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音樂教育現狀及問題分析

時間:2022-12-19 04:01:18

導語:高師音樂教育現狀及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師音樂教育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音樂基礎理論知識與技巧技能

(一)音樂相關知識

在識譜能力方面,100%的同學能正確識別簡譜和五線譜。在聽力能力方面,當問及聽完一首不熟悉的歌曲后的旋律記憶情況時,有0人選擇“完全記不住旋律”,占0%;有92人選擇“能哼唱出幾句旋律”,占48.4%;有98人選擇“能唱出一半以上旋律”,占51.6%。在音樂知識掌握上,問及長笛和單簧管屬于交響樂隊中的哪類樂器組時,選擇“銅管組”的有88人,占46.3%;選擇“木管組”的有102人,占53.7%.當問及《義勇軍進行曲》的曲作者是誰時,選擇“聶耳”的有99人,占52.1%;選擇“冼星?!钡挠?9人,占31.0%;選擇“朱踐耳”的有32人,占16.9%;選擇“黃自”的人數為0。結果顯示,學生的聽力能力和音樂史知識的掌握情況相對薄弱,部分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知識混亂”的現象,對知識的掌握不牢固。分析其原因,學生在入大學之前沒有接受系統的音樂方面的訓練,加之,貴師大音樂學院的藝術高考并不考《樂理》,與之相關的音樂基礎理論知識沒有引起學生的注意。高師音樂教育所要培養的中等音樂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音樂基礎理論知識,否則難以勝任以后的工作。

(二)音樂技巧技能

1.歌曲演唱能力的自我歸類感覺“喜歡唱,能演唱5—10首”的學生占38.9%,感覺“一般,會唱1—5首”的占“60.1%”,“從不唱”的占1%。此項調查顯示,學生具有演唱歌曲的能力,且有一定科學發聲方法和聲樂理論知識(大學一年級的聲樂課包括聲樂理論),但仍有“從不唱歌”的學生。部分學生只能組織和輔導“獨唱”和“小型合唱”,聲樂排練能力有待提高。這說明,學生的實際培養結果與高師音樂教育的培養目標還有一段距離。2.鋼琴水平、鋼琴伴奏情況感覺“鋼琴水平很不錯,能演奏很多首樂曲”的學生多為鋼琴專業的學生,85%的學生“能夠彈奏簡單的鋼琴伴奏”,10%的學生“能很流暢的用各種織體伴奏,”僅有5%的學生“不會彈伴奏”。3.樂器演奏的自我歸類感覺“很不錯,能演奏兩種及兩種以上”的學生占25.9%,感覺“一般,能演奏一種樂器”的占“61.0%”,“初學,剛入門”的占13.1%。上述三方面的調查是為了解學生的“演奏能力”。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具有鍵盤演奏技巧和某一門或多門器樂的演奏能力,但水平一般的,不足以為中學音樂課的歌唱教學配彈即興伴奏。試析其原因,貴州由于藝術教育比較落后,貴師大音樂學院的藝術高考沒有“附加項”,不加試鍵盤等樂器,而全國其他地方的高師院校一般都會增加“附加項”,讓學生演奏鋼琴或其他樂器。4.你會跳舞嗎?“會跳舞”的同學,多為舞蹈專業的學生,具備組織和排練舞蹈節目能力的人占極少比例。這項調查是為了解是否每個學生都能表演舞蹈,結果顯示,并非每個學生能會跳舞,也不具備組織和排練舞蹈節目的能力。這與高師音樂本科教育培養“全能型”人才的目標有出入。5.“你是否會隨意編唱曲調”選項中,選擇“經常會”的占34.7%,選擇“偶爾會”的占36.4%,選擇“不會”的占28.9%。結果顯示,2/3的學生在掌握了相當的樂理、和聲和歌曲創作后,具有一般的音樂編配能力。綜合上述五項,學生的“演奏”能力和“創作”能力有待提高,在“歌唱”、“舞蹈”兩方面的能力則比較薄弱。很多學生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專業和其他音樂課程的關系,出現了一種“只學專業,不學其他”的現象,這與高師音樂教育目標是不相符的。在課程設置上,不妨將“舞蹈表演”和“歌曲寫作“列入必修課的范圍,因為作為一名合格的中等學校音樂教師,必須同時具備多項音樂素質與能力,除了要掌握扎實的音樂理論基礎知識,還要會指揮合唱、作曲、配器、聲樂演唱和鋼琴伴奏等能力,這就需要學院在課程設置進行調整,將課程向多樣性發展。

二、音樂欣賞能力

(一)體驗與理解

上表數據顯示,大部分學生具備對音樂的感性體驗能力,但仍有15.3%的學生不具備這樣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案設計上引導學生對音樂進行主動體驗,用學生的眼光來審視自己的教學方法。音樂教育的學習過程必須是學生的親自實踐的過程。上表顯示,學生的注意力大都放在“歌詞”,體驗、感受、想象和聯想等音樂審美的重要過程被跳過,“情感體驗”被忽略,沒有產生音樂審美經驗,偏離了藝術教育內涵———審美經驗的產生。③綜合以上兩表,在音樂教育過程中,面對部分感性體驗不強的學生,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鼓勵學生用個人理解的知識進行探索的行動或創造的過程。如何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創造性,讓教學走向創新,這是音樂教育的重點和核心。把音樂教育更多的傾向于一種增強自我表現、創造力和培養個性的途徑。通過音樂教育使學生感受和積累音樂經驗、鼓勵學生創新和獨立思考才是音樂教育的真諦。

(二)表現與創作

當問及“你是否參加過學校組織的或是其他的音樂活動”時,有29%的人選擇“偶爾參加”,50%的人選擇“從未參加過”,21%的人選擇“經常參加”?!澳闶欠駮S意編唱曲調”選項中,選擇“經常會”的占34.7%,選擇“偶爾會”的占36.4%,選擇“不會”的占28.9%。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缺乏自信心和舞臺鍛煉機會較少。結果顯示,學生有一定的音樂表現和創作欲望,但潛在的創作欲望沒有被激發,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心和音樂理論知識的支撐。在實施音樂教育中,如何鼓勵學生突破心理障礙、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培養學生創造力成為重要的一課。目前,學院多為分科課程,不強調各門課程之間的聯系。這樣的課程設置一方面有利于形成嚴謹的學科體系,一方面又分裂了學科知識,不利于綜合能力的形成。藝術教學不是知識的重復和積累,在學習的過程中蘊含著創造。歷來,人們對音樂藝術教育的功能認識存在一個誤解———過多的關注音樂藝術的非審美功能,特別是知識、技能、輔德和益智等方面,忽視音樂藝術的審美功能,如情感、興趣、想象、創造等,忽視音樂教育在開發潛能、培養創造力,完善人格和美化人生等方面的獨特作用,習慣把其他課程的教育目標簡單德移植為音樂教育目標。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主要目的,通過音樂美的熏陶,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平衡與和諧。有了一副音樂的耳朵,才能在音樂藝術的寶庫中汲取營養,從而在生活的酸甜苦辣中發現人生的樂章。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創造型人才。

三、音樂的需要與動機

此項調查共設計了六個問題:問題一:音樂在你生活中的地位?調查結果是:選擇“必需品”的有132人,占69.5%;選擇“不需要”的有13人,占6.8%;選擇“可有可無”的有45人,占23.7%。問題二:向往將來從事的職業?調查結果是:選擇“與音樂相關的職業”的有141人,占74.2%;選擇“與音樂毫無關系”的有12人,占6.3%;選擇“從事音樂教育事業”的有37人,占19.5%。上述兩項調查結果顯示,選擇愿意“從事音樂教育事業”的人只占19.5%,大部分學生畢業后不愿當音樂教師,這說明高師音樂教育原定培養目標與實際培養結果產生了矛盾的現象。問題二:你喜歡音樂課上的哪個內容?調查數據顯示選擇“學習音樂知識”和“歌唱”的人數較多,分別是38.2%和32.1%,其次是“聽音樂”,占20.3%,接著是“鋼琴等其他樂器彈奏”,占9.4%。問題三:每周練習時間情況。每周練琴時間“低于5小時”的學生有28人,占14.7%;時間在“5-10小時”的學生有130人,占68.4%;時間在“10小時以上”的有32人,占16.8%。每周練聲時間“低于1小時”的有20人,占10.5%;在“2小時”的有123人,占64.7%;在“2-5小時以上”的有47人,占24.7%。上述三項調查數據表明,大多數學生具有強烈的學習音樂的需求,這種需求是自發的、不帶功利性的,他們對音樂的濃厚興趣構成了音樂學習良好的心理動力。問題四:會唱的歌曲類型哪種居多?調查結果是:選擇“流行歌曲”的有98人,占51.6%;選擇“民間歌曲”的有85人,占44.7%;選擇“搖滾歌曲”的有3人,占1.6%;選擇“外國歌曲”的有4人,占2.1%。問題五是:下面幾首樂曲(《二泉映月》、《春節序曲》、《步步高》、《瑤族舞曲》、《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和《賽馬》)你聽過幾首?調查結果顯示95%的學生都聽過。上述兩項調查結果顯示,“民間歌曲”相比“流行歌曲”只有6.9%的差距。眾所周知,流行音樂是頗受歡迎的,民族音樂則是被少數人所熟知。這樣的結果表明,民族音樂在西部貴州這樣的高校得到了應有的發展,但還有改善的空間。民族藝術是一個值得強調的命題,應作為中國藝術教育的最基本的起點與最重要的核心來對待。貴州省有眾多的少數民族,民族音樂資源相當豐富,怎樣挖掘、利用這些精神財富,如何在高師院校繼承和保護這些民族音樂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中國的民族藝術要扎根在本國的傳統與現實之中,需要與中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立足于此,要著述一批傳承民族音樂精華的音樂教材、培養一批有能力傳揚民族音樂傳統的后來者、宣傳者、創作者與高素質的民族音樂師資是十分重要。問題六是:你希望在今后的音樂課上能學習哪方面的音樂知識?對于這個問題,學生的回答有“音樂相關理論”、“流行歌曲演唱方法”、“歌曲創作”、“樂器保養”、“樂器演奏”等。這樣的數據顯示,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廣泛的,在音樂教育的目標上,除了要掌握技能,更多的應該關注涵養學生的愛美之心,“世間有‘真、善、美’三個真理。人生便是追求這三個真理??茖W追求真,道德追求善,藝術追求美。”美是感情的,不是知識的,是欣賞的,不是實用的。結語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西部高師音樂教育總體水平偏低,較之中、東部地區尚有一定差距。除歷史和社會的各種客觀因素外,人們在主觀認識上也應引起重視,如何培養能適應中等學校音樂師資的合格人才、如何發揮西部少數民族音樂資源的優勢、如何使培養的人才能更好地為西部音樂教育服務等都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能創造性思維、有敏銳的審美能力、有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和熟練的專業音樂技能的人才是現代音樂教育所要培養的人才。讓我們積累經驗、發揮優勢、揚長避短把西部高師音樂教育提高到一個新的臺階。

本文作者:張娟娟工作單位:貴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