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幼兒教育論文
時間:2022-02-26 05:08:50
導語:情感教育幼兒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入園后與教師交往的時間比與家長交往的時間還要長,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表揚的話都使孩子的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所以我們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像媽媽那樣耐心、細心的去關懷呵護。然后再家校配合搞好幼兒教育。情感教育有很多方面,比如讓孩子懂禮貌,懂得尊重老師、長輩,孝敬父母等等。在幼兒進園開始,我就讓幼兒和老師互相問好,和小朋友互相問好,這樣一來培養了幼兒的禮貌有助良好行為習慣情感的培養,二來也增近了老師和孩子、孩子們之間的相互認識。每天放學時孩子們會主動向來園接他的家長問好,和老師搖手再見。帶幼兒出去活動時看到園長、打掃院子的老爺爺、別班的老師,孩子們都會主動有禮貌的打招呼問好,聽到孩子們一聲聲的問好聲,就知道自己對孩子們的培育沒有白費,終于開出了芬芳的花朵。一位家長向我訴說“那天,我帶孩子去商場,看天冷就坐公交去的,一上車就還兩個座位,我們兩個正好一人一個,不一會在半路上來個老太太,我還沒等說什么,這孩子站起來就非讓老奶奶坐那”我還表揚了他“好孩子知道讓座了”從商場回到家,我問他“誰教給的你看到老奶奶要讓座的?”他說老師講的書上那個小朋友就是這樣做的,老師說那樣做是好孩子,要給得小紅花的,他也要做好孩子,老師也給得小紅花。
就是這么一個簡簡單單的故事,沒想到對孩子的影響竟然如此的深刻。對孩子的情感教育要在日常的點點滴滴中去滲透,也許老師的一個不經意,對孩子卻是一生的影響。家長、老師從日常的每一件小事中對孩子進行正面的引領,久而久之就能為孩子養成一個健康的身心。這讓我不禁想到小時候聽過的一個故事“一個孩子跟媽媽去鄰居家玩,看到一根繡花針很漂亮,就順手裝了起來,回到家給媽媽看,媽媽問清由來,竟然表揚孩子真懂事,知道往家里帶東西,孩子在媽媽的表揚中明白自己那樣做肯定是對的要不媽媽怎么會表揚自己呢?自那后孩子不斷往家偷東西,從一根鉛筆到一個文具盒,越偷越大,最后終于到了可以判刑的地步,那時他才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憎恨自己的母親讓自己走上了歧途”試問:孩子有何錯,錯的是我們這些引領者。為人師為人母,要謹言慎行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師,一位合格的母親。
二、在教育活動中做好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強調的是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的學習知識,求得發展,讓幼兒主動地學,順應他們的認知規律。幼兒年齡小,很難長時間的堅持一件事,如果讓幼兒規規矩矩的做好聽老師講課,既束縛了他們好動的天性,又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去為他們量身定做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時間,幼兒好動,對一切都感到好奇,好想、好問,只有達到這些心理需求,才能讓幼兒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比如幼兒的數學課,認識大小、上下、長短等。孩子們學起來很枯燥,于是我根據幼兒年齡的特點,把這些數學知識穿插到小游戲中進行教學,故事中進行比較,什么“小老鼠上燈臺,老鼠在燈臺上,小貓在燈臺下”“小馬過河,小馬高大可以趟過河,小松鼠矮小過不了河”“樹上的果子圓又大,農民伯伯想摘掉它,不同的位置的果子要用不同長度的梯子,摘掉低處的要用哪個梯子,高處的要用哪個梯子”孩子們在游戲中自己去探索、實踐,不僅學到了新知識,而且得到了實踐應用。這樣,一項平時不易被幼兒接受的教學內容,在短時間內達到了預想的教學效果,孩子們不會再覺得數學枯燥乏味,在游戲中快樂的學會了新知識。
三、結語
幼兒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幼兒園、家庭、社會一起努力,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使幼兒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得到教育,為一生的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
作者:李蘭單位:河北省青縣陳咀鄉時家樓小學
- 上一篇:家長與幼兒園幼兒教育論文
- 下一篇:生活融入幼兒教育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