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本土音樂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26 10:28:43

導語:地方高校本土音樂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高校本土音樂教育論文

一、在地方高校中開展本土音樂教育是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

在校大學生是一個龐大的群體,而且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通過他們可以擴大本土音樂的傳承面;同時這些大學生又是一個擁有很高文化素質的群體,他們會在傳承的過程中加入現代音樂文化元素,使本土音樂得到發展。本土音樂的優秀曲目在這些大學生中引起思想上的共鳴,深諳這些音樂文化折射出來的民風民俗、歷史上生產生活的內涵,并且喜歡這些本土音樂,就是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開展本土音樂教育,就要挖掘、整理、篩選本土音樂的精品,再把這些本土音樂精品融入到不同形式的音樂教學中,也是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

二、在地方高校中開展本土音樂教育可以更好地發揮音樂文化的教化功能

荀子說:“樂者,圣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透徹地闡明了音樂的教化功能,說明我們的先人早在古代就已知曉了這一道理。音樂以其獨具的特質,順隨人意,與人的情感相結合,進而感動人心,借以起到教化的作用。傳唱在赤峰巴林草原上的《善良之歌》唱出了“崇敬萬物和諧共存,厭惡一切狡詐作壞”,“寬容大度的善良人”,“忌諱邪門歪道,也不貪酒色不害人”。旋律舒緩凝重,歌詞直白樸實,講出了做人的道理。教化人們棄惡揚善,要崇敬萬物和諧共存,這里的和諧共存,既有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也有人與自然的和諧及人與動物的和諧。而流傳在赤峰草原上的《天上的風》,則是一首勵志民歌,歌詞中寫到:“天上的云啊不平靜,世上的人們不能長生,誰也沒喝延年的圣水,凡事都要趁著年輕。天空上的風啊刮個不停,世上的人們時光有限,誰也沒喝不老的瓊漿,年輕的人們要埋頭苦干。天上的星星啊照亮大地,文明能給人們帶來幸福,要想擺脫愚昧的日子,現在就要多下辛苦。天上的月亮啊照耀大地,世上的人們追求光明,為了不再任人宰割,有志的青年加倍努力。”每段歌詞的前兩句通過對云、風、月的描寫,借喻明理,闡明要想擺脫愚昧的日子,不再任人宰割,有志的青年就應多下辛苦,加倍努力。歌詞寓意深刻,使人在歌唱和欣賞中受到教育。古老的勵志民歌今天傳唱,仍然有著激勵年輕人的教化功能。還有許多描寫草原、思念家鄉、感恩父母的歌曲,都從不同角度滲透著教化功能。

三、在地方高校中開展本土音樂教育可以拓展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

本土音樂作為音樂文化的組成部分,應該為廣大青年學生特別是音樂專業的學生所認識、接受,而不是片面地認為本土音樂都是些土得掉渣的東西而鄙視它。現代音樂的輝煌,也是從這些土的掉渣音樂的基礎上豐富、升華,一步一步發展過來的。伴隨著歷史的推移,本土音樂以其獨有的生命力,走到今天,發展到現在,自然有其被社會認可和被公眾接受的一面。大浪淘沙,歷經久遠年代流傳下來的本土音樂中有大量精品,這些精品是民族文化的積淀,記載著本地區、本民族曾經的生產與生活,傳達著這個地區民眾的情感。而這些在傳統教材中是沒有的。青年學生應該認識到,本土音樂的學習,既可以使自己在學習中享受本土音樂帶來的精神愉悅和精神熏陶,了解這個地區的音樂文化,還可以學到更多音樂知識,掌握更多的音樂素材。在學習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舉一反三,去了解更多地區的音樂文化,積累更多的音樂知識,拓展自己的音樂文化視野,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和音樂品味。

四、在地方高校中開展本土音樂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懷

人們喜歡音樂,就是為了在音樂中尋求快樂,享受音樂帶給他們的美感,享受音樂帶給他們的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情和美好心境。在這種心情和心境下,音樂使人們的良知和德行得到積累,并凝聚、積淀成一種道德心理結構和行為模式,使人們變得更純真善良。本土音樂歷經久遠的傳承,流傳下來的精品可以使人們在欣賞中得到愉悅的同時,激發人們向上、向真、向善、向美的情結。本土音樂不同于直面的哲理闡述,也不同于面對面的育人說教。而是在表演與欣賞中,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情感。如荀子所說“,聲樂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在地方高校中開展本土音樂教育,就可以在音樂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懷。在傳唱的赤峰民歌,特別是蒙古民歌中,不乏贊美家鄉、歌唱美好生活的民歌。如《我的故鄉》,以“連綿不斷的蔚藍山陵,起伏天邊的銀色沙海,那是母親生我的地方,讓我一生眷戀的故鄉”的歌聲,唱出了對家鄉的眷戀,情深意切。《吉祥的草原》唱到:“在這富饒的草原上,牧人的生活多美好。在這吉祥的日子里,歡樂的歌聲多嘹亮”,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些歌曲以樸實真摯的語言,優美流暢的旋律,表達著對家鄉的思念,對生活的贊美。一個對家鄉無限思念,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人,一定會對祖國充滿愛的情懷。還有許多頌揚母親的民歌,一曲《小鹿》,在舒緩的旋律中唱到:“……母鹿喂飽了小鹿,引開了打獵的人,……失去母愛的小鹿,流下了傷心的眼淚”,借物喻人,唱出母鹿為保護小鹿犧牲自己,頌揚了母愛的偉大。《沙力哈達》的歌詞寫到:“紅糖再甜也甜不過媽媽的笑容,奶酪再香也想不過媽媽的乳汁”,“想起撫育我的母親,淚水蒙住了我的眼睛”……歌聲直接唱出了對母親的思念,對母親恩情的銘記,與現今火熱唱響的《世上只有媽媽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感恩的意識在歌唱與欣賞中得到了升華。雖然這些經久的民歌沒有現代新潮的詞語,但樸實真誠,只要你走進歌聲,用心去唱,用心去聽,用心去想,就會體味到內中的無窮魅力,心靈受到震撼,引起自己思想上的共鳴、情感上的波瀾,進而聯想到自己的父母、身邊的親情,感恩意識會油然而生。而聽到思念家鄉的歌聲,對生活贊美的旋律,家鄉的山山水水就會浮現在眼前。一個對家鄉無限思戀,對生活充滿激情,對父母恩情銘記的人,自然會對祖國充滿愛的情懷。

五、在地方高校中開展本土音樂教育可以服務于地方經濟

雖然是地方高校,但是都面向全自治區招生,有的院校還面向全國招生,這些來自不同省區和不同盟市的學生,接受本土音樂教育,就為地方優秀民族音樂文化曲目向外傳播搭建了一個交流平臺,向他們的家鄉、他們的親朋介紹赤峰地區的優秀本土音樂文化,間接地提高了赤峰的文化知名度和旅游城市知名度。赤峰市打造旅游城市名片,離不開音樂文化。向來赤峰旅游的游客推介赤峰的歷史、文化,舉辦文藝演出,出版音樂CD,必不可少地要有本土民族音樂文化中的精品,而這些活動的開展,地方高校的學生,特別是音樂專業的學生,完全可以和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參與到其中來。他們的參與,無論從人才、音樂器材裝備、表演設計,還是傳統音樂文化融入現代音樂元素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優勢。因此,他們在培養音樂人才的同時,以自己的優勢加入旅游活動,可以提高旅游活動中的文化品位,豐富旅游文化內容和形式,是一件地方旅游經濟和學校本土音樂教育雙贏的好事。哲人柏拉圖說:“音樂教育,除注意道德和社會目的外,必須把美的東西,作為自己的目的來探究,把人教成美和善的。”在地方高校中開展本土音樂教育,既要考慮到音樂給學生帶美的愉悅、知識的積累,也要想到音樂的教化功能,即從思想上給學生以正能量。在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中,培養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引領學生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深厚的民族情感,激發想象力和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作者:王奇單位:赤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