吸、放松喉部、咬字吐字以及歌唱表現能力等進行單項練習,學生會有更深刻的概念性,在歌唱中可以有效地協調配合歌唱器官,保留住兒童明亮、自然的音色,在高、低音區達到聲音、位置的完美統一。

(1)呼吸練習:最初接觸聲樂的兒童,并不懂得如何去正確地運用氣息。我們可以將日常生活中常遇的一些例子,如吹蠟燭、打哈欠等狀態,讓學生進行親身體會,從而陳述自己呼吸時身體器官的變化特征,用這種親自體會的方式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形象地解釋了呼吸的原理。

(2)咬字吐字練習:唱歌其實是一種藝術化了的說話。兒童歌曲大體分為兩大類,歡快的和抒情的。我們常說,唱歌咬字要做到字正腔圓,聽眾才能輕松舒服地聽懂歌曲的內容。那么,在表現兩種不同類型的歌曲時咬字吐字也略有區別。

在演唱歡快類歌曲時,對歌曲中的每個字,聲母首先要保證快速準確,并馬上與韻母結合唱出字的韻母。無論是單韻母的拖腔,還是復韻母的拼合運腔及字尾的歸韻、收聲,唇、舌、喉、腭的動作都非常輕巧、靈活的配合,并必須要用“心”讀字,這樣便可達到“字正腔圓”的目的。演唱抒情類的歌曲時,曲調慢而有序,咬字需把韻頭、韻腹、韻尾都交代得非常清楚,這就不急于歸韻,過早的歸韻會導致出現沉重的鼻音,應在快唱完一個字的韻尾時,快速歸韻,這樣有利于歌唱聲音的連貫和感情的充分表達,使整首歌曲更加感染人。

(3)喉部打開練習:在歌唱中喉部要求保持打開狀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生活細節可以輔助找到這一感覺:當口中含口水想說話時,喉嚨的狀態就是開著的;人一邊打哈欠一邊說話時喉頭也是開的狀態等等,讓學生自己親自做做就能體會這種感覺了。

(4)面部放松練習:在歌唱時要始終保持面部機能的自然放松狀態。歌唱中易出現的下巴僵硬、不會微笑等問題,都會影響歌唱聲音的正常發揮。一般說來,當面部保持微笑狀態時,面部器官通常處于比較理想的位置。當笑肌抬起時,口腔內硬顎和軟腭隨之抬起,喉嚨在這種狀態下也會自然打開,這是最理想的歌唱狀態。歌唱的初學期,應該建議學生經常對著鏡子練習,檢查自己的面部狀態是否自然放松、是否協調美觀。

3.歌唱情感與表現力的培養

聲樂是聲音的藝術,它不具有像形狀、色彩等的可視性特征,因此,它需要對審美知識進行不斷的獲取,對審美經驗進行不斷的積累,才能具備深刻的審美理解力。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新歌時,首先應對歌曲的創作背景、歌詞所表達的內涵以及針對不同的內容運用什么樣的聲音和情感表達等,給出相應的引導。歌曲中的一些力度、速度、強弱等記號都可以幫助理解和表達音樂形象。孩子們的歌聲是純真的,是任何樂器都無法替代的,同時,音樂對人情感的影響比其他藝術形式的影響更為強烈、更能立竿見影。讓學生從小就對美的事物有自己的鑒賞力和判斷力尤為關鍵。在教師幫助理解音樂語言的同時,視聽的結合,如對美術作品以及文學作品的同時加強,可以促使兒童情感對音樂更快、更準確地產生共鳴。

聲樂是一門綜合的表演藝術,發聲技巧是歌唱的基礎,而歌唱的最終目的是要用美妙的聲音把歌曲的內涵、情感表達出來,使歌唱者與聽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因此,學生歌唱表現力的培養更為關鍵和重要,要求做到聲情并茂的演唱,并能夠沉浸在音樂的美妙中,感染自己、感染別人。

三、對少兒聲樂教育現狀的思考

隨著人們對孩子綜合素質培養越來越重視,少兒聲樂的培訓課程也風起云涌,很多聲樂教師都在通過自己對聲樂的理解與研究,設計出多種獨特、有趣的聲樂教學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歌唱能力。

已經走向工作崗位的我,對于如何將自己所學到的音樂知識,以一種新穎獨特并且深受歡迎的方式傳授給學生,也做過很多的思考和研究。期間,通過一些網絡和書籍,劉銳老師的“快樂歌唱”教學法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孩子的天性是純真快樂的,以玩耍、游戲的行式吸引更多的孩子加入到歌唱學習中來,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歌唱學習能力,同時也可以加強孩子與生俱來的表現欲,同時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對于孩子們而言,動聽的歌唱不僅可以引導其步入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同時也可以使其得到情感的滿足,受到美的熏陶。通過聲樂的學習實踐,可以使孩子鍛煉其心理素質,提高其表演能力,同時能夠讓他們感受到成功和喜悅??傊?,少兒聲樂教學需要我們不斷地繼續學習、探索、研究。

參考文獻:

[1]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2]品川三郎.兒童歌唱發聲——怎樣訓練美好的童聲(呂永深、繆裴言譯)[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3]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4]鄭兆琳.21世紀兒童素質教育[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9。

[5]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6]張武升.教學藝術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