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幼兒雙語教育研究
時間:2022-04-12 08:53:34
導語:中國幼兒雙語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國幼兒教育正處在極速發展階段,國際雙語教育是近年來發展速度最快的幼兒教育形式之一。國際化發展的速度推動國際型外語人才市場競爭的步伐,外語的培養提倡從娃娃抓起,幼兒早期教育中雙語教育成為家長們最關心的話題。以此為背景,本文繼同系列“中國幼兒教育中國際雙語教育的現狀調查”一文后,對國際雙語教育的利弊和國際雙語教育的發展進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希望對國際雙語幼兒教育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國際雙語;幼兒;教育教學;形式
1國際雙語教育及教育現狀
1.1國際雙語教育的內涵。國際雙語教育可以理解為“用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語,通過學習科目知識來達到掌握該語言的目的”。從某種意義來講并不一定是必須通過語言學習來實現學習外語的目標,而是通過教育實施中其它科目或活動來達到幫助習得者掌握兩種不同語言的目的。其基本原則是一方面,教師堅持使用學生的目的語,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問題答疑,教師都用目的語進行。至于習得者方面,參與雙語教育的幼兒對語言含義、結構、形式等的使用不用刻意學習和記憶,盡量吸收能夠聽懂的語言知識即可。另一方面,要掌握目的語的語言動機,無論是作為工具的動機、還是利用它進行人際交流等,在漸漸熟悉目的語的過程中,盡可能的使用目的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愿,不必僅限于使用目的語,在語言能力未達到要求的情況下,可以擴大到教學課堂以外。1.2國際雙語教育現狀。根據筆者前期做過的“中國幼兒教育中國際雙語教育的現狀調查”結果表明:幼兒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對幼兒教育表示基本了解的人數達到87%。其中在傳統幼兒教育和國際雙語教育的選擇上大部分的幼兒家長依然會選擇傳統的幼兒教育。一方面,有32%的少數家長會選擇國際雙語教育。表明國際雙語教育模式還沒有完全被認可。另一方面,發現選擇國際雙語教育的幼兒家長大多數職業是教師,對雙語教育具有超前的認識,認可雙語教學是利大于弊。那么,國際雙語教育到底存在哪些問題,為什么現階段還有很多家長不能完全接受,我們應該先從現階段的問題點出發,發現問題思考解決對策。1.3國際雙語教育的問題點及對策。目前,幼兒雙語教育實施范圍較廣,就中國較為發達的城市而言,市教委學前教育處2013-2014年對全市“學前教育機構幼兒雙語學習情況的調查”顯示,全市共有50.15%的幼兒園開展雙語教學活動,幼兒雙語學習的人數與日俱增,幼兒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得十分普及。就目前的現狀來看,學前教育工作者也陸續關注該領域,也積極地普及和深入①?,F階段雖然幼兒英語教育的實踐教學以及慢慢普及開來,但是無論從師資力量還是幼兒教育機構的硬件條件來看,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1.3.1缺少明確的教育目標及合理的課程設置。國內對幼兒教育領域的各項目標和課程設置及設計不盡相同,有的注重語言的聽與說,有的注重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還有的就僅僅停留在字母及單詞的認識和認讀階段。1.3.2教材選定無統一的標準和根據。市面上所有的雙語教育教材種類繁多,教學內容不夠嚴謹,水平也參差不齊。有較為專業的幼兒教育專業人士編寫的教材。也有高等教育院校理論和時間專家編寫的,目前權威人士并美歐個給出有根據的結論和規范標準的文件。1.3.3欠缺評價標準的統一。關于如何進行科學、有效、合理的幼兒教育活動,相關教育部門還未提出一整套正規的評價標準。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做出評價和反饋則教育活動很難得到順利開展。1.3.4幼兒雙語教育師資隊伍不夠完善。大部分幼兒園的師資隊伍的學歷不高教學資歷不夠,多半是經過短期培訓即可上崗,更有甚的早教中心的教師資料和學歷都是偽造的。1.3.5教學形式傳統單一。教師授課形式受傳統教學形式影響,很難展開新思路有創新。
2國際雙語教育的利與弊
國內幼兒專家對幼兒早期教育年齡的界定為3-5歲,致力于幼兒早期教育的外國專家指出: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作為父母應該重視和參與孩子的教育活動,還有必要學習一些基礎的早教知識,并與孩子有娛樂性的親子互動。在國外,專家們所研發的親子互動課程有一定的專業性,其中“美式早教”在這方面做的較為突出,其主要的教學模式是“雙語教學”,“雙語教學”一詞是由英語“bilingualeducation”翻譯而來,把幼兒和幼兒家長都作為教育對象,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家長也全程參與教學活動,一方面,可以促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交流,另一方面還可以鍛煉孩子與家長的協作能力。幼兒期是人生智力發展的關鍵期,早期開發幼兒的語言教育可以提高成長后期的語言學習效果。雙語教育就是對幼兒進行的漢語和外語兩種語言的訓練,旨在培養幼兒聽說雙語的興趣,促進幼兒認知、記憶、想象等認知能力的協凋發展。2.1國際雙語教育的利點2.1.1有利于幼兒大腦的發育幼兒時期1-3歲時學習口語最佳年齡;外語的學習最遲也不能超過4歲,原因是在這時期可以避免幼兒學習外語與本國語混淆;4,5歲則是掌握多種概念的好時期;6歲是發展大小、方位知覺的最佳年齡。美國芝加哥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提出了有名的智力發展的假設:5歲前是兒童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人的智力或心理是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日本學者木村久一認為兒童的潛在能力遵循著一種遞減規律。即生下來具有100分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一出生就進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從5歲開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從10歲開始教育,就只能成為具有60分能力的人。早期教育能促進大腦的發育。2.1.2有利于幼兒智力的開發2-12歲,被稱之為青春期前期,被稱之為語言學習的生理關鍵期和積極反應期。此時的大腦皮層還未完全左右側向化和功能化,因此大腦具有較強的可塑性,習得語言速度較快也比較高效。如果能以科學的方式方法進行語言教學啟蒙和引導,對于幼兒后期學習外語會有很大幫助,并且,由于是兩種不同的語言,對大腦產生良性刺激可以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國外的雙語教育已經經歷了110多年的漫長研究歷程,早已跨越了負面影響等問題時期,迎來了中性影響時期和積極反饋時期,我國可以借鑒其好的方式方法建立適合本國國情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模式。2.2國際雙語教育現階段的弊點。2.2.1雙語教育引導不當影響幼兒語言系統和思維混亂雖說幼兒年齡符合外語學習范疇,但是中國國內大多數幼兒園沒有結合各自幼兒園的師資和物資的實際情況來實施雙語教學,并且引導不當,容易導致幼兒語言系統和思維的混亂,還有可能讓幼兒習得了錯誤的發音,會直接影響幼兒以后的外語學習,并產生巨大負面影響。2.2.2幼兒教育機構不具備雙語教育資質或軟硬環境不足。幼兒受年齡小這一客觀因素所制約,尚未建立完善的思維模式,我國大部分的雙語幼兒園還很不規范,有很多私立的幼兒教育機構,尚不具備進行“雙語教學”的各項硬件條件和師資儲備,也沒有統一的幼兒雙語教學的系列教材。
3國際雙語幼兒教育的發展與思考
3.1國際雙語幼兒教育的發展。對于國際雙語教育的發展我們的思考應該有很多。首先,在選擇和指導語言教育的同時要思考時適宜幼兒教育的環境,良好的教育環境是實施教育活動的基礎。其次,語言教育要時刻保持協調狀態,首先幼兒對于自己母語基礎要夯實,再協調發展其他多種語言經驗,進而優化幼兒的整體素質。對幼兒進行雙語教育教學是,教學目標及課程設置是首先考慮的基準。再次,在教學形式上要有創新性,可采用驅動式任務法來完成學習任務。3.2國際雙語幼兒教育思考和建議。(1)建立良好的雙語教學環境。①教師本身要有一定的學歷和資歷。必須經過正規的學習和系統的幼教培訓。②雙語教學范圍的擴大的同時確保軟硬件條件的保證。(2)要有讓受教者愛上雙語教學的辦學理念和能力。(3)重視教師語言和行為培訓,多舉行授課教師專業學習會及教師團隊研討會,不斷發現問題、反饋問題、解決問題并擴大師資隊伍等。
4結語
中國的幼兒教育中國際雙語教育還處于摸索和完善階段,現階段的很多問題是阻礙幼兒教育早期發展的關鍵問題,國際雙語教育教學模式的推進本身是利弊并行的,我們要結合現階段的市場需求,認真分析和總結調研的結果,發現問題和思考解決對策才能讓中國幼兒教育國際化,才能培養出有國際競爭力和有創新思維的新興一代,教育是立國的根本,需要從娃娃抓起發揚中國國際化教育精神,達到富國民強的初衷。
參考文獻:
[1]曹中平.幼兒教育心理學[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杰克•里查茲.朗曼語言學詞典[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
[3]歐衛紅.雙語教學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4]王莉穎.雙語教育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5]張維.侵入式環境中3-4歲兒童第二語言獲得與發展的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8.
[6]王玉.加強我國學前兒童雙語教育的研究勢在必行———學前兒童雙語教育國際研討會綜述[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07(2):52~55.
[7]楊燕芳.關于幼兒園雙語教學的利與弊[J]考試周刊,2013(51):10.
作者:宇聰 單位:大連東軟信息學院
- 上一篇:大學生班級管理探索
- 下一篇:中職學前教育鋼琴特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