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音樂教育發展調查報告
時間:2022-10-30 02:46:28
導語:兒童音樂教育發展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兒童在接受音樂教育時在形式上呈現單一化傾向,學校音樂課程出現“邊緣化”危機,單一的教育載體讓優秀音樂在兒童間的傳播顯得舉步維艱,不利于兒童健康音樂審美和藝術審美的養成。因此運用調查統計、案例分析和比較分析等具體手段,通過實地調研、文獻資料調查等方法統計項目所需要的相關案例,在新信息時掘更適合兒童音樂傳播、發展及創新的途徑,是推進中國兒童音樂教育發展的新思路。
關鍵詞:互聯網;音樂教育;調查;分析
一、調查背景
由于歷史和社會原因,我國兒童音樂教育主要分為隱性和顯性兩種形式。隱性教育主要利用家庭環境熏陶等培養兒童音樂欣賞及活動技能;顯性教育主要是通過學校開設音樂藝術類課程進行兒童音樂技能的訓練。兒童在接受音樂教育時,最明顯最直觀的方式是顯性形式,但在學校教育中,音樂課程的主要載體還是課堂,在形式上呈單一化傾向。兒童在學校接受音樂教育的形式也主要是歌唱律動、簡易器樂演奏,兒童身心的日益成長,簡單的課程已經難以吸引兒童興趣,使學校音樂課程出現“邊緣化”危機,單一教育載體讓優秀音樂在兒童間的傳播顯得舉步維艱。因此在新信息時掘更適合兒童音樂傳播、發展及創新的途徑,是推進兒童音樂教育發展的新思路。
二、調查分析
作為音樂的傳播媒介,音樂課程資源應該要有開放性。課程教材、師資、家長、社會公益活動等都應當成為充分可挖掘的資源。兒童音樂教育要走進現實生活,因此音樂教育須防止落入功利化的狹隘陷阱,要杜絕出現程式化,積極主動整合多樣化資源,創新音樂教育生活化的有效傳播媒介,為學校教育增加音樂教育課程資源。由調查報告顯示,近70%的家長都對子女進行音樂教育。在中國,音樂教育一直是非常龐大的市場。實地探查后我們發現,大型機構一般由正規音樂學院或藝術院校的培訓部門等組織成立,傳統機構院校只占市場的不到3%。剩余97%的機構其實都是零散發展的小機構。這些機構一般發展上有兩個極端:1、普通師資、教學環境差:學生少,口碑不好,續費學生很少;2、有名師、場地好,但成本高,有“名牌老師帶走”風險。因此絕大多數的機構都是由這種“小作坊”組成,而今遇到教育機構正規化的“嚴打行動”,難合格就是自然現象了。很多這樣的培訓機構,為了取悅家長,而放棄真正的音樂啟蒙原則,放棄個性化教學,轉而進行標準化的流水線生產一般的枯燥訓練。在近350份調查問卷中,有75%的家長意識到音樂啟蒙教育并非簡單學習器樂演奏,但只有不到30%的音樂教師能夠補充教學以外的知識,如基本樂科、音樂文化、音樂史等知識。音樂新課程改革要求的硬件是很先進的,然而由于激烈的升學競爭,人們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教育評價以及對音樂教學的盲目、不理解,使得人們對音樂課的探索不及其他科目深入,從而影響音樂教育。如今新課標教育要求已將藝術類學科明確規定為必修甚至升學加分項目,社會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日漸增加。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升,有84.2%的家長愿意投資孩子的音樂啟蒙,64.6%的家庭愿意并已經接受了音樂教育?!吧賰核囆g教育”被稱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結果顯示:中國的少兒達到2.56億,按照城鎮家庭每月為孩子藝術教育投資50元保守估計,未來幾年少兒藝術教育消費額可達700億元。從家庭經濟收入來看,調查結果顯示,67.4%的家庭月平均收入為8000元以上;在對孩子的啟蒙教育或者興趣培養等方面的投入上,58.95%的家長選擇了500-1000元,31.58%選擇了1000元以上。由消費能力一項分析也可看出家長對孩子的文化投入十分重視,對文化產業市場的需求依舊是伴隨孩子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說,作為一項新的消費熱點,音樂教育行業整體是一個火熱的市場,因此如何在音樂教育行業里尋求新的產業突破點,如何將傳統行業與新元素融合,是音樂教育行業亟待完善的問題。以音樂電臺作為主要載體,與知名廣播媒體合作,如:“喜馬拉雅FM”、“荔枝FM”等新興付費廣播形式進行兒童音樂文化的啟蒙是“互聯網+”音樂教育的探索。用戶通過手機等移動或固定網絡端就可享受到優秀的音樂啟蒙式教育。按照《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和《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等文件,抓住“互聯網+”和大數據、云計算時代的契機發展,實現互聯網創新與傳統音樂行業的相互融合促進,加快行業間技術交流,推動產業鏈的形成。據調查,在快節奏的信息化社會大環境下,線上消費已成為消費主流,成為當今社會的主要經濟發展方向,線上音樂教育具有物美價廉、與時俱進、更新及時等優勢,對大多消費者有較大的吸引力。如此優異的發展前景與政策扶持,兒童音樂教育可以牢牢把握這些機遇,以發展兒童音樂文化產業為有效途徑,實現了商業運作平臺的創新打造。
三、結語
網絡電臺與傳統廣播相比,無論是在傳播手段還是途徑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線性播出的傳統廣播電臺音頻節目信息稍縱即逝,而網絡電臺可隨時回顧、。除音頻外,圖文、視頻動畫等幾乎所有的媒體形態都方便獲取。同時,多媒體信息的傳播更全面,網民的閱讀更深入,網絡電臺強大的互動特性則可以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眾提供平臺。與傳統廣播電臺相比,網絡電臺具有精確的受眾優勢。“互聯網+”模式下的兒童音樂發展需要抓住信息化時代的契機,實現傳統音樂行業與網絡媒體融合是新的發展思路。
[參考文獻]
[1]張艷.幼兒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相關策略的探討[J].音樂時空,2015,12.
[2]趙留會.淺析“互聯網+教育”與傳統教育[D].云南師范大學,2016.
[3]李志民.互聯網與教育的未來[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
作者:楊玥 謝怡歆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
- 上一篇:高職音樂教育改革初探
- 下一篇:奧爾夫音樂教育對兒童音樂教育的應用