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京劇音樂教育與審美探討
時間:2022-10-27 09:57:09
導語:高校京劇音樂教育與審美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開展京劇音樂審美教育的必要性
京劇是一門高度綜合的藝術,它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相傳的精神紐帶。京劇唱腔宣傳忠孝節義、大公無私、積極向上的內涵,唱腔反映出民族是非觀與道德標準,劇中人物形象在社會倫理道德建設中起到楷模作用,具有民族美學意義。京劇音樂旋律來源于各地民間民歌,受南北音樂文化流通影響,也具有很強的地域特色。在“西皮”“二黃”聲腔基礎上,吸收昆曲、秦腔、地方小戲及民間小曲的腔調,從而構成京劇音樂綜合、多重的特點,京劇音樂的形成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京劇音樂審美教育課程將對學生認知民族文化及戲曲音樂起到重要作用。
二、京劇音樂風格的特殊性
(一)京劇音樂的“程式性”
“程式性”是京劇音樂的突出特征。京劇樂隊按聽眾的審美需求建立了“文武場”,并在百年實踐中積累出有關聲腔、板式過門、伴奏、曲牌運用的規律。京劇聲腔以“皮黃”為主,西皮腔明朗歡快,帶有喜悅激動的特色。二黃腔平和舒緩,適用于敘事、抒情等情緒。兩者相互和諧,形成“西皮之清麗纏綿,二黃之神味雋永”之韻。京劇是戲曲中最成熟的“板式變化體”,其有完備的板式體系特征,如“慢板”:4/4節拍,一板三眼,旋律迂回復雜、拖腔較長,用于人物內心矛盾、憂傷、感嘆之時。京劇音樂板式多達10余種,每一音樂結構、過門、鑼經及適用情緒各不相同,其規律高度體現了“程式性”。另外,在京劇傳統演出中,常由樂師演奏曲牌為劇情銜接、渲染氣氛進行處理,因此曲牌在應用場合與功能意義上有一定基調與程式,如曲牌“小開門”用于皇帝出場;“榜妝臺”用于酒宴聚會;“哭皇天”用于靈堂祭祀;“工尺上”用于迎送賓客??梢姡凭哂蟹€定嚴格的程式框架,它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土壤,有著巨大的民族意義和審美特征。
(二)京劇音樂的“即興性”
京劇形成之初,“口傳心授”是唱腔音樂傳承的主要方式,并無樂譜記錄。唱腔旋律經由幾代人或地域間的傳習,難免會發生變化。相同傳統劇目的相同唱段,由不同地域或不同演員來演唱,旋律“過門”也是各不相同、千變萬化的。而中國京劇音樂與西方交響樂截然不同,我們不會找到兩段完全相同的唱腔、板眼或是“過門”的旋律。一方面,由京劇傳統伴奏中沒有統一、標準、固定的樂譜所決定;另一方面,與樂隊琴師常需根據舞臺突發情況,因地、因時、因人的變化而作“即興”演奏也有一定關聯。
(三)京劇音樂的“趣味性”
歐洲戲劇的表演舞臺,需布置出符合劇情的真實場景及道具。演員通過在實景中的表演加強觀眾對劇情的理解。而中國京劇表演舞臺布景不采用實物道具,劇情變化由演員的表演塑造出來。首先,京劇樂隊承擔著許多描繪舞臺環境的任務,如在呈現風雨雷電、嬰孩啼哭、馬嘶雁鳴等效果時,由樂隊“文武場”來模擬特定環境。其次,樂隊中各樂件音色不同,展現的音效及趣味也不同,如小鑼運用特殊音色,常配合小花臉、小花旦等詼諧活潑的人物出場;大鑼聲音低沉,常配合沉著干練,有社會地位之人出場;鐃鈸與某些節奏結合之后,可暗示人物勇敢機警或急促的趕路。再次,音樂中有諸多有趣的“鑼鼓經”:“急急風”用于敵我雙方交戰的場景;“圓場”用于行走或翻山越嶺;“四擊頭”用于亮相等。
三、高校審美教育現狀及實踐方案
筆者針對遼寧省5所高校學生進行調查,在問卷調查中發現:喜歡流行音樂者高達71.8%,其中12%的學生狂熱喜愛韓國、日本明星,9%的學生偶爾會聽流行音樂,50%學生熟知當下流行歌曲。而調查中喜歡中國京劇者比例為28.2%,其中11.2%的學生聽過但不懂,4%的學生會唱,2%的學生受家庭熏陶了解一些,11%的學生則從沒聽過京劇。當了解學生是否學過京劇音樂課時,僅有4%的學生選修過,其余學生表示沒有學習過,至今不懂何謂京劇音樂。以上數據反映出當代大學生對本民族傳統文化及音樂素養的嚴重匱乏。大學生的審美心理發展關乎國家未來的建設以及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對于如何向大學生傳達積極向上、具有傳統思想內涵的音樂知識,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途徑:第一,增設京劇音樂審美課程,編入高校教學大綱。在高校開設京劇表演藝術綜合課,使京劇表演、音樂賞析成為普通高校的必修課及選修課。將原有歐洲古典音樂欣賞課改為中國京劇音樂欣賞,教學內容側重民族音樂,從根本上保持中華國粹的傳承與延續。第二,組織開展高校京劇社團及比賽演出活動。高校社團是校園文化與思想最為活躍的地方,引領著大學生的思想潮流。開展京劇社團,組織學生演出、打擂比賽,以及與專業人士交流心得,將會有效提升學生對于京劇的興趣與愛好。第三,夯實高校京劇音樂基礎理論教育,制定教科書。開設京劇唱腔分析、基本樂理等基礎理論課程,是提高大學生音樂審美教育的必經途徑。同時,針對高?,F狀,需由專業教師制定一套適用的京劇音樂教材并標明課時與要求。第四,培養京劇音樂專業教師隊伍。加強對京劇音樂專業教師的師資培養,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教學機制。目前,我國教師中從事京劇教學者為數不多,從事京劇音樂教學者更是鳳毛麟角,這嚴重制約京劇國粹藝術的傳承發展,以及人才培養與審美教育的良好發展。審美教育將伴隨大學生的健康審美能力一同茁壯成長。筆者認為,只要提供豐腴的土壤與良好的發展環境,審美教育之花定會盛開出有利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飽滿果實。而高校開展京劇音樂審美教育是繼承我國傳統文化的需要,同時也是培養我國京劇優秀人才的必然途徑。
作者:熊櫻僑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戲劇藝術學院
- 上一篇:銀行副行長個人工作總結7篇
- 下一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心得探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