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動中培育幼兒創新水平
時間:2022-12-11 09:00:00
導語:科技活動中培育幼兒創新水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迄今為止,怎樣在幼兒階段開展創新教育還處在不斷探索和實踐中,本文試圖探討幼兒科技活動中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幼兒創新教育的內涵及其必要性
創新教育,是指以培養創造性人才為目標的教育。創新教育要求在注重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高度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教育不是一種具體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種意義深遠的教育思想。幼兒創新教育就是根據創新原理,以培養幼兒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以及創新個性為主要目的的幼兒教育理論和方法,重在使幼兒掌握初淺的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
首先,創造性教育應該盡早進行。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一個人的創造性與所擁有的知識量之間并不是成正比的關系,知識多的人創造性不一定就強,知識少的人創造性也不一定就弱;知識的多少,智力的高低可以決定的只是一個人在創造中可能達到的層次與深度,而幼兒正處于形成科學興趣的最佳時期,這也正是培養創新意識可以從小抓起的理論依據。因此,應不失時機地抓好這個時期的教育。
其次,知識更新速度快,對創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當今世界知識量的急劇增長的直接后果就是知識老化且更新速度快。同時,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廣泛應用,給幼兒教育內容、方法帶來了巨大變革,幼兒教師若不及時更新知識、改進方法,就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也不能培養出具有獨立見解和有開拓能力的人才。
二、幼兒科技活動目標和特點
我們的教育要以素質教育為目標,在科技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與他人合作的意識。
幼兒科技活動的特點是注重幼兒能力的培養,整個活動過程是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過程。同時在活動中應激發幼兒的科學興趣和探索精神,讓幼兒親身實驗、多次感知,經歷科學發現的過程。因此幼兒科技活動是幼兒創新教育的前提和條件,它為幼兒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活動提供了場所和空間。
三、幼兒科技活動中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實施策略
(一)轉變幼教觀念,樹立創新教育意識
開展幼兒科技活動和幼兒創新教育,教師是關鍵。只有創新型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創新才能的學生。因此,當務之急就是提高教師的科學素質和對創新教育的認識,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
首先,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主體觀轉變為以幼兒為中心的教育主體觀。幼兒作為獨立的個性,要認知、要發現、要創新,必須通過具體的活動來實現,幼兒活動主要指的是幼兒主動的有思維的、多樣的活動,它包括外部操作實踐活動和內部心理觀念活動。要開展創新教育,就必須樹立以幼兒為中心的教育主體觀。
其次,把以知識為中心的教育質量觀轉變為以能力為中心的教育質量觀。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要求我們把幼兒教育目標定位在培養創新型人才上,實現由傳統的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育質量觀向以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為中心的教育質量觀的轉變。
第三,把“教學生學會”的教學方法觀轉變為“教學生會學”的教學方法觀。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長期以來,幼兒園的基本任務一直定位于讓幼兒掌握知識的層面,對“怎樣讓幼兒學會學習”的“學法”研究不夠。知識爆炸式地增長迅速地更新,要求青年一代必須從小學會學習,學習創造,這樣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
(二)營造有利于幼兒創造的寬松氛圍,培養幼兒探究事物的興趣
培養幼兒積極主動的探究精神與操作技能,充分調動幼兒參加科學活動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使科學教育活動真正成為引發、支持幼兒主動探究和發現過程。
首先,從物質環境來看,教師要給孩子一個能自主活動空間,激起他們去發現去探索的興趣和欲望。興趣是幼兒自覺學習和發展的動機力量。興趣使幼兒敢于冒險,并使活動得以維持。幼兒沒有興趣,就缺乏真正的動機。使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成為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是引導幼兒主動探究的前提。
其次,從精神環境來看,營造創造意識和創造行動的氛圍,就是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幼關系。在這樣的教學環境里,幼兒被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得到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認識和情感的機會,無拘無束、消除了膽怯和依賴心理。這樣幼兒就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就能積極探索,積極思考,形成探求創新的心理愿望,逐步形成一種以創新的精神來看待問題、思考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性格特征。
(三)選擇以“幼兒生活周圍的事物為實踐基礎”的教學內容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對于兒童科學教育活動來說,他們的生活實踐更應是他們的第一性的學習內容。選擇和設計教學內容必須注意以幼兒的生活實踐為基礎,即要使選擇和設計的內容是在兒童生活的周圍,是他們能夠看得見,聽得見,摸得著的;是能使他們感興趣,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是能夠使他們提出問題,產生想象的,他們樂意做的。例如蚯蚓是幼兒生活中最常見的動物,平時它并不能引起幼兒的多大興趣,但是我在引導幼兒觀察蚯蚓時便問孩子,蚯蚓有沒有眼睛?蚯蚓需不需要空氣?蚯蚓愛吃什么?怎樣將一條蚯蚓變成兩條蚯蚓?從而又重新提起幼兒對蚯蚓的探索興趣和欲望。孩子們便帶著各種疑問和好奇去進行各自的觀察和實驗。因此,通過科學活動培養幼兒的創造性要從兒童的身邊開始,遵循其認知規律,進行適當地拓展。
(四)教師為幼兒提供可變的操作性材料
在幼兒科技活動中教師應提供大量“可變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供幼兒選擇,允許幼兒多次使用某一材料或多次進行某一活動。材料是開展科學活動的物質基礎,沒有充足的物質材料幼兒就不能充分地利用雙手去玩,這會影響幼兒動手能力的發展。且提供給幼兒的最好不是制成品,因為制成品不能激發幼兒創新靈感,限制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的發揮。能充分培養和發展幼兒創造能力的是可變的“無結構性”材料,這類材料可以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和搭配,形成許多新的圖形,并根據興趣和想象隨時改變。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可以自由地擺布每一個材料,可以愉快地無拘無束地進行各種創造活動,幼兒完全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之中。因此,活動材料的豐富和多變對誘發和促進幼兒創造性的發展尤為重要。“變化”是創造的使者,變化自身就孕育著創造。
- 上一篇:地方文獻組織管治與建立完善
- 下一篇:醫院科室負責人競聘演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