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在大學生素質培養的作用
時間:2022-11-30 02:56:28
導語:音樂教育在大學生素質培養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在音樂教育中提升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
提升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不僅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同時也是其他學科教學的重要任務。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盵1]音樂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以其生動活潑的教育形式,在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中發揮了獨特作用。優秀的音樂作品中蘊含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一個優秀的音樂作品,其中不僅包含著對美的追求,同樣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比如,《春天的故事》運用白描的手法、敘述的筆觸和親切感人的語調,熱情歌頌了鄧小平同志制定的改革開放政策,以及改革開放政策給中華大地帶來的巨大變化,歌曲對全面理解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重要意義;等等。這些優秀歌曲所展現的思想內涵,正是當前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重要內容。因此,發揮音樂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突出音樂教育中的思想引領和價值導向,可以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用力,進一步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音樂教育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青年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主渠道,但是如果只重視思想政治理論灌輸,而忽視時代的發展和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利益需求和價值關切,也會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當前,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社會環境呈現出新的特點。各種社會思潮影響加深,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更加多元,青年學生對自身的成長成才和全面發展更為關注,等等。這些新的特點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在繼承灌輸理論的基礎上,結合社會環境和青年學生的新特點,創新路徑,增強實效。音樂教育可以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是枯燥的理論教育,它可以通過各種生動活潑的教育形式完成教育目標,比如,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結合革命任務創造的快板書就是典型代表。高??梢杂行н\用音樂教育的形式,將思想政治教育同優秀的音樂作品相結合,甚至結合思想政治教育任務創作優秀的音樂作品,使青年學生在音樂的感染和影響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音樂的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
二、在音樂教育中培育青年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
音樂教育在提升青年學生科學文化素養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不僅可以豐富青年學生的音樂知識和音樂素養,同時也可以在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堅定信念中幫助青年學生更好地提升科學文化素養。音樂教育有助于啟迪人類智慧。音樂是啟迪人類智慧的鑰匙,是高校智育的重要工具。雨果認為文學、數字和音符是開啟人類智慧的三把鑰匙;愛因斯坦談到,真正的科學和真正的音樂要求同樣的思維過程,如果他在早期沒有接受音樂教育,那么無論什么事業都將一事無成。中國傳統音樂包含五音十二律,西方音樂包括A-G七大音階,在這些音律和音階的排列組合下,形成了歷史悠久、旋律悠揚的中國民樂,形成了變化多端、內容豐富的西方交響樂。這些音階與音色的組合體現著人類的獨特智慧,展現著不同地域人群的特有思維方式,它不僅能夠鍛煉人的思維能力,同時也可以擴展人的思維視域。音樂教育就是將這種音樂智慧傳遞給后人,并通過這種獨特的方式,進一步啟發人類思想。同時,音樂的演唱或演奏需要耳、眼、喉、舌、腦多項器官的協同配合,通過有效的音樂教育和音樂訓練,可以充分開發青年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青年學生的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完善手腦協調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青年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素養的能力。在音樂教育中陶冶情操。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陶冶情操是相輔相成的。通過陶冶情操、愉悅心情,可以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正如錢學森所言,正是音樂藝術里包含的詩情畫意和對人生的深刻理解,豐富了人對世界的認識,使人學會了藝術的廣闊思維方法?;蛘哒f,正因為教育對象受到了這些藝術方面的熏陶,才能夠避免死心眼兒,避免機械唯物論,想問題能夠更寬一點、活一點。音樂教育可以使青年學生在高尚的情操中開闊思維方法,通過愉悅心情激活科學文化興趣,在此基礎上更好地吸收科學文化知識。在音樂教育中堅定科學信仰和學習信念。提升青年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因此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需要有堅定的科學信仰和學習信念。在一些優秀音樂作品中,包含著人們對科學文化的向往和追求,體現著人們艱苦求學的可貴精神。比如,《好大一棵樹》中展現的人民教師崇尚科學、無私奉獻精神,可以激勵青年學生尊重知識,堅定科學信仰;《義勇軍進行曲》《保衛黃河》中的愛國情感,可以激起青年學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熱情,增強學生學習動力;《蝸?!贰稅燮床艜A》中的堅持不懈、拼搏向上的精神,可以幫助青年學生堅定學習信念,給予青年學生戰勝困難的勇氣。通過音樂教育,堅定青年學生的科學信仰和學習信念,可以幫助青年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戰勝困難,不斷增強自身的科學文化素養。
三、在音樂教育中完善青年學生的人文素養
新世紀高等教育呼喚人文精神的回歸,克服功利主義的狹隘,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2]音樂不僅是人文素養的重要內容,同時挖掘和突出音樂中蘊含的文化底蘊,也是提升青年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中國民族音樂中蘊含豐富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國民族音樂歷史悠久,從陶塤、古琴等中國傳統樂器,到《詩經》《樂經》等歌詞、樂理著作,其中富含深厚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陡呱搅魉贰睹坊ㄈ贰稘h宮秋月》《陽春白雪》《漁樵問答》《廣陵散》《十面埋伏》等古琴曲中包含著豐富的歷史典故,它們用悠揚的古琴律講述著多彩的中國故事;京劇、東北二人轉、河南豫劇、河北梆子、越劇、秦腔等中國優秀傳統戲曲,用不同地域的文化形式鮮活生動地表現著中國的歷史和人文,歌頌著中國人民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堅韌品格。了解中國民族音樂,理解民樂中體現的中國歷史與人文精神,無疑是提升青年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路徑。中國少數民族音樂蘊含豐富的民族文化底蘊。費孝通曾用十六字來形容中國各民族間文化的關系“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中國少數民族音樂也是如此。中國少數民族音樂輝煌燦爛,它們各具特色,和而不同,展現著各民族優秀的歷史與人文。充分認識各民族音樂,理解各民族音樂中所體現的民族文化底蘊,是提升青年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內容?!栋⒗锬竞埂贰哆_坂城的姑娘》生動表現了新疆維吾爾族同胞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底色;二胡曲《賽馬》、馬頭琴曲《萬馬奔騰》、草原歌曲《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生動表現了蒙古族同胞的寬廣胸懷和牧民生活;《翻身農奴把歌唱》《康定情歌》《青藏高原》生動表現了西藏人民的高原生活和樂觀向上的民族心理;等等。少數民族音樂中反映著少數民族同胞獨特的生活方式,同時也體現著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格局和特色。了解和學習少數民族音樂,對于青年學生了解多民族文化,提升個人人文素養具有重要作用?,F代流行音樂中蘊含著豐富的時代文化底蘊。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流行音樂逐漸涌入中國,成為影響青年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文化形式。流行音樂不僅時尚多元,其中也包含著豐富的人文底蘊。在音樂教育中使青年學生充分了解優秀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和音樂特征,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和價值導向,可以有效提升青年學生的人文素養。
四、在音樂教育中促進青年學生的健康心理素質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青年學生面臨的社會競爭壓力也逐漸增強,就業壓力、情感壓力、學習壓力等使青年學生的心理素質面臨嚴峻考驗。心理素質不僅僅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內容,音樂教育在其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有效發揮音樂在學生心理發展中的潛移默化作用,可以有效增強青年學生的心理素質。在音樂教育中化解心理問題。在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過程中,會遇到諸多困擾,如家庭、學業、感情、工作等一系列問題,從而引發相關的心理困擾,給青年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帶來困擾。音樂教育可以充分發揮音樂的獨特優勢,利用音樂中的精神引導化解青年學生的心理問題。首先,可以從音樂的變化發展中了解青年學生的思想特點,準確把握青年學生思想的時代特征,做到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化解青年學生的思想問題;其次,利用優秀音樂作品中蘊含的精神力量化解青年學生的心理疑慮,比如用《朋友》《第一時間》等歌曲去詮釋青年學生間的友誼,用《愛》《情非得已》《小幸運》等歌曲去化解青年學生在感情中遇到的困擾,用《我相信》《隱形的翅膀》《感恩的心》等歌曲化解青年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壓力,激勵青年學生勇于戰勝苦難;最后,利用古典音樂、輕音樂舒緩青年學生的緊張情緒,促進青年學生在放松、舒適的氛圍中化解心中的各種疑慮。綜上所述,音樂教育以其自身特有的優勢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進一步完善高校音樂教育,有效發揮音樂教育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積極作用,需要在課程設計、管理方式、活動平臺、制度機制等方面下工夫。首先,高校應該樹立現代音樂教育理念,充分認識音樂教育的突出作用,用新的音樂教育理念去幫助學生增強音樂認識,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增強音樂教育效果的基礎上實現青年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其次,高校要完善音樂教育課程設置和教材建設,嚴把教育內容質量,教學內容中的音樂作品要結合時展和青年學生的發展實際,兼顧藝術性和思想性。再次,要結合青年學生的思想特點和成長需要安排和開設音樂類選修課程、音樂類教育活動,把音樂教育和思想教育、實踐教育、日常管理和學生社團活動結合起來,在藝術教育中體現價值導向,在思想教育中借助藝術教育、音樂教育的載體和手段。最后,要注意完善高校各項課程的內部協調機制,促使音樂教育與“德、智、體、美、勞”等教育活動同向同行,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大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思想教育本身應該是豐富的,也應該是富有文化蘊含的,這樣才可能對教育對象產生積極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音樂這一人類共同創造的文明成果,應該在青年的素質教育和思想引領中發揮更加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作者:趙九星 單位:中國戲曲學院
參考文獻:
[1].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9.
[2]顧明遠.高等教育與人文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2002,(1).
- 上一篇:列寧法制教育對象分析
- 下一篇: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