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幼兒教育防范虐童事件
時間:2022-02-26 11:06:35
導語:如何做好幼兒教育防范虐童事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幾年,幼兒園教師虐童事件被頻頻爆出,人性的扭曲嚴重沖擊著人們的道德底線,激起人們對幼兒教育管理的質疑。幼兒教育作為與民族和國家未來緊密相連的一種前言教育方式,是孩子性格養成和心理塑造的關鍵時期,而根據社會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幼兒園受到身體及心理上的雙重脅迫,有損孩子心理及生理健康,甚至導致孩子對幼兒園生活及學習產生反感和厭倦的心理。如何確保孩子在幼兒時期形成并具備終身受益的生活及學習習慣,成為當前幼兒教育管理丞待解決的重要課題,不僅需要幼兒教師時刻將自己視為一面鏡子,規范言行舉止,且還要從教育環境考慮,讓每一個孩子在幼兒園里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虐童;幼兒教育;管理
2012年10月24日浙江溫嶺一所民辦幼兒園曝光的女教師虐童事件引起廣泛爭議,成為家長及社會各界輿論的焦點話題,沖擊著人們傳統對教師職業的尊崇之意。教師被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世間最為神圣的職業之一,然而,近年來不斷發生的虐童事件,降低了人們對教師職業的評價。而幼兒教師人性扭曲的背后,教師個人情緒是一方面,主要還是幼兒園教育管理在教師道德規范和道德準則方面的嚴重缺失。此外,幼兒園在人員錄用方面,缺少嚴格的審核標準,成為導致幼兒園師資較差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幼兒園需加快建立完善的教師教育管理制度、行為警戒制度以及紀律約束制度等等,才能從根本上減少虐童事件的發生。
一、虐童行為對孩子身體及心理產生的傷害
現代幼兒教育體系中,全國不同區域內不同性質的虐待兒童事件頻繁發生,使人們既感到痛心,同時又對我國幼兒教育產生恐懼心理。而兒童作為每一個家庭的重點保護對象,在這場惡性事件中一反傳統社會及家庭地位,成為弱小的受害者。通過曝光視頻不難發現,每一例虐童行為都伴隨著幼師的打罵或者體罰,這對處于成長和發育的兒童而言,意味著必須默默承受來自教師的傷害,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的是虐待行為會對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創傷,這種心理上的缺陷很有可能會跟隨孩子的一生,或許會成為孩子一生難以跨越的鴻溝,長期在內心掙扎難以掙脫。國外兒童心理學家認為,3~6歲的孩子還處在自我中心或無差別直覺的社會認知階段,這個階段只能通過具體的行為特征或者態度,對周圍人進行判斷,而教師虐待的行為一方面混淆了孩子以往對周圍人及周圍環境態度的認知,產生一種陌生感和空間感,對其自身態度及性格的養成造成一定影響;另一方面,若將此階段兒童的認知比作一張空白紙,那么兒童極有可能會通過模仿的方式對教師行為進行勾勒,兒童的人生價值觀產生扭曲,且長大后暴力行為的風險會增加。從長遠來看,虐童行為不僅會對孩子、對家庭產生傷害,也會給整個社會來帶來精神損害。
二、導致虐童事件頻繁發生的主要原因
從虐童事件本身來看,是教師對自身道德行為的放縱,是放縱心理的惡性循環,加上幼兒園教育在管理層面上的缺失,導致幼兒園教師將自身情緒以具象化的動作傳遞于兒童,并對其造成嚴重的身體與心理傷害,更有甚者實施較為殘暴的行為。虐童問題一直以來可以說是幼兒園教育最為棘手的問題,其根源在于幼兒園教師在實際工作中不能以孩子為中心,無法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談,往往以長者的身份對孩子生活中的行為進行指責,從教師的眼神、語調以及用詞等可以反映出對孩子的不尊重,并且缺乏對孩子的關心與愛護。從另一角度來講,孩子進入幼兒園等于進入小型社會環境,教師代替家長的角色,負責引領孩子從社會學角度看世界,家長與教師雙方的關心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合理。從幼兒園屬性進行劃分,主要可以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公辦幼兒園,另一類是與之相對的民辦(私立)幼兒園,兩者的區別在于其特征與經費來源的不同,公辦幼兒園的特征與民辦幼兒園相對,經費來源來自公辦,及所有建設、辦公費用均為政府財政撥款。而民辦幼兒園經費一般由創辦人及合伙人共同出資,經費的多少根據實際辦公要求來制定,與公辦幼兒園的固定經費來看,民辦幼兒園較為自由,兩者在辦學條件上差距懸殊。一方面,國家對民辦幼兒園的投入少之又少,財政情況較為緊張的情況下,甚至可能產生零投入的現象,幼兒園的日常經費需自籌獲取,幼兒園整體辦學條件較差,且教師工資多為固定工資,教師流動性較大。民辦幼兒園在教師資源方面采取自主式招聘方式,對教師職業要求較低,教師在專業素質以及道德規范等領域參差不齊,無證教師在總教師人數中所占比例較大,師資隊伍建設水平與教師質量較低。由于辦公經費的嚴重匱乏以及教師人員難以滿足實際需求等,使得現有教師分擔任務較多,工作壓力增大,再加上惡劣的辦學環境,單一化的硬件配置,賦予幼兒教育一定的功利性質。(二)教師職業道德和愛心的缺失。近年來,我國學前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幼兒園新進教師迅速增加。根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從2000年起截止到2016年底,我國在職幼兒園教師人數已達到223.21萬人,平均每年大約增加17.8萬名新教師。但是盡管教師人數持續增長,豐富了學前教育師資儲備,但是整體師資水平普遍較低,部分新進人員在進入教師行業之前并未經過系統的教育培訓,甚至尚未取得國家教育機構所認可的相關教師等級證件,嚴重缺乏對該職業中的道德規范以及相關法律知識方面的全面認識,在實際工作中體現出對孩子缺乏一定的愛心與耐心。與此同時,幼兒園教師性質的影響,使教師崗位的工資并不理想,且每天需面對不同的挑戰與困惑,加劇了生存環境的惡化,使大部分剛剛入職的新教師往往難以應對角色的轉換,無法控制自身負面思想,長期失控情緒的積累,最終在孩子觸犯之后一瞬間爆發,進而演變成虐童事件。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孩子的教育也是家長們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一旦孩子在幼兒園遭受教師虐待,不僅孩子一輩子都會蒙上陰影,并且家人也會對現階段學前教育產生質疑。拋開傳統教育觀念,家庭、教師乃至社會都應該參與到關愛兒童、守護兒童的行列中來,增強社會責任感,提高全社會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并對其當前教育體系結構重新進行審視,當成一個事業去做,給孩子提供美好的人生啟蒙。(三)幼兒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差。孩子對自身安全的保護,主要以來孩子是否意識到危險和孩子主動避開危險的能力。而對于2~4歲剛踏入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對自身安全的保護能力肯定是比較差的,孩子遇到陌生人、陌生情境知道快速回到養育者身邊,是一種尋求保護的能力。但是,與陌生人、陌生情境不同,教師在孩子幼兒園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等同于“養育者”,一方面,在受到教師或者其他同學的欺辱時,第一反應并不是進行躲避,自我保護能力意識并未生成;另一方面,許多孩子對老師天生的恐懼感,使得孩子沒有膽量與勇氣,將在幼兒園受到的傷害告知父母,只能忍氣吞聲,一個人默默承受身體和心理上的創傷。從往年發生的虐童事件來看,兒童自我保護意識和保護能力差,也是助長此類事件頻頻爆出的主要原因之一。(四)幼兒教育過程管理的缺位。從已公開的幼師虐童事件來看,民辦幼兒園中發生虐童事件遠遠多于公立幼兒園,有些事件涉及幼師無從業資格證,還有一部分是由于在幼兒教育過程中管理的匱乏。在我國學前教育體制下,公立幼兒園現有設施設備、師資配備、資源投入以及教育管理制度的建立,均由政府的相關教育部門進行親自督辦,而民辦幼兒園的管理體制以及教育資源都是由自己提供公共經費。目前,由于公辦教育投入不足,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把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難度較大。但是,民辦幼兒園高收費、管理無序的問題,加大了幼兒教育過程中的管理松散,從長遠來看不利于我國整體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大方向。
(一)加強教育,提高幼兒教師職業道德水平和從業能力。在社會上,幼師屬于與孩子打交道的職業,從業者具有熱情、開朗的性格,一直以來都是一種受人尊敬的職業。從幼師的職業功能來看,其主要任務是引導孩子對社會乃至整個世界有更加全面、正確的認識,其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所反映出來的道德素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而要從真正意義上優化幼兒教育工作,杜絕虐童事件的產生,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提高幼兒教師職業道德水平。通過開展優秀教師評選活動,使每一教師充分認識到自身道德形象對孩子的影響,使教師成為學生最可親、最尊敬、最知心的良師益友,提高教師職業素養,促使教師自我發展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另一方面,加強教師健康培養。作為幼兒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兒童,有責任心有耐心,避免將負面情緒直接發泄給孩子,積極引導孩子,構建與孩子之間的友誼。(二)規范管理,著力抑制幼兒園虐童事件發生。對于幼兒園辦學資質以及相關教育從業者所持資格證書進行嚴格清查,對一些尚未取得辦園許可證、教學基礎設施較差、管理體制上不健全以及在安全方面存在重大隱患的學前教育機構進行強力整改,并通過相關監督機構對其整頓以及完善過程進行全方位監督與管理。此外,組織實施學前教育普及工作,進一步加大對學前教育的公共投入力度,夯實教育發展硬件基礎,加強幼師師資隊伍的建設,增強對幼兒園辦學資格與辦學條件的相關審核,建立一系列幼兒教師聘請標準,在進行人員招聘時嚴格按照相關流程進行,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師資培訓體系,促使教師德、育全面發展。(三)社會參與,強化幼兒教育的社會責任。社會參與,是一切素質教育的源泉,對促進兒童的身心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應該引起學校和家長的高度重視。例如積極宣傳學前教育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政策規定,促使各級政府把大戰學前教育、提升學前教育質量列入重要的民生工程,營造全社會支持幼兒教育發展的氛圍。若要使我國幼兒機構對幼兒的教育、管理、服務上更加專業、規范、合理、透明,不僅僅需要國家相關部門對幼兒園的準入制、幼兒教師的從業資格及日常監管等方面進行科學合理的考核,同時,也需要加大社會參與,讓更多的孩子能夠接受社會大環境的優質教育,促使幼兒教師產生更加強烈的責任感。(四)加強幼兒教師虐童事件的立法跟進。學前教育與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屬同一序列,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乎兒童的健康成長,關乎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同時關乎國家民族的未來。為了避免虐童事件的發生,減輕對孩子身體及心理的傷害,政府作為國家權威象征,應從法律層面入手,與學前教育實際情況相結合,制定相關法律法規,設立專項法律,對學前兒童自身權利進行強有力的維護,促進學前教育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走向世界前列。同時,加大行業監管力度。除了按照法律規定給予當事人采取拘留、罰款等處罰之外,還可以通過利用行政手段,對涉事幼兒園和幼兒教師進行備案,暫停或取消相關幼兒園辦學資格,取消涉事幼師的從業資格。
綜上所述,幼師虐待兒童的惡劣行為,家長及社會各界為之感到憤恨,但大家在譴責幼師行為的同時,需認識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虐童事件發生的根源進行深刻反思,并如何降低類似情況的發生幾率。其一,加大對學前教育的財政投入,對民辦教育提供政策上的扶持,提高幼教職業道德水平,改善幼教的工作環境及待遇;其二,規范管理,著力抑制幼兒園虐童事件發生;其三,社會參與,強化幼兒教育的社會責任;其四,加強幼兒教師虐童事件的立法跟進。通過政府部門、教育部門以及幼兒家庭和社會各界力量的努力,為幼兒創造一個充滿安全感的教育環境,使幼兒園的服務更加健康、陽光、透明,有利于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高桐江.從幼兒園教師虐童事件反思幼兒教育管理[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5(02):244-245.
[2]陳牛則,李麗斯.從幼兒園教師虐童事件反思幼兒教育管理[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10(12):119-120.
[3]張起志,張淑滿.透過虐童悲劇反思學前教育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J].山東教育,2013,01(05):357-358.
[4]于濤,楊慧琴,張建新.我國幼兒園教師資格政策的內容分析[D].西南大學,2013,02(20):334-335.
[5]胡巧絨.美國兒童虐待法律保護體系介紹及對我國的啟示[J].青少年犯罪問題.2011,33(05):190-193.
作者:王金金 單位:武漢理工大學幼兒園
- 上一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教育論文
- 下一篇:幼兒舞蹈教育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