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中美幼兒教育對比
時間:2022-04-05 04:36:00
導語:剖析中美幼兒教育對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由于歷史、文化傳統的差異,中美兩國經濟水平也存在差異,中美兩國的教育有著極為不同的發展背景,中國的傳統教育表達的是對知識的靜態接受,美國的教育則表達的是對知識的動態改變。中國的教育注重對知識的灌輸和積累,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權威的尊重,注重對知識的掌握和繼承,以及知識體系的構建。相比較而言,美國教育則更注重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實際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和權威的質疑和批判精神,注重對所學知識的拓展和創造。這兩種教育表達了對待知識的不同態度。美國的幼兒教育理念認為,早教的培養目標是對幼兒早期心智的啟蒙。
中國的幼兒教育注重對于知識的積累和灌輸,注重對于知識的繼承,而美國教育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信、自立,對傳統知識的批判。中美幼兒教育的差異表現在很多方面。比如面對如何評價孩子,中國人與西方人有著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評價方式。在中國受過教育的人都知道,老師有著絕對的權利,學生對老師只有服從。目前,國內的大多數幼兒教育中,很多父母都采取的是一種“打擊式教育”,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表現有共同特征:自信心不夠強、內斂、迷茫、對外界的評價非常的敏感。這其實與中國人的本性特征有很大關系,中國人的心理特征是內斂、不愛表現自己,尤其是當面對外人時,許多家長習慣性的批評孩子,認為這種批評是個人謙虛的一種表現,這個時候往往忽視了孩子的心理特點。美國的幼兒教師盡量避免對孩子進行評價,既不表揚也不批評,其理由是,批評了你的孩子會刺激你的孩子,表揚你的孩子會刺激別的孩子。這種有關幼兒評價的觀念與我們中國的傳統觀念是大相徑庭的。
在學前教育階段兒童是以玩為主,還是以學為主,這一向是各國幼教工作者思考的問題。美國的學前教育和中國有很大的不同,另外還表現在美國幼兒教育者十分注重兒童的天性,玩的比重比較大,注重啟發和引導孩子。幼兒園的教育中雖然也有常識、語言、美術等教學活動,但沒有通用的教學大綱,也沒有教材,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幼兒的學習與否也是比較隨性的。與美國幼兒園相比,中國幼兒園,尤其到了大班以后,明顯地側重于學,全國有統一的教育綱要,每個幼兒園有精細的教學計劃和安排。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看看中美幼兒教育的差異。
1對兒童創造力的培養
創造力是衡量人才質量的標準,是未來社會的發展與競爭力的標志。實驗調查結果表明,創造力高的兒童都具備興趣愛好廣泛、熱情、自信、堅毅和能吃苦耐勞等非智力因素。每個幼兒都具有豐富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科學家關于創造力的研究表明,個體的創造力應從小開始。幼兒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和疑惑,但同時又缺乏對人類已有文化知識和經驗的掌握,所以在理解他所接觸的世界時,幼兒有其獨特的視角,而這種獨特的視角正是創造力的表現。幼兒理解的過程正是他創造力發揮的過程,他創造性地在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去同化或順應未知的知識、技能、經驗、情感等。美國教育告訴學生學習是自己的事,讓學生自己去想,想學什么東西,根據興趣而學,學生一般學得主動、靈活、高興。因此美國的科學教育十分重視培養幼兒的探索能力,同樣是教幼兒認識植物的生長,美國的教師偏向讓幼兒親自參加比較嚴格的實驗過程。在教授孩子對環保問題的看法,美國的許多幼兒園都會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比如環保問題,幼兒園會讓孩子從家里帶一些環保的材料:塑料瓶、紙杯等等,帶到幼兒園后在老師的幫助下,將這些材料進行再利用,做成好看的玩具或者容器,讓孩子明白環保和回收垃圾的重要性。再比如認識動物或者植物,老師會帶領孩子外出野外參觀,讓孩子親自去觀察各種植物的不同特性,去親身觸摸和感知大自然。這種科學教育超越單純的知識傳授,更重視讓幼兒掌握科學探索技能和培養幼兒的科學思維、科學態度、科學精神。而我國的教師習慣于通過書本知識,告訴他們植物生長需要陽光、水分和肥料,這種情況會導致孩子在接受知識時不易形成一種批判性思維的方式,而簡單的認為老師說的肯定是對的,久而久之,會限制孩子們的創造力發揮。因此,與美國幼兒園相比,中國幼兒園會顯得非常穩重。美國的幼兒完全是玩樂的天堂,孩子不需要在上小學之前學習字母、音標。他只需要快樂就好,只要表現出自己的本性就好。創造力就是在快樂的氛圍中才能體現,如果孩子學習過程本身就是死記硬背,也不可能存在創造力的火花和靈感。另外,從美國的教材編寫來看,美國的幼兒教材顯得很淺顯,對孩子沒有嚴格的要求,特別是數學方面的計算和中國的數學知識傳授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國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材可能和美國初中的教材難度相當。但是美國人更注重的是對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2對日常行為的規定
我們先來看看一個美國幼兒園對于幼兒園里所有人的行為的規定:從這張表可以看出,美國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所有人,包括教師、家長都是抱著極其耐心的態度在對待每一個孩子。尤其在對于大齡幼兒的教育中,如果教師發現有孩子不愿意聽老師講課,不會去斥責他,而是勸其離開,保持其他孩子在一個好的氛圍內學習。強迫是美國幼兒教育中的最大忌諱。而國內許多幼兒園在這方面還遠遠不夠。在家庭教育中,中美幼兒園教育的差異也是顯而易見的。中國式家庭教育往往著眼于孩子將來是否有出息,能否找個好職業,能否在順境中度過一生。若能給孩子創造最優越的生活條件,再苦再累也愿意。為此,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除了生活上進行無微不至的照顧,為了能讓孩子成龍成鳳,除了學習,什么都不讓孩子干。尤其我們大多數家庭是獨生子女,這種寵愛無疑使得孩子自立的能力與責任的精神日漸欠缺,甚至減退,而不少孩子更易于出現心理的疾病和性格的偏執表現。這樣的結果才會產生現今社會中的高分低能的孩子的出現。當然目前這種情況正在得到改善,很多中國家長已經清楚的認識到獨子的家庭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并努力去改善。與此相比,美國家庭的育兒觀有很大不同,他們的著眼點在于培養孩子具有適應各種環境和獨立生存的能力,在勞動和艱苦的環境中去克服困難、磨煉意志,發展自身的能力特長,并養成刻苦、節儉的好品質,孩子們很小就需要懂得父母的并不會完全遺留給他們,要過好的生活需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美國家長并不比中國家長更有耐心,也不是不如中國家長負責任。他們主要是認為兒童有他們自己的思維方式、做事方式,成人要接受、理解并尊重它們,這是教育的前提。
3幼兒課程目標的制定
中、美兩國幼兒教育的課程內容無論在廣度、深度以及內容的組織上均有顯著差異。美國的科學教育目標包括促進幼兒認知、情感、心理原動力的發展,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批判性思維、良好的個人品德表現以及拓寬的職業意識與性別角色。美國提出的幼兒科學教育的一般目標和特殊目標是比較全面和科學的。其中對發展幼兒創造性、批判性的重視尤其值得我們借鑒。另外,美國很大程度上是把科學知識的教學作為促進幼兒發展的手段而非教學的目的。我國幼兒園科學教育確定的課程目標是:開發幼兒的智力;豐富幼兒對自然和社會的粗淺知識,培養幼兒對自然與社會的興趣和求知欲;形成對人與事物的正確態度。在教學方法方面,美國普遍使用發現法,探索實驗法。而我國則普遍使用講解、演示和讓幼兒按指令操作等方法。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美國幼兒園中對五歲左右的幼兒一周會有幾次和生活相關的課堂知識,比如做面包或者姜汁餅干,在做餅干的過程中會使用很多的器皿和量勺,教師會讓每個幼兒都有經歷去親自摸下面粉、攪拌下姜汁,讓幼兒親自感受和使用各種安全的廚房用具。在例如美國幼兒園中會在天氣爽朗的時候帶領幼兒出門觀察花朵的顏色、小草的成長,讓幼兒親自去感受大自然中的種種動植物,并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孩子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4結語
1)兩國的文化背景不同,導致了不同的培養觀念。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經歷了漫長的封建社會,傳統思想在人們的腦海中根深蒂固。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子女負有彰顯家庭、榮耀父母的職責,子女的前途決定了全家的命運。因此,中國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培養,總是希望孩子能夠比別的孩子優秀,成績比別的孩子好,希望孩子能出人頭地。美國和中國有著很大的不同,美國是一個只有兩三百年歷史的移民國家,歷史文化沒有中國那么悠久,也沒有過于傳統思想的束縛,相比而言,美國人更自由、更具有個性、更崇尚個人發展,實現自我,是一種“個人本位”觀念。因此,美國的家庭教育是希望孩子具有獨立的人格和個性,其著眼點在于培養具有適應各種環境和獨立生存能力,即具有尊重、責任和智慧的良好公民。
2)在中國傳統的思想中,幾乎不存在獨立的個人利益,個人的利益是與家庭家族利益緊緊捆綁在一起的。家族的一切成員都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中的部分,子女背負著“光宗耀祖”、“光耀門第”的責任。而在美國父母看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有能力的、積極主動的權利主體,有主動發展自己潛能的機會。他們在出生、成長、發育的過程中,是自主的行動者,能表達自己的主張和意見,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美國父母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自己去決定自己的事情,從不強迫孩子,對孩子的想法給予理解和支持。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美國的家庭教育到了孩子成人以后就基本結束了,孩子已經成長為獨立的個體,具有獨立的個性和經濟能力,他們需要自己決定自己未來的道路如何走下去。
- 上一篇:評選旅游餐飲品牌菜肴通知
- 下一篇:會長在醫學會閉幕式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