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在舞蹈藝術教育的應用研究
時間:2022-11-11 05:06:05
導語:新媒體在舞蹈藝術教育的應用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高職院校的舞蹈藝術教育中,新媒體技術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并對其產生深遠的影響。文章主要對新媒體對高職院校舞蹈藝術教育的影響進行探討和研究,嘗試運用新媒體技術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舞蹈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升高校舞蹈藝術教育的品質和效率。
關鍵詞:新媒體;高職院校;舞蹈藝術教育;影響;應用研究
在信息科技不斷發(fā)展的時代和環(huán)境下,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快,具有信息及時、表現(xiàn)形式多樣、受眾選擇性多、媒體個性化突出等特點和優(yōu)勢,推動社會媒體更加快速、高效地發(fā)展,因此它的運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在高職院校里,隨處可以看到新媒體的身影,它不僅能夠豐富日常教學、科研、課余開展各種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還能夠影響到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得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育創(chuàng)新活動當中來,促進高校的教學,也能夠提升大學生的知識技能、個人素養(yǎng)和內涵,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技術型人才。
一、新媒體在高職院校舞蹈藝術教育中的應用現(xiàn)狀
舞蹈是一門藝術,起源比較早,經歷發(fā)展與變革后,在當今時代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力。而這也主要是由于舞蹈藝術能夠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改革和創(chuàng)新,并能很好地將時代感和時代風格展示出來,是長期以來都比較受歡迎的藝術形式。在當下,高職院校規(guī)模日益發(fā)展壯大,學校的學科專業(yè)建設與設置更注重于學生實踐能力,以提升學生自我實踐認知為學習基礎,將所學知識與專業(yè)特點相結合,開發(fā)學生各方面潛在能力,提升學生自身素質。在眾多的素質教育學科中,目前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舞蹈藝術教育的途徑較為豐富。有專業(yè)性較強的舞蹈專業(yè)課;有公共選修舞蹈課程;有風格各異、特色鮮明的舞蹈社團以及校園內外開展的各種文藝比賽活動等等。大量學生因為愛好參與進來,并借助新媒體的技術,采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來進行學習、傳播和展示舞蹈藝術的魅力。
二、新媒體對高職院校舞蹈藝術教育的影響
(一)新媒體對高職院校舞蹈教學的影響。在當今這個新媒體時代,舞蹈藝術緊跟時代步伐,在表現(xiàn)形式上也發(fā)生很大的變化。舞蹈藝術是一種內外兼修的藝術,作為呈現(xiàn)人體體態(tài)美感的重要藝術形式,在其誕生發(fā)展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并打上歷史變遷、人文變遷、科技變革的烙印。舞蹈的精神內在直接影響著舞蹈藝術的傳播和發(fā)展。高職院校在開展舞蹈教學時,根據(jù)學生層次特點不斷進行舞蹈教育方法和形式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以往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方法和形式,造成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舞蹈教學的效果不理想。如今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合理運用新媒體來進行教學,并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舞蹈課程與各種知識的聯(lián)系,拓寬教學思路,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1]。新媒體具有視聽綜合、形象生動、信息豐富的特征,使用起來不受時空的限制。新媒體憑借數(shù)字技術的有效運用,通過電腦、手機、無線通信、計算機網絡、衛(wèi)星等渠道來向用戶提供服務和信息,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調出教學所需資源。新媒體讓以往枯燥的舞蹈理論學習、單純舞蹈動作的練習及作品所要表達的內容、意境、情感、審美和沖擊力通過多元的方式展示出來。舞蹈教師應當順應新媒體傳播發(fā)展大潮,使得新媒體的發(fā)展與高校舞蹈教育的發(fā)展規(guī)律相適應,豐富課程資源,更好地提升高校舞蹈藝術教育的教學水平[2]。(二)新媒體對高職院校開展舞蹈藝術實踐活動的影響。因為新媒體發(fā)展迅速,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在校園學習生活中,新媒體得以廣泛應用。我們常常看到熱愛舞蹈的專業(yè)舞蹈生、舞蹈社團團員以及部分非舞蹈專業(yè)的學生常常利用互聯(lián)網、手機、微博、微信、抖音等一些舞蹈節(jié)目和制作的舞蹈小視頻,與眾多的舞蹈愛好者們進行學習和交流,分享快樂。在校園中開展的各類型文藝活動演出中,對于舞蹈節(jié)目大家已經不是僅僅滿足于看“純舞蹈”的表演,大家對于舞臺舞美效果的要求也有所提高,開始借用新的科技手段、舞臺成像、舞臺燈光技術、配音技術,結合舞臺LED、投影儀等新媒體表現(xiàn)形式呈現(xiàn)出來,讓舞蹈節(jié)目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帶給觀眾更美麗、震撼的視聽覺沖擊與享受。
三、新媒體在高職院校舞蹈藝術教育中的運用策略
(一)構建新媒體背景下翻轉課堂新型教學模式,豐富高職院校舞蹈教學的內容、方法和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1.在高職院校舞蹈教學的具體活動中,舞蹈老師要積極主動地引入新的教學手段、教學方式,充分運用新媒體的傳播優(yōu)勢來豐富舞蹈教學的內容,增強學生自我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構建新媒體背景下翻轉課堂新型教學模式。目前QQ、微博、微信、微視頻軟件平臺(如快手、剪映、火山小視頻等),都是大學生群體中傳播較快、普及較廣的新媒體軟件[3]。因此,突破教材的內容局限和傳統(tǒng)的“口傳身授”教學法,將新媒體技術補充運用到常規(guī)教學中,讓學生們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地學習和掌握舞蹈教學知識和內容,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挖掘、感受所學舞蹈作品的內在精神,使得學生們更加深刻、具體、直觀地學習和掌握舞蹈知識,讓實踐教學不拘泥于教師本身示范。例如,老師們在進行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舞蹈教學時,可以在學習前通過新媒體將舞蹈內容表達的舞蹈情懷淋漓盡致展示出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認知和學習興趣,并把所要教授的重點動作風格、動作短句采用慢動作、停鏡、重放等教學手段,結合講解、示范表現(xiàn)出來,這樣就能夠幫助學生看清楚動作的技術細節(jié),弄清動作路線的來龍去脈,從而更快、更全面地突出對重點和難點動作的掌握,縮短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又如,讓學生將課前、課后練習過程及結果錄制上傳到交流平臺,讓學生一同觀看并對學生的表情、舞姿、動作、造型等進行討論、分析和指導,這樣教師和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教學中存在的優(yōu)勢與缺陷。對于基礎差的學生,課堂中對掌握不清楚的動作要求及運動路線等知識點,課后可以通過視頻錄像反復觀看并進行鞏固加深練習。因此,利用新媒體為學生構建的“第二課堂”教學模式,能夠大大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同時也能使師生間的交流更加深入。2.新媒體的加入使得教學兼顧了課堂與課外教學,利于學生掌握知識。根據(jù)不同專業(yè)學生的基礎層次差異,對課上教學與課下學習模式進行改革,調動學生們學習舞蹈的欲望,著重培養(yǎng)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得學生們能夠更加主動地參與到“第二課堂”當中來,更大程度上改變了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的角色定位,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例如,可以運用微博或者微信等來引導大學生們更好地關注舞蹈教學內容,拓寬學生們信息接收的途徑,使得學生們能夠從不同的方式或者渠道來獲取課堂以外更多的舞蹈知識和技能,從而增強高校舞蹈教學的效果。此外,老師也可以將舞蹈課程制作成微課或者慕課來給學生們分享,讓學生們能夠隨時、隨地學習舞蹈知識,不會受到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使高校舞蹈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得到更好提升。(二)促進課程教學實施,做好教學互動、反饋。1.在高校的舞蹈教育活動中,要重視對學生們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論是針對專業(yè)舞蹈生還是非專業(yè)舞蹈生的教學,教師都要從學生們的具體實際出發(fā),制定個性化教學計劃,合理利用新媒體推動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老師們不僅要重視舞蹈教學方法、模式和內容的改革、創(chuàng)新,同時還要積極與學生們進行互動、交流與合作,通過關注各種舞蹈的公眾平臺,轉載一些合適的文章、視頻,選擇性地為學生提供一些合適的學習資源,促進課程教學有序推進,拉近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距離,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得師生、生生關系更加和諧[4]。2.通過對學生們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從而促進學生們更好地學習和運用舞蹈知識。老師通過新媒體的有效運用,建立網絡交流平臺或者建立QQ、微信群,鼓勵和引導學生們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同時也可以將在舞蹈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疑惑,在網絡交流平臺上或者微信群里直接說出來,尤其是一些性格比較內向、基礎較差的學生,平時的話語就不多,對于課堂上沒掌握的知識點也不敢及時跟老師溝通,通過網上虛擬交流平臺就可跟大家一起討論和研究如何更好地復習和掌握舞蹈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使舞蹈教學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5]。如舞蹈中的某段復雜動作,單靠單一的語言表述很難為學生提供逼真、有效、快速的體驗,這時就可以通過運用新媒體中豐富的教學技術,將教學中的動作內容、情感展示出來,讓學生在感知上先入為主,引起了學生們的共鳴。對所學知識有所了解之后再通過課堂教師的示范講解、實踐練習并將學習成果用設備錄下來提交到交流平臺進行分段、慢速播放等處理后,進行成果完成質量的分析。(三)有效地推動舞蹈藝術實踐活動的優(yōu)化開展,提升校園文化藝術建設質量。1.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一些舞蹈學習資源。可在網絡上找到,為拓展舞蹈課外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共享學習平臺。通過舞蹈藝術實踐課的開展,可利用這些現(xiàn)成的資源對學生進行藝術素質的熏陶,學生可以通過新媒體技術學習舞蹈作品,在沒有老師教學指導的情況下學生們可以邊學習、邊模仿、邊記憶、邊思考,使得學生們在課堂外能更好地調動和培養(yǎng)學習舞蹈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信心,豐富了課余學習生活,有助于校園舞蹈藝術實踐活動順利開展。2.組織不同風格舞蹈社團,體現(xiàn)個性化教學。網上建立不同風格的舞蹈學習交流平臺,通過將新媒體技術運用在舞蹈教學,提升了學生個體舞蹈方面素養(yǎng)、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另外,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學習,使學生保持對舞蹈的興趣,也可建立舞蹈社團獨立微信公眾平臺、微博賬號等不定期更新相關專業(yè)內容,向學生提供更具針對性、更感興趣的專業(yè)知識。同時可通過網絡空間向學生提供各高校舞蹈專業(yè)比賽視頻、各個舞蹈團體表演視頻等,搭建起互相交流的網絡平臺進行學習討論,提高學生鑒賞能力。3.將新媒體技術運用到其他融合舞蹈藝術的文學、音樂、戲劇、美術、體育等學科的藝術作品當中,增強視覺效果和創(chuàng)意效果,幫助提高節(jié)目的水平和質量,并對學校社團活動高質量開展、提高校園文化藝術活動水平方面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四、結語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在開展高職院校的舞蹈藝術教育活動中,為了能夠更好提升高校舞蹈教學的品質,積極運用新媒體來配合開展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充分運用新媒體來豐富舞蹈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引導和鼓勵高校大學生們更加積極探究舞蹈風格、動作技巧規(guī)格及要領,深刻理解和領悟高校舞蹈藝術教育中蘊含的具體含義和情感詮釋,有助于高校舞蹈教學水平的提升。利用新媒體技術的傳播效應,強化高校舞蹈藝術教育活動的影響力和創(chuàng)新力,使之得到更好提升,進而大大提升新媒體技術在高校舞蹈教學的效率和價值,讓更多沒能進入課堂學習舞蹈的學生們,也能在課堂外隨時隨地接受舞蹈藝術教育,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行為和習慣,同時也加快培養(yǎng)和提升了高校大學生們的舞蹈藝術素養(yǎng)和綜合藝術品質,促進高校大學生們更加全面的發(fā)展,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呂藝生.素質教育舞蹈[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4:6-7.
[2]江丹丹.淺談新媒體對高校舞蹈教學的影響———評《新媒體舞蹈概論》[J].新聞戰(zhàn)線,2018(8):150.
[3]李馨瑤.新媒體背景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聲樂專業(yè)課教學中的應用[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8):154-155.
[4]楊燕.淺談新媒體發(fā)展對高校舞蹈教育的影響與對策[J].中國報業(yè),2017(18):95-96.
[5]張林.淺談新媒體的舞蹈教學應用[J].中國出版,2015(5):65-66.
作者:梁琳 單位: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職教藝術教育專業(yè)群發(fā)展研究
- 下一篇:藝術實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